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李清照 《如夢令》
海棠
李清照的這首《如夢令》最出彩的是“綠肥紅瘦”這四個字,“肥瘦“與人無關,“紅“的是海棠,“綠“的是配葉。“綠肥紅瘦“指的就是春天将盡時,綠葉依舊,海棠将逝的場景。
“綠肥紅瘦“就是〖海棠花〗
有趣的是,“綠肥紅瘦“是小姐和侍女之間的對話。
小姐問:“院子裡的海棠花怎麼樣了?“
侍女答:“海棠花依然和昨天一樣!”
問的人繼續說道:“你可知道?你可知道?這個時節應該是綠葉繁茂,紅花凋零了!”
“紅瘦”說明春天正在漸漸消逝,“綠肥”則象征着綠葉成蔭的盛夏即将來臨。傷春惜春之情,盡在“綠肥紅瘦“四字之中。
鐘情“紅綠”的宋代詞壇
喜歡“紅綠“配色的不止李清照。宋代詞壇還有一個叫蔣捷的詞人。他的“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正戳中了時光流逝的神韻。
一片春愁待酒澆。江上舟搖。樓上簾招。秋娘度與泰娘嬌。風又飄飄。雨又蕭蕭。
何日歸家洗客袍。銀字笙調。心字香燒。流光容易把人抛。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蔣捷《一剪梅·舟過吳江》
紅了櫻桃
春光容易逝去,快得讓人追趕不上,轉眼之間,櫻桃才紅,芭蕉又綠了。春去夏又來!
綠了芭蕉
陸遊也用“紅配綠“——紅綠參差春晚。韶光妍媚,海棠如醉,桃花欲暖。先是色彩惹眼,再是醉暖熏人。
仲并筆下“紅和綠“——一色初梅開盡也,不數芳園紅綠。隻為告訴來人,江南春早。
虛幻轉光陰,披紅綠。說不盡的,都是時光流年!
李清照的色彩與心境
清崔錯繪李清照像
清代崔錯繪的李清照像最有南渡後清照的神韻。畫中的易安居士淡妝素服,斜倚園林處奇石,右手托腮。整個畫面虛空渺茫,寂寞闌珊。已經讀不出少女情思的“綠肥紅瘦“,筆墨點染的盡是“人比黃花瘦“。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鐘情的色彩都在《點绛唇》的平仄中。
蹴罷秋千,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見客入來,襪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含羞的少女突見來客 ,她慌得顧不上穿鞋,隻穿着襪子就跑,頭上的金钗也滑落下來。她含羞跑開,倚靠門回頭看,又聞了一陣青梅的花香。
金钗是幸福的回憶,青梅是青春的懵懂。
什麼時候變了色?那要從“李三瘦“說起。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如夢令》
——“新來瘦,非幹病酒,不是悲秋。”《鳳凰台上憶吹箫》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
“人比黃花瘦“”以花喻人,物我交融。“瘦“的不是人而是心。所以《武陵春》裡有了這樣的晚年暮景: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從“憶仙姿”到“如夢令”
“如夢令“原來是有其他的名字的,比如“憶仙姿”“宴桃源”“無夢令”。
最早的叫“憶仙姿“。
用“憶仙姿“這個詞牌創作最有名的當屬五代時期後唐莊宗李存勖。
憶仙姿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清歌舞鳳。長記欲别時,和淚出門相送。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
《憶仙姿·曾宴桃源深洞》寫的是離别佳人的依依不舍;《如夢令·昨夜雨疏風驟》寫的是雨後海棠殘落後别春的傷感。
小令是詞調體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詞。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詞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夢令》等,但詞中稱“令”的,并非都是小令,如《百字令》即有百字之多。
好一個“移情于物”
詞人們那麼喜歡的手法,到了後世,終于有一個人作了總結:
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
——王國維
李清照的“綠肥紅瘦“就是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的境界。
隻是在唐代詩人杜甫的《春望》中,我們還能尋獲另一種通俗的解讀。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面對亂世的别離,花也為之落淚,鳥也為之驚心。作者觸景生情,移情于物。
屈原在《離騷》中常以“香草“和“美人“來比喻自己和賢人。這種手法叫“移情法“又叫“移情于物“。像《離騷》這樣不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而把自己的情感和想說的話寄寓在沒有生命沒有情感的事物上,既讓事物有了神動了情,更讓詩人詞人的表達更多了一層意蘊。
“綠肥紅瘦“就是典型,“綠肥“說明夏已至,“紅瘦“說明春已逝,情正殇。
後人評說:男中李後主,女中李易安,極是本色行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