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工人員如何調整心理?來源:光明日報随着國内疫情防控形勢全面好轉,全行業複工複産已開啟加速模式但對于已經複工或即将複工的人們來說,卻可能産生新的不适感,不願意走出花了兩個月時間建立起來的“舒适區”,甚至産生拒絕、抵觸、煩躁的心理,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複工人員如何調整心理?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複工人員如何調整心理
來源:光明日報
随着國内疫情防控形勢全面好轉,全行業複工複産已開啟加速模式。但對于已經複工或即将複工的人們來說,卻可能産生新的不适感,不願意走出花了兩個月時間建立起來的“舒适區”,甚至産生拒絕、抵觸、煩躁的心理。
在這樣一個特殊的過渡階段,複工人員該如何做好心理建設,更好地适應“久别重逢”的工作?記者就此采訪了教育部華中師範大學心理援助熱線平台總負責人、青少年網絡心理與行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周宗奎教授,以及華中師範大學心理學院副教授夏勉和唐漢瑛,請他們以專業的視角談一談如何疏導情緒、平和心态。
不想上班怎麼辦
心情:“接到公司要複工的通知,心情煩躁,很是憂愁。因為疫情宅在家兩個月,開始不習慣天天在家,每天很無聊,現在适應了閑散的生活又不想上班了,怎麼辦啊?”
解答:當這些消極情緒出現時,首先大家要正确地認識并接納自己的情緒,并嘗試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例如,“跟同事當面交流工作節奏更快、項目進展更順利”,“工作可以幫我回歸之前的正常生活”,等等。也可以找信任的親人或朋友傾訴和求助,從外部争取社會支持性資源。此外,正常的作息,尤其是充足的睡眠也很重要,這不僅可以增強抵抗力,也能夠幫助我們改善情緒、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避免信息過載,減少心理資源消耗。雖然國内疫情防控形勢已經全面好轉,但受到國外疫情的影響,人們仍不免因可能出現的疫情波動而産生顧慮、擔憂,以緻産生對複工複産的拒絕或抵觸情緒。建議大家适當減少對疫情信息的關注度,并優先選擇權威渠道了解相關信息,減少心理上的不确定感和不安全感,幫助在複工複産中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态。
再次,增強工作掌控感,重新适應工作。有網友戲稱,“回到公司電腦前,突然忘了自己之前是做什麼的”。在與常規工作相對脫離近兩個月後,即使是一些日常工作可能也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恢複以往的熟練度。因此,對于剛回歸正常工作崗位的員工來講,一開始不要要求過于嚴格,适當地給自己一些重新适應的時間,嘗試一些有益于更好更快适應的小策略。例如,先着手處理相對簡單的工作任務,逐漸适應不同于居家辦公的工作節奏和強度;也可以嘗試提前做好每天的工作規劃或調出重要事項,通過提升工作的目标感來增強對工作的掌控感。
最後,适量運動鍛煉,為工作增添活力。運動鍛煉能夠增強個體的積極情緒體驗,是個體有效進行工作恢複、應對工作挑戰、增加工作活力并保持良好身心狀态的重要資源保障機制。一方面,個體在進行感興趣的運動鍛煉時,可以激活和調整整個機體的狀态,産生放松身心的效果;另一方面,個體在運動中可以習得新的技能,獲得掌控感,以此補充新的心理資源,為更好地投入工作創造有利條件。建議已經或正準備複工複産的員工在條件許可的前提下進行适量的運動鍛煉,這樣不僅可以愉悅身心,也是為工作增添活力的有益方式。
不敢上班的情緒蔓延怎麼辦
心情:“好不容易複工了,可是我真的害怕上班。每天出入小區、辦公樓都要帶各種‘通關文書’,在地鐵上不敢坐、不敢扶,到公司了還要一遍遍做各種防護。就算這樣,還是會擔心被感染,越來越不敢上班。”
解答:第一,接納緊張害怕的情緒和行為,這是大家共有的,是普遍現象。很多疫情後第一次踏出家門的人,都感覺有點不适應。不敢坐,不敢扶,做各種防護,在過去也許是過度反應,但是在當下的情境下,卻是正常的行為反應。這說明我們重視自己的身體健康,有保護自己的意識,有追求安全感的能力,而且這些小心謹慎的行為可以讓我們獲得一定的控制感,減少緊張和焦慮。
第二,客觀評估當下複工中可能出現的感染風險,采取足夠但不過度的預防措施。勤洗手、少摸臉、勤通風、戴口罩,做好這些基本防護措施,即使在疫情暴發期也足以保護好自己。從心理學上講,過度的擔心不會增強人的免疫力,反而會降低免疫力,因此做好足夠的措施即可,不需過度保護。
第三,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将注意力放到工作上。順其自然就是接納自己害怕緊張的情緒,不用強求它消失。為所當為是指對于當下要做的事情,比如工作,即便有害怕緊張的情緒,也要去做。有人認為,一定要讓緊張和害怕的情緒完全消失才能去工作,但這是一個誤解。從心理學上講,如果将注意力放在讓人害怕和焦慮的環境上,就會一遍又一遍地去檢查和發現危險因素,而每一遍檢查總是會發現危險因素還存在,這樣就會陷入焦慮中不能自拔。但如果将注意力轉向外界,轉移到工作中,那麼投注到可疑環境中的能量就會減少,緊張和焦慮也就随之減少了。
湖北人擔心被歧視怎麼辦
心情:“終于盼到湖北解封了!可是作為一名湖北人,我現在真不想出去工作,害怕被歧視,害怕找不到工作。真是無奈、氣憤又焦慮。”
解答:在過去兩個多月的全民抗疫中,包括湖北人在内的全國大多數人民都曾或多或少經曆過恐慌和不知所措。作為來自此次疫情重點地區的湖北人,應客觀看待其他地區的隔離政策以及公司的隔離要求,積極配合隔離和信息登記,合理排解自己的壓力和消極情緒,避免過度敏感和過度解讀。尤其要避免消極甚至敵對應對,盡可能将這種外在影響産生的消極情緒降到最低。與此同時,當經仔細辨别,确定一些不理性甚至惡意的歧視确實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産生了極大負面影響後,應該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捍衛正當權益。
此次疫情對于我們的影響很大,并且還可能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但此時此刻,我們不是“哪裡人”,我們都是“中國人”。越是困難時期,越需要相互理解支持,共渡難關。針對湖北人的一些暫時性、個别性歧視現象也許難免,但是我們希望所有人都能盡力去克服自己心中潛存的恐懼和排斥,客觀理智看待戰疫過後的湖北人。
冬天已過,春天已來,一切都在新生!(記者 柴如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