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圖是甲骨文「天」字
這個「天」字,在甲骨文中表示「重疊結構世界」,這個内涵,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經分享過很多次了,這裡就不展開了,新頭友第一次接觸到的,請翻看之前的文章。
有不少心智玩家的老讀者在問,既然中華先賢造了「天」字來表示「重疊結構世界」,那麼,有沒有也造了一個字,表示「重疊結構世界」中完整的人體呢?
悟空一直沒有回答這個問題,其實,是想留個空間讓大家自己去找這個字的,既然大家沒有找到,悟空今天就來回答這個問題。
甲骨文中,專門造了一個字來表示重疊結構世界中的「完整的兩個人體」,請見下圖:
這個「一橫」是很有講究的,我們看上圖,上圖是兩個單獨的「兀」字,大家發現沒有,這兩個「兀」字上面「一橫」特别的長?
在甲骨文中,一般放在字上半部的「一橫」都是短橫,表示的是「重疊結構世界」中的隐性世界部分,隐性世界也就是中華傳統文化中所說的「道」,所以,「短橫」經常在古文中被用來表示「道」。
那麼,這個長長的「一橫」表示什麼呢?
這個長長的「一橫」表示的是「大道」,就是在「重疊結構世界」之外的「大道」。
《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的「道」就是「大道」,呂祖呂洞賓說的「大道視天地如泡影」也是指這個「大道」。
所以,甲骨文「兀」字表示的是「大道」之下的兩個存在于不同世界中人體,所以,把這兩個甲骨文「兀」字合起來,就是在表示「重疊結構世界」中的兩個同時存在的人體。
所以,在這個「非」字也會包含了與「天」字一樣的上、下結構。
其實,喜歡深入研究一下的網友也許會問,為什麼不能把表示隐性世界人體的反向「人」字,直接放在「人」字上面,來表示「完整的人體」呢?或者把表示隐性世界人體的「身」字,直接放在「人」字上面也可以,為什麼不這麼造字呢?這樣不是更簡單嗎?
這是個好問題!我們來看下圖:
上圖是一幅「完整的人」的結構示意圖,其實,「完整的人」的結構遠遠要比「重疊結構世界」要複雜得多。
在「完整的人」的結構中,人的真正生命并不是隐性世界中的人體,隐性世界中的人體,其實隻是真正人生命的一個載體,真正人的生命體是上圖的「思」字。
所以,這個「非」字隻是用來表示「重疊結構的人體」,這兩個人體雖然存在于不同的世界中,卻是同步運行的,不知道大家理解了嗎?如果不了解參考一下《道德經》中「萬物并作」,以及莊子的《齊物論》,相信一定會有啟發。
更多關于「心智系統」轉換的内容,請點擊:導讀:學習「心智系統轉換」歡迎關注心智玩家:揭秘重疊結構世界,還原重疊結構世界、體驗心智系統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