朋友女兒馬上就要六個月了,即将進入要添加輔食的階段,最近也一直向我詢問怎麼添加輔食這一問題。她一方面很激動,女兒長到半歲,标志着開始探索母乳以外的食物,另一方面又很頭疼,作為一個新手媽媽,不知道如何給寶寶添加輔食,這個過程中有哪些要注意的事情。
不僅是我朋友,相信很多新手媽媽都會遇到類似的問題,在這裡就這個育兒話題進行讨論,希望能給寶媽們一些幫助。
先來了解下,為什麼要給寶寶添加輔食?
輔食,是寶寶除了依靠母乳,攝取營養的另一種輔助性食物。随着寶寶身體的發育,身體對各種營養的需求量逐漸變大,單純地依靠母乳已經無法滿足其需求量。
其中,對鐵元素的需求更甚,嬰兒從母體帶出來的鐵隻能維持到5個月左右。寶寶在4~6個月時,身體對鐵元素的需求已經近乎于一個成年男子,而母乳又是貧鐵性食物,所以寶寶需要從外界其它食物中進行鐵元素的攝取,以保證自身發育需求。另一方面,逐漸給寶寶添加輔食,可以鍛煉寶寶的咀嚼吞咽能力和腸胃消化功能,來适應将來咀嚼和消化各種食物。
添加輔食的最佳時間和第一口輔食如何加?
醫學界公認的添加輔食最佳的時間是6個月以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也要提到,寶寶6個月之前需要純母乳喂養,6個月之後可以逐漸添加輔食。寶寶吃的第一口輔食,應該是富含鐵元素的泥糊狀食物,可以是高鐵米粉或者是紅肉泥。
為了方面媽媽們的操作,一般會選擇高鐵米粉。
需要強調的是,這裡所提到的米粉并不是家裡大米研磨成的粉,大米中主要的成份是澱粉,寶寶吃了這種米粉,幾乎沒有什麼營養,應該選擇專門适合嬰兒吃的米粉。
在第一次給寶寶嘗試添加米粉時,可以用母乳或配方奶沖調米粉,這樣寶寶的腸胃可以更順利地适應米粉。
沖調時應按照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的順序,在母乳添加少許米粉。寶寶腸胃特别嬌嫩,沖調的米粉要細滑,保證寶寶能順利吞咽和身體消化。
在嘗試喂給寶寶後,觀察寶寶是否有排斥的現象,是否有腹瀉過敏的症狀,如果以上現象都沒有,2~3天後可以逐漸增加米粉的量。
媽媽們在增肌米粉的量時不要着急,這個過程不是為了緩解寶寶的饑餓感,目的是為了培養寶寶身體逐漸去适應母乳以外的其它食物,避免一下增加的量過大。
添加輔食的順序
在寶寶适應米粉後,可以逐漸在米粉中逐漸添加少許蔬菜泥。蔬菜泥應的選擇按照根莖葉的順序逐漸添加,剛開始可以選擇胡蘿蔔、土豆、南瓜等豌豆等。
豌豆的含鐵成份最高,是首選推薦蔬菜。
葉類蔬菜可以是菠菜,油菜等綠葉蔬菜。
制作時可以先将要添加的蔬菜蒸煮成熟食,切成小塊狀後放入攪拌機,直至成為碎泥狀。
添加輔食期間,每次盡量每次隻添加一種,觀察寶寶是否有過敏或腹瀉現象,逐漸适用3~5天後,就可以添加其它種類蔬菜了。
輔食制作以純天然為主,不要在寶寶一歲前給她吃鹽或者醬油之類的調味品,雖然網上出售各類适合嬰兒的醬油,但是裡面的碘含量仍然不适合嬰兒食用,容易增肌寶寶肝功能負擔。推薦在輔食中可以放入少許天然的核桃油。
在給寶寶添加一段時間的泥糊狀食物後,可以嘗試制作一些半固體食物,例如爛糊的面條,粥,紅肉沫,和軟碎的蔬菜。寶寶咀嚼功能和消化系統發育得更成熟些後,可以嘗試一些固體類食物,例如:水果粒,蔬菜粒,土豆塊。
總結下來就是,輔食的形狀是從泥糊到半固體再到固體的一個過程。
添加輔食後還要給寶寶喂奶嗎?
家裡老人常說,孩子半歲以後母乳就沒有太多營養了,這純粹是一場誤會。相比剛出生時的奶水營養成分雖然後面減少,但無論任何時候,母乳的營養成份是其它任何食物都不可替代的。
建議在奶水充足的情況下,堅持給寶寶母乳喂養,寶寶在6個月前,主要是通過母乳攝取營養,6個月以後盡量保持每天600ml~800ml母乳的攝取量。
1歲以後母乳每天的需求量可以降至360ml~500ml,輔食才逐漸成為寶寶餐桌上的主角。
各位媽媽們,你們學會了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