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10年來最強“龍舟水”
5月21日-6月15日,2022年“龍舟水”廣東平均累計雨量已達404.5毫米,不僅超過了2019年成為近十年最強“龍舟水”,而且跻身1951年以來廣東省十大“龍舟水”排行榜。
據氣象部門介紹,“龍舟水”時期(5月21日-6月20日)廣東曆史平均雨量324.4毫米,曆史最大625.6毫米(2008年),近10年的則是最大383.7毫米(2019年)。
下雨時不少街坊
穿拖鞋出街
卷起褲腳蹚水而過
不過提醒大家
暗藏了很多安全隐患!
道路積水中混雜了地面和地下管網中的各種污物,有大量緻病細菌、病毒、真菌等,如果雙腳皮膚有破潰,細菌從小的皮膚傷口進入皮下淋巴管,很容易導緻感染丹毒、腳癬等疾病。
案例:雨天蹚水中"丹毒"
據媒體報道,吳先生上班時,突然下起暴雨,路面上都是積水,他便脫了鞋,蹚水趕路,到公司後因為沒有備用鞋襪,隻能穿着濕襪子、鞋子繼續上班。
第二天,他開始發燒,小腿也紅腫疼痛,便前往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皮膚科就診。醫生診斷,他患上了常見的皮膚疾病——丹毒。
丹毒俗稱“流火”,大多數是由乙型溶血性鍊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感染性皮膚疾病,最常見的感染部位是下肢和面部,表現為局部的紅斑、表面發熱,伴有疼痛,與周圍正常的皮膚之間分界比較明顯。
皮膚科醫生介紹,該病多發生在足部,足癬或糖尿病患者因腳趾縫間糜爛、皮膚表面有小傷口的人群容易感染,大多數人在遭遇暴雨積水後,選擇蹚水出行,但積水中混雜了地面和地下管網中的各種污物,有大量緻病細菌、病毒、真菌等,如果雙腳皮膚有破潰,細菌從小的皮膚傷口進入皮下淋巴管,導緻感染丹毒、腳癬等疾病。
除了局部皮膚的紅腫疼痛外,丹毒患者局部的淋巴結也會腫大。若不及時處理,紅腫皮膚表面可能發生水疱、大疱或血疱,往往伴有發熱、寒顫、頭痛等症狀,嚴重者可能發展為敗血症或膿毒血症,危及生命。
醫生提醒市民,蹚水後,皮膚如出現紅斑、水泡、瘙癢等症狀,請及時就醫,尤其是本身就有足癬或其他皮膚病的患者,切勿憑經驗用藥,以免耽誤病情。
所以蹚水一定要注意
切莫惹“毒”上身
1、
為防觸電最好不要趟水
雷雨天氣出行,不要與路燈杆、信号燈杆、空調室外機、落地廣告牌等金屬部分接觸。不要靠近或在架空線和變壓器下避雨。避雨時最好将身上金屬物摘下。最好不要趟水,如果必須要趟水通過的話,一定要随時觀察所通過的路段附近有沒有電線斷落在積水中。
2、
蹚水後要及時清洗,外出盡量穿膠鞋
暴雨後地上的積水中有許多細菌、病菌,長時間浸泡在污濁的水中,可能會患上一些皮膚疾病,比如腳氣(足癬)、浸漬性皮炎、皮膚外傷感染等,建議外出盡量穿上膠鞋。
3、
蹚水後如皮膚有破損,要及時消毒
蹚水後回家立即用自來水清洗皮膚。腳部要用清水沖洗、晾幹。如有皮膚破損,局部可用碘伏擦拭消毒,并保持皮膚和鞋子幹爽。另外,淋雨後盡量不要穿浸水的衣物,注意保持衣物的幹燥。如果皮膚原有破口,要用消毒液對破口消毒,防止感染。
蹚水淋雨後護好人體三關卡
1
腳部:蹚水後熱鹽水泡腳
雨天裡,腳接觸雨水,濕寒之氣會趁機侵入,所以腳是第一道關卡。腳底是人體所有身體器官的反射區,天熱身體的毛孔處于開放狀态,雨水會加重體内的濕氣。同時雨水中的真菌等微生物較多,皮膚還會因此感染,出現腳氣、濕疹等。所以蹚水後洗完澡最好用熱鹽水泡泡腳,驅寒殺菌,之後用手搓搓腳底,直到皮膚微熱,感覺寒氣散出來就可以了。
2
腰部:艾灸保暖祛雨寒
下雨天,衣服濕漉漉地貼在身上,時間長了會造成女性月經不調、手腳冰涼、痛經等,男性腰部受寒腎氣受損,會感覺疲憊乏力。因此,雨季最好在辦公室備一件衣服,或幾條幹毛巾。回家後,不妨做做艾灸,能行氣活血、祛濕驅寒,有腰部艾灸盒,能将艾草條點燃後放入艾灸盒内固定在腰部,很方便。
3
頸部:濕氣入侵重災區
頸部本來就是受涼重災區,吹空調,沖冷水澡誘發頸椎病、睡不踏實翻來覆去導緻落枕,再加上雨天濕氣入侵,無疑是雪上加霜了。頸部包括了頸椎、動脈、呼吸道、食道等,哪個受涼都會讓人出現不适,因此别忘了淋濕後給自己圍條小紗巾,也可以用電吹風吹吹脖子後的風府穴(位于後頸部頸頂窩處),此穴是治療頭頸部疾病的常用穴道。
綜合:佛山發布 廣州日報
來源: 佛山電視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