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兄弟19年考北航王牌A 專業,初試405,按往年分數來看是專業第一了。他準備考研的四個月裡,沒有被環境感染的焦慮,也沒有為了感動自己的拼命,但每一天都在腳踏實地、堅定向前。或許考研沒有那麼難,關鍵是要跳出【低水平勤奮陷阱】,真實地對待自己。
(以下均為第一人稱叙述,已獲版權授予)
本人2019屆考研學生,北航學生,考的也是本校。
我的考研開始的比較晚,8月20日,我還記得那個日子,我還沒有回學校,和很多高中時候的要好同學在老家當地的一個大學裡上自習,一天大概隻有六個小時的學習時間,下午三點半會去健身,晚上休閑,這樣的生活我認為很惬意,但是這對考研可能沒有很大的幫助。
9月初來到學校,算是正式開始考研,又是一幫同學一起學,這時候大家的學習幹勁都十足,但就算這樣,我一天也就學個十小時。之後樓主搬去了圖書館學習,圖書館的生活可以說很規律,我考研的大部分時間也就是以這個規律,早上我會8點多一點起床,洗漱,吃早飯(樓主每天早起的動力真的是吃早飯,北航的食堂早餐9點結束),而很值得我自豪的事之一是考研期間我從來沒有落掉一天的早飯,即就是說,我從來沒有一天起床晚于9點,畢竟是100多天,應該挺值得自豪的。9點多來到圖書館,清晨的陽光透過窗兒打在側臉上,很令人舒适惬意,我最享受那時的學習時光,一日之際在于晨絕不是一句空話。我有幾個小習慣是大家可以借鑒的:
1、把手機放在宿舍。我上自習的時候不帶手機,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習慣,讓我的效率起飛。
2、改用小杯子喝水。因為我學習的時候酷愛喝水,小杯子能讓我大概1個小時就能起身去接一次水,活動活動全身;畢竟考研黨最容易腰或者頸出毛病,我在考研前50天也腰疼了一陣,萬幸現在已經養好了。
3、我有時會在午飯前去跑步,這個時間也是我精心選擇的。我考研時候大概是一周一兩次,平時上學的頻率是一周兩三次,假期在家天天去健身房。運動在考研時會給人提供很大的幫助,能很好緩解因為久坐帶來的不适,另外在你精神低迷,思慮重的時候,運動時分泌的多巴胺會讓你很快快樂起來,考研時适當的運動絕對能讓你事半功倍。但是考研時運動絕不能是主業,畢竟對于我來說,運動在平時也能算半個主業了。
4、堅持午睡習慣。我每天午睡隻有半個小時,但是這半個小時能讓我下午去學習時就像早上一樣舒适。我愛睡覺,甚至每天吃完晚飯我甚至還會回宿舍睡20分鐘。我們圖書館晚上9點45閉館,我回來會背一會政治,但這是最後那一兩個月,以前都是回來休閑。人不是機器,不能時時刻刻的運轉,人也不是豬,不能一直好吃懶作,重在把握一個度:考研一定需要休閑,要不長久下來你就會得心理或者生理上的疾病。我的休閑方式是看看課外書,看看新聞,刷刷虎撲,看看籃球。
我的一天結束,9點到12點,下午3點到5點半,晚上7點到10點,大概一天9個小時高效的時間。我們圖書館一樓是通宵自習室,我去過兩次,裡面有的考研學生真可謂早出晚歸,卻常常捧着手機,這樣的學習狀态也隻是在感動自己!
我不想說自己的複習計劃,因為每個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别人的不一定對,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時間用到了一定能有好分數,正如我的成績就是與我的時間分配很有正相關關系的。
我的考研過程裡有病痛、焦慮、糾結,但說心裡話,考400分并不難。
在這樣漫長的複習時間中,很多次以後的種種可能性總會不經意的顯現在你的腦海中,這些潛意識并不是受你召喚,他們就像記憶海洋中的朵朵浪花,不斷激湧,讓你更容易讓你迷失在這種巨大不确定性的虛空中。我跟普通人一樣,一開始誰都不可能有超前經驗,人都會對未知覺得恐懼,在未知面前人都會覺得自己很渺小,而隻要有了第一次的經曆,第二次你就會覺得如此容易。也就是說,直接經驗是讓人覺得最踏實的。大家可以想想自己很多的第一次,第一次騎車,第一次遊泳,任何的第一次都會有那種緊張感,小鹿亂撞。而第二次呢,輕車熟路。而大多數考研的同學也都是第一次考研,誰都不想再有這樣艱苦的日子。
很多人說考研的日子很幸福,因為目标單純、生活充實;但其實發自内心,作為經曆者而言,這個過程裡真的是充滿痛苦的。我的考研曆程就是在努力淡化這種痛苦,畢竟我自認為是生活的享受派,人不是到世上來受苦的。
有很多人把考研看作一個終點,這就如同在柏拉圖的洞穴中被綁的囚徒看到的一樣,那是一種錯覺,當你沉醉在這樣的氛圍中,很容易産生這樣的錯覺。而我告訴你,它不是,我們應把它視為一個台階,它不是必須的,但卻是能帶給你很大提升的。别把它看的太重,它不足以讓你為它放棄很多,健康和快樂永遠是排在前面的。
最後,祝願所有在生命裡和考研有交集的小夥伴都能輕松地走過這個階段。不必強調焦慮、糾結、痛苦,它們必然存在在生命裡,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它們握手言和。
(本文首發于知乎)
知乎/微博/豆瓣/簡書:Vicky文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