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魏輔文長期從事瀕危動物保護生物學研究,是保護生态學專家。3月28日,魏輔文參加在韶關舉行的嶺南生物多樣性保護高峰論壇并接受了南方日報記者專訪。他表示,野外台站是生物學研究最重要的基礎。他期待着經濟大省廣東未來也能成為生态大省,在全國起到“領先一步”的作用。
魏輔文院士接受記者專訪。
南方日報:您如何看待野外台站對于生物多樣性和生态保護的重要作用?
魏輔文:科學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有平台,從事生态學、生物多樣性等領域研究,必須要有野外台站,否則很難取得突出的研究成果。長期而紮實的野外研究能夠幫助科研人員獲取大量一手數據,建立研究模型,指導研究不斷深入,因此,野外台站的作用是基礎性的。
以我所從事的瀕危動物保護為例,借助野外台站,我們曾發現大熊貓的很多特殊習性。例如,我們曾發現大熊貓一個很有趣的習慣,那就是在馬糞上打滾,但其背後動因一直是謎團。經過長達10年的觀測,加以實驗室研究,我們發現“滾馬糞”可能與大熊貓禦寒有密切關系。進而,我們逐漸确定了馬糞中的兩種“抗冷物質”能夠抑制大熊貓皮膚對寒冷的感受,表明“滾馬糞”行為是大熊貓為了抵禦嚴寒發展出的生存策略。
南方日報:目前南嶺國家公園的建設正在積極謀劃推進中,對于廣東的生态發展,您有什麼建議?
魏輔文:廣東是經濟大省,希望未來也能成為生态大省。
目前,我國已經開展了三江源、東北虎豹、大熊貓、祁連山、海南熱帶雨林、神農架、武夷山、錢江源、南山、普達措10個國家公園試點,對保護生物多樣性起到重要作用。近些年,廣東在野生動物保護等方面作出了許多探索并取得較大的成績,我相信南嶺國家公園建設将進一步助推廣東生态發展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此外,廣東還是海洋大省,因此我建議廣東在進一步建好南嶺國家公園的同時,還應加強推進海洋國家公園建設。目前,我國海洋保護相對滞後,全國優化整合的海洋自然保護地占比遠低于全球愛知目标(聯合國生物多樣性2020目标)提出的10%。作為經濟大省和海洋大省的廣東,應當在這一領域先邁一步,在全國起到領先一步的作用。
【記者】卞德龍 劉佳榮
【圖片】梁钜聰
【作者】 卞德龍;梁钜聰;劉佳榮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