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嶽飛是非常著名的民族英雄,他曾四次北伐,都取得了非常巨大的功績。可是在最後一次北伐途中,嶽飛眼看就要收複中原,可是宋高宗趙構連發十二道金牌試圖召回嶽飛。無奈之下,嶽飛隻得班師回朝,錯失了這次收複中原的機會。
然而,對于嶽飛接連違抗命令,宋高宗趙構非常生氣和惱怒。此事非但沒有被揭過去,反而越演越烈,後來甚至成為嶽飛冤死的導火鎖。公元1142年1月27日,嶽飛被宋高宗趙構和奸臣秦桧以“莫須有”的罪名下罪處死,這讓時人非常痛惜。
可是事實上如果說嶽飛有罪名的話,那一定不是“莫須有”,而是“不可說”,這是為何呢?
我們先翻開宋朝的曆史,我們就可以知道“不可說”的根本原因了。我們可以發現宋朝曆來重文輕武,這是為何呢?這就要追朔到宋太祖趙匡胤的開國曆史了,趙匡胤是通過欺負孤兒寡母,利用柴榮死前給與的權力,從而進行武力奪位的。
亂世中,兵強馬壯為天子,作為武将皇帝的趙匡胤深深知道武将掌握兵權對于皇權穩定有多大的危害。于是,宋朝開國之後,把重文輕武作為祖宗家法傳給于後人,同時進行兵制改革,試圖盡最大可能讓武将對皇權再無威脅。
作為宋朝皇帝的宋高宗趙構也是如此,非常忌憚那些手掌兵權的大将,特别是嶽飛這種掌握“嶽家軍“這種無敵鐵軍和強軍。别看宋高宗趙構在前期如何堅定抗金,可是他是一直對金國存在恐懼的,而且非常想要和金國議和。之前重用嶽飛、韓世忠、吳玠、劉光世、張俊等武将隻是無奈之舉,隻是為了達到緩和金軍攻勢的目的。
當南宋的政局得到穩定後,與金國的時機和談的時候到的時候,宋高宗為了自己的皇權不受威脅,犧牲嶽飛的時候也就将到了。從始至終,一直想要嶽飛死的人就是宋高宗趙構,而不是秦桧,秦桧隻是趙構在前台操縱的傀儡。
“不可說”指不能說,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在漢唐,卻不是這樣的,君視臣如草芥,那麼臣視君如仇寇。随着封建君主專制的不斷增強,皇權不斷膨脹,作為臣子都不能非議君王,更何況那些老百姓呢?
大家都對嶽飛之死的真正原因心知肚明,可是在皇權大如天的情況下,人們不敢議論,以免遭受趙構的打擊。可是事實真相總有大白于天下的時候,宋孝宗繼位後,立即平反了嶽飛的冤案,雖然遲了幾十年,但最終還了大英雄嶽飛的清白,也給了嶽飛妻子和後人應有的待遇。
其實嶽飛的死,損失最慘重的還是宋高宗趙構,如果嶽飛最後能收複中原乃至燕雲。那麼宋高宗趙構将成為唐太宗那樣的大帝,可是曆史沒有如果,宋高宗最終還是自己選擇失去了這次機會,這是趙構的悲哀。
參考文獻:
《嶽飛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