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丹鳳老師為雙十中學帶來專場主題講座
《如何陪伴初中生成長》
賴丹鳳老師
是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博士
廈門大學副教授
廈門大學心理咨詢與教育中心主任
開學在即,對于新初一的家長們來說更是面臨新的挑戰,新學期遇上青春期,如何處理好與孩子們的親子關系,如何陪伴青春少年順利度過初中三年,賴老師用幽默風趣的語言為我們帶來一場及時雨。
賴老師以如何相互陪伴,共同成長為開場,讓家長們了解孩子進入初中意味着什麼?
01
進入初中意味着什麼
1.家長們正确認識初中生
進入初中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最親密的日子已經所剩不多了,家長們珍惜當下的親密時光。
青春期孩子開始慢慢離開我們的身體,離開我們的掌控、指導,離開我們的期待,成長成獨立的自己。
青春期意味着孩子進入情緒波動的階段,情緒波動幅度很難掌控的階段,家長們要做好準備。
2.親子溝通面臨大挑戰——不聽、不說、不懂
孩子不聽:孩子對家長提的建議和意見:回避、辯解(解釋)反駁(反擊),不承認青春期的三年是家長影響力最弱的三年,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
孩子不說:青春期孩子需要有自己的秘密
家長不懂:年齡和時代的差異和沖突導緻家長和孩子相互的不理解
02
孩子長大了嗎?
1. 青春期除了巨大的生理變化之外還有随之而來的心理變化。
孩子開始意識到“我隻是平凡的我,我沒有那麼大,也沒有那麼小,世界沒那麼美好,世界沒那麼可怕,學習沒那麼重要,學習沒那麼不重要,爸媽不是神,也不是魔鬼”。
孩子開始思考跟生死相關的事兒、做事的意義和價值,青春期結束的标志是想清楚自己要活成什麼樣,理想是什麼?
青春期是将煩惱和沖突整合成“我是誰”的觀念的重要時期,世界觀價值觀等核心人格将在青春期定型------父母要做好這個時期的陪伴。
2. 教育期待。
教育的期待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走向,合理的期待造就健康的心态。
3. 賴教授給出了十道題:看看你的孩子長大了嗎?
請孩子和父母各自打分,之後對比孩子和父母的看法有多少是共識,有多少是沖突。
(1)你的分數比孩子的分數高還是低?
家長對孩子的期待較高所以通常家長的分數比孩子的分數低
(2)你們倆的差距有多大?
差距20-40分提醒父母跟孩子要進行更深入的溝通
(3)如果是他/她,與孩子的分數差距會更大/小?
顯示出夫妻雙方看待孩子的差異
(4)你們在哪些方面已經達成共識了?
(5)勾選出“有希望盡快達成共識”的項目,需要雙方同意。
然後,開始一次“靜候花開”的成長試驗。
通過這個相互打分的遊戲,告訴家長們應該給青春期的孩子留出空間,他們應該有權利擁有秘密。通過跟青春期孩子的有效溝通,減少相互間的誤解,親子關系才能越親近。
03
如何陪伴初中生成長——我們也需要學習、成長
賴老師強調陪伴和成長兩個關鍵詞,家長們陪伴孩子的同時跟随孩子一起成長。以下是家長成長的三個依次遞進的階段。
04
不斷學習以下知識和技能,成為一個專業的家長
05
在進行有效溝通時,需注意
1.最需要關注的是感受
2.用中性或正面的“需要”替換負面的“抱怨”
3.呵護他的自尊,比他自己做得更堅定
最後賴老師為大家推薦
雙十中學的讀書會
跟随讀書會一起讀書學習
擁有終身學習的态度
跟孩子一起成長
這場講座賴老師帶領家長們認識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變化,理解和尊重孩子的成長需求,通過有效的親子溝通,确定合理的教育期待,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學習,自我成長,為孩子的未來奠定堅實的基礎。
來源:福建省廈門市雙十中學
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