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段時間,“刺客”這個詞很流行,有雪糕刺客,有水果刺客,它指的是那些看上去較為普通,但價格嚴重超出正常認知的商品。随着新能源車型的逐漸普及,“刺客”現象也開始向汽車領域蔓延。近日就有歐拉好貓車主稱,自己遇到了“電池刺客”。
衆所周知,電動汽車最主要的成本就是動力電池,目前約占到整車成本的40%左右,也就是說,一款10萬元左右的電動汽車,光電池就要4萬多,這顯然超出普通消費者的認知。那麼,我們該如何看待這種“電池刺客”現象呢?
換個電池竟要十萬,真相究竟如何?
近日有歐拉好貓車主發帖稱,自己在停車過程中遇到大坑托底,車輛底盤看上去隻是一處承載支架受損,但在車輛被拖去維修時,歐拉售後卻表示這款車的整個電池包都要更換,價格高達9.5萬元,而歐拉好貓新車價格也不過十多萬。
我們假設這件事情為真,真的有一位車主的車輛受損,維修時被報出了9.5萬元的天價,那麼它之所以在網上引起關注,是因為這個價格超出了不少普通消費者的想象。目前尚不清楚這位車主購買的是歐拉好貓哪款車,但這款車的頂配價格是17.1萬元,即便按40%的成本比例來計算,電池的更換成本也不到7萬元,這是車主“驚歎”的主要原因。
事件發生後,網上不少人要求歐拉官方給出回應,更有不少網友直接将這種行為定性為“坑人”,試圖把一起簡單的事故維修事件,上升到企業道德的角度。
不僅僅是歐拉品牌,其它不少新能源車型也存在這樣的争議,7月份時一位極星2的車主爆料稱,自己的新車售價為34萬元,但一次事故的維修費用高達54萬元。不久前,一輛小鵬P5出現輕微剮蹭事故,但售後給出了1.9萬元維修報價。那麼電動汽車的維修,真的很坑嗎?
買得起車換不起電池,誰在一驚一乍?
與燃油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屬于新生事物;對普通消費者來說,與新能源有關的各種知識,也是一種新的知識體系,需要比較長的一段時間才能掌握,圍繞電池更換成本産生的一系列争議,其本質是因為消費者對電動汽車缺乏了解,因此才會一驚一乍。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不少人都喜歡拿廠商的生産或者采購成本去跟車輛的維修費用挂鈎,這本身就是一種常識性錯誤。
汽車行業内有個名詞叫作“零整比”,指的是車輛搭載的全部零配件價格之和,與車輛最終銷售價格的比例。根據中保研在年初公布的數據,奔馳C級的零整比達到了驚人的823.87%,也就是說,如果你在售後把一款奔馳C級的所有零件都更換一遍,需要付出相當于整車8倍以上的代價。
新能源汽車當然也不例外。一款售價10萬元的電動汽車,其電池成本大約為4萬,但這個成本是廠商大批量采購的成本,這種大批量采購,其運輸費用、時間成本、倉儲成本等等都會大幅下降。
客戶在去更換電池時,除了電池本身的成本之外,還要分攤這些額外的成本說白了,廠商采購電池,走的是團購價;用戶更換電池,走的卻是零售價。與此同時,還要加上維修工人的成本和售後利潤,最終的更換成本自然就高得吓人。
此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消費者通常會把新能源汽車與燃油車相對比,最終得出電動汽車更換電池太貴的結論。
燃油車的發動機約占汽車總成本的15%左右;電動車的動力來源是電池,約占整車成本的40%,這個對比的确非常明顯。
換電池太貴,這到底算不算一個問題?
電池更換成本太貴,這是“電動汽車懷疑論”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電動汽車目前主要的“黑點”之一。但這個問題真的這麼嚴重嗎?
電動汽車更換電池的更換成本并不是消費者出的,而是保險公司,這跟燃油車的道理是一樣的。隻要用戶買過商業保險,這個成本就不會轉移到用戶頭上。真正會被換電池傷害到的,是那些圖省錢不買保險的車主。電池更換成本的高低,與普通消費者并沒有多少直接關系。
電動汽車是一種完全的新生事物,圍繞電動汽車會産生各種争議,不過這些都隻是暫時現象,都會在發展中得到解決。作為消費者,隻需要按時買保險就行了,沒有必要糾結電池的更換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