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遊浮珑
近日,一名13歲的初中男孩鐘美美,因為一組模仿老師的視頻迅速走紅。
小朋友惟妙惟肖的模仿,給衆多網友帶來了歡樂,甚至有網友直呼“又想起了當年的感覺”。
但沒過多久,有新聞爆料孩子遭到校方的約談,随後,教育局回應道:表示希望從正面去引導孩子,去拍一些正能量作品。
接着,孩子所有模仿老師的視頻一夜之間全部下架,這也引起了衆多網友的熱議。
鐘美美的班主任回應,他隻是從心理方面與孩子進行溝通:
“擔心孩子突然大火,如果今後熱度下降,會對孩子造成影響。”
随後,孩子的母親出來發聲,稱視頻是她讓孩子隐藏的,她擔心網絡上的評論好壞摻雜,會對孩子造成更大影響。
最後,孩子自己也出來表示:“我不想發那些了,想換個風格,也是表演,但是不模仿老師了。”
這個13歲的鶴崗男孩,隻是表演天賦十分突出,卻先是經曆了約談,然後是班主任的溝通,最後還有其母親的擔憂。
他們都說是為了孩子的成長,不想讓孩子受傷。
殊不知這些話,讓初衷隻是為博網友一笑的孩子,承受了多少這個年齡本不該有的壓力。
之前在一次采訪中,孩子表示自己以後想學表演,一直的夢想就是考北京電影學院。
模仿老師的視頻下架後,鐘美美又去模仿了哈爾濱的志願者,雖然依舊有網友稱贊孩子“演什麼像什麼”,但有一部分網友也表示失望,覺得“沒有内味兒了”。
孩子閃着光的表演天賦,還有對于人生的希望,本來都是十分美好的事情,但卻在現實的幾番折磨下黯淡了光芒。
天賦是可遇不可求的,但同樣也是脆弱的。
孩子的天賦,經不起一而再地荼毒。
一
日本作家志賀直哉寫過一篇文章:《清兵衛與葫蘆》。
有一個名叫清兵衛的孩子,是一個才十二歲的小學生,非常喜歡葫蘆。
某天,清兵衛五分錢買了個自己一眼挑中的新葫蘆。從此,他片刻也不離這個葫蘆,永遠不倦地看着,不停地擦拭光亮,還帶到學校裡去。
結果被教員發現,當場沒收了葫蘆,甚至說:“這種小孩子将來不會有出息的。”
父親聽聞教員家訪,将清兵衛使勁揍了一頓,并且用錘子砸碎了柱子上的所有葫蘆。
後來,機緣巧合下,撿到沒收的那個葫蘆的保潔員,恰巧因為沒有錢花,就拿葫蘆去古董店換錢,沒想到竟是五十塊錢成了交。
但誰也不會想到,古董店老闆把這個葫蘆賣給當地的富家,價錢是六百塊。
可毫不知情的清兵衛,後來再也不買葫蘆了,眼裡也少了從前的光亮……
一個對于葫蘆眼光獨到的孩子,卻先是被教員責罵沒有出息,後來又遭到父親的打罵,甚至還打碎了他所有心愛的葫蘆。
孩子的天賦悄無聲息地被一再荼毒,最後終于被遺棄在時間裡。
有位作家說過:
最可怕的,是後知後覺,天賦閃着的光芒沒人能看見,最後終于在現實的一波波殘酷敲打中被埋沒。
孩子的天賦是獨特的,是需要被發掘的;天賦也是脆弱的,是需要被保護的。
二
更加慘痛的例子,是我的小學同學夢雯。
夢雯小時候是個多才多藝的女孩,雖然成績不是名列前茅,但是唱歌、舞蹈、繪畫都是她尤其擅長的。
别人需要學習十遍的兒歌,她聽一次就會了,别人需要教十幾遍的舞蹈動作,她隻學幾遍就可以完整記下來,學校組織的繪畫興趣班老師,也總誇她對于色彩的敏感度極高。
小時候夢雯是班上的明星,本來以為像這樣有天賦的孩子,以後一定會比其他人更有出息,但等我再次見到她時,卻發現事情從來不盡如人意。
聊起小時候的事情,她隻是歎息道:
“現在想想,那些天賦如果能夠好好培養該多好,可惜我爸媽覺得這些都不是正道。”
小時候她想去報名小區的唱歌比賽,興沖沖地去問爸爸,爸爸卻隻是不屑地扔掉了她手裡的宣傳單,說:“有什麼好去的,丢人現眼。”
