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沙考古界,有三位女人可謂是專家們最想破譯的謎題。大家最熟悉的當然是馬王堆辛追夫人;然後是長沙王後“漁陽”墓主;還有一位,就是長沙王後“曹女巽(注:女 巽是一個字,讀音是zhuàn,輸入法打不出來此字,故以下暫用“撰”字替代。)”了。辛追是長沙國丞相利蒼的妻子,她的馬王堆是1972年發掘的,而曹撰(女 巽)墓穴是3年後在湖南長沙鹹嘉湖陡壁山發現的。
湖南長沙市嶽麓山區鹹家湖附近,位于湘江西岸有三座略呈品字形的小山丘,分别是陡壁山、扇形山和象鼻山。1974年,在陡壁山發現了一座西漢墓。當年12月至次年1月,相關考古人員對該墓進行了發掘。因出土“曹撰(女 巽)”印兩方、“妾撰(女 巽)”印一方,便将該墓定名為長沙鹹家湖西漢曹撰(女 巽)墓。
随葬器物位置圖
曹撰(女 巽)墓建在陡壁山頂,以山為陵,未見高大封土堆。是一座帶墓道的大型岩坑豎穴木椁墓。墓坑内發現“黃腸題湊”。墓道方向280度,頭向100度。該墓早年曾經被盜,在墓頂偏北處有兩個盜洞。在其中一個盜洞的擾土中,發現了唐代瓷碗殘片。
此墓的墓道是斜坡式,在墓坑西壁偏北。墓道下口高出墓坑底,距離0.6米。在墓道内,距下口約1.6米的填土中,發現南北相對的空洞,可能原來放着兩個“偶人”,現巳朽腐。
偶人洞在之前的馬王堆漢墓墓口也曾發現過。偶人洞就是放置守墓“方相”的位置,也就是鎮墓獸的放置位置。古人活着的時候,生怕自己死後的遺體被地底幽靈“方良、魍象”等禍害,故此,就制作出“方相”來驅散厲鬼,保護死者的陵墓。方相和土伯的制作方法常見的有三種: 1、是用草綁紮制作;2、是用木頭雕刻而成;3、是用草繩子紮土,綁紮成人形。
這種“偶人”作用就是驅鬼,它們呆的地方就是墓門的兩側,而用草、木制成的驅鬼獸,因為埋在地下,草木腐爛後,墓道旁邊的土壁上,就會留下兩個黑乎乎的窟窿。
曹撰(女 巽)墓的墓坑是一個岩坑,從山頂向下鑿成。口大底小,坑壁不甚規則。上部巳被破壞。在外椁壁闆四周是“黃腸題湊”——用一百七十九根粗大的黃心柏木枋壘砌,整體平面呈目“十”字形。其中,東邊壘三層,每層東西方向鋪十五根,共四十五根;南北兩邊各壘三層,每層南北方向鋪十八根,各五十四根;西邊通墓道隻壘二層,每層東西方向鋪十三根,共二十六根。雖巳年久腐蝕,仍能保持原狀。現存最長的黃腸木為1.17米,最短的(有被盜掘者砍斷的痕迹)為0.27米。多數殘長0.7-0.9米。
墓葬剖面圖
據文獻記載,“梓宮,便房,黃腸題湊”為“天子之制也”,由“東園”掌管,除埋葬皇帝和後妃之用外,還可以由皇帝“賜予”皇族和大臣。如霍光死後曾被“賜……梓宮,便房,黃腸題湊”。曹撰(女 巽)墓有“便房,黃腸題湊”,并出土了钤有“長沙口(尉)丞”的封泥,這說明墓主人與漢諸侯長沙國王府關系密切。
“梓宮,便房,黃腸題湊”這種葬制,見于史籍記載的不多,往往又十分簡略,而發掘實例又少,解放後見于報道的僅有北京大葆台燕王墓一例。曹撰(女 巽)墓的發掘,為研究這種葬制,又提供了一例。
漢初叔孫通受命定禮制,隻完成了官制和朝儀就死了。後來文帝、武帝均提出制定禮制,但實際上都未能完成。所以,“黃腸題湊”這種葬制,漢代雖然建立,似不一定有固定的模式。由于爵級不同和地域不同,形式上有些變動,這也是可能的。北京大葆台燕王墓是一種形式,長沙陡壁山曹撰(女 巽)墓是另一種形式。但是,都可以稱為“黃腸題湊”。
黃腸題湊規制
曹撰(女 巽)墓内棺底闆上置雕花苓床,與戰國長沙墓葬制相似。曹墓黃腸題湊的上下四周填白膏泥,長沙楚墓的木椁上下四周也填白膏泥。說明曹墓具有楚墓遺風。至于在黃腸題湊與白膏泥之間增加一道防潮木炭,則是長沙地區大型西漢墓常見的。據此推斷曹撰(女 巽)墓應屬于西漢時期墓葬。
在長沙地區已發掘的西漢墓中,出土器物中常見鼎、盒、壺、鈁,而在曹撰(女 巽)墓中,隻見漆盒。不過,漆器的造型,紋飾和風格大都與馬王堆漢墓和江陵鳳凰山漢墓所出土的漆器相同或相近。隻是在胎質上有所改進,即夾紵胎占絕大多數;并在漆器上出現金銀箔貼花。這種金銀平脫技術為西漢中期所盛行。據此推斷,曹撰(女 巽)墓的年代當在馬王堆漢墓及江陵鳳凰山漢墓之後,但又早于西漢後期。
“曹女巽”白瑪瑙印印面
“曹女巽”白瑪瑙印印文
“曹女巽”金绶玉印印紐及金絲
“曹女巽”金绶玉印印文
當時的考古人員在墓裡發現了包括3枚印章,無論從質地還是規格來說,都比辛追夫人的印章要高級。砍中有兩枚是瑪瑙質地,一枚是玉質。大小都比大拇指指甲蓋大上那麼一點點,是标準的方寸漢印,分别刻有漂亮的鳥蟲篆體——上書“曹(女巽)”和“妾(女巽)”的字樣,(女巽)應該就是墓主人的名諱。
從曹印鈕穿上系的金絲環,這從漢代以印鈕分别官職、等級來看,墓主人曹撰(女 巽)生前所處的地位是不會低的。曹撰(女 巽)其人很可能是諸侯王的近親或妻妾。說不定就是定王(發)妃。
更多的文物考古知識請看我的專欄:《古玩文物,從别外的角度了解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