她說想去報一個專業的繪畫班,系統地學習,母親卻總是罵道:
“這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家裡的情況你不知道嗎?天天幹這些歪門邪道,也不知道好好讀書,看看你自己考了幾分。”
其實她一直瞞着家裡參加了高中的街舞社團,後來因為高考失利沒有考上大學,所以就想和社裡的幾個同學合夥去開一個舞廳。
可這次她的父母又極力反對,覺得舞廳不是什麼正派場所,死活不同意她去,于是夢雯最後無奈隻能到電影院找了份賣小吃的工作。
歌也不再唱了,舞也不再跳了,夢雯隻說如果自己以後有了孩子,絕對不會像自己的父母那樣,一定會好好培養他。
當年耀眼的天賦,如今都隻能是過去式了,本來可以很精彩的人生,如今也隻是落得平庸的下場。
天賦本就可遇不可求,更何況擁有這麼多天賦,夢雯的故事,讓我心裡有說不出的難過。
明明是很好的學習藝術的苗子,但終究還是被她的父母和現實,荼毒得一敗塗地。
三
之前熱播的電影《摔跤吧!爸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育模闆:
摔跤手爸爸發現自己的兩個女兒有驚人的摔跤天賦,他不想讓女兒的天賦白白浪費再三考慮之後,與妻子約定一年時間按照摔跤手的标準訓練兩個女兒。
換掉裙子 、剪掉了長發,讓她們練習摔跤,并赢得一個又一個冠軍,最終赢來了成為榜樣激勵千千萬萬女性的機會。
這是個振奮人心的故事,但不是個一帆風順的故事。兩個女孩走上摔跤冠軍的道路,經受的現實阻礙并不少。
“有哪個父親會讓自己的女兒做摔跤手?将來誰還敢娶我們的女兒?”孩子的母親最先反對。
對此,父親的回答是:
“我把她們培養地出色,将來她們可以自己選擇伴侶。”
遭遇挫折,與冠軍失之交臂,女兒愧疚自己沒能完成父親的願望,差一點放棄。
父親說:“不要害怕,堅持下去,你的勝利屬于成千上萬被迫做家務結婚生子的女孩。”
任何理想,在沒有成功之前都隻是理想,隻有證明挺過了現實的重重阻礙,才能被稱為是奇迹所在。
發現孩子的天賦,并且加以肯定和正确的引導,能做到這樣的父母,都是成功的父母。擁有成功的孩子,也就更理所當然了些。
努力是一步一個腳印,但天賦卻是可遇不可求的加速器。如果能最大程度地激發孩子的天賦,那麼他們連成功都會快人一步。
四
美國詩人朗費羅說過:
很多人都有天賦,但如果不加以發揮,天賦就隻好被埋沒了。
無論鐘美美說自己不想錄模仿老師的視頻,是真心話,還是重壓下的選擇,這件事情都值得我們去反思。
如果說教育的職責就是讓孩子展現自己優勢、發揮自己的特長,但實際上正在做的,卻是一而再地荼毒孩子的天賦。
不是所有孩子的天賦都能恰好落在父母希望的哪一點上,也不會有某一種天賦的展現方式會讓所有人都滿意。
與其總說孩子“你怎麼這麼笨”,不如多多留心孩子的各個方面,幫助孩子發掘天賦,然後引導他開創屬于自己的成功。
“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這句話的下一句,既是重點,也是經常被人為省略的:
“但這百分之一的靈感卻是至關重要的!”
天賦是上帝的靈光一現,但不是堅不可摧的磐石,一旦被現實磨平,孩子也就“泯然衆人矣”。
所以,在正适合天賦發芽的時期,請給孩子的天賦一些保護,讓他們能夠有自由生長的空間。
願天下的孩子,都能收獲快樂的童年和精彩的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