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錯點1: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不準确
易錯分析:
要準确理解描述運動的基本概念,這是學好運動學乃至整個動力學的基礎。
可在對比三組概念中掌握:
①位移和路程:
位移是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線段,是矢量;
路程是物體運動軌迹的實際長度,是标量,一般來說位移的大小不等于路程;
②平均速度和瞬時速度,前者對應一段時間,後者對應某一時刻,這裡特别注意公式隻适用于勻變速直線運動;
③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平均速度=位移/時間,平均速率=路程/時間。
易錯點2:不能把圖像的物理意義與實際情況對應
易錯分析:
理解運動圖像首先要認清v-t和x-t圖像的意義,其次要重點理解圖像的幾個關鍵點:
①坐标軸代表的物理量,如有必要首先要寫出兩軸物理量關系的表達式;
②斜率的意義;
③截距的意義;
④“面積”的意義,注意有些面積有意義,如v-t圖像的“面積”表示位移,有些沒有意義,如x-t圖像的面積無意義。
易錯點3:分不清追及問題的臨界條件而出現錯誤
易錯分析:
分析追及問題的方法技巧:
①要抓住一個條件,兩個關系.一個條件:
即兩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體間能否追上或(兩者)距離最大、最小的臨界條件,也是分析判斷的切入點;
兩個關系:即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通過畫草圖找兩物體的位移關系是解題的突破口.
②若被追趕的物體做勻減速運動,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已經停止運動.
③應用圖像v-t分析往往直觀明了。
易錯點4:對摩擦力的認識不夠深刻導緻錯誤
易錯分析:
摩擦力是被動力,它以其他力的存在為前提,并與物體間相對運動情況有關.
它會随其他外力或者運動狀态的變化而變化,所以分析時,要謹防摩擦力随着外力或者物體運動狀态的變化而發生突變.
要分清是靜摩擦力還是滑動摩擦力,隻有滑動摩擦力才可以根據來計算Fμ=μFN,而FN并不總等于物體的重力。
易錯點5:對杆的彈力方向認識錯誤
易錯分析:
要搞清楚杆的彈力和繩的彈力方向特點不同,繩的拉力一定沿繩,杆的彈力方向不一定沿杆.
分析杆對物體的彈力方向一般要結合物體的運動狀态分析。
易錯點6:不善于利用矢量三角形分析問題
易錯分析:
平行四邊形(三角形)定則是力的運算的常用工具,所以無論是分析受力情況、力的可能方向、力的最小值等,都可以通過畫受力分析圖或者力的矢量三角形.
許多看似複雜的問題可以通過圖示找到突破口,變得簡明直觀。
易錯點7:對力和運動的關系認識錯誤
易錯分析: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F=ma,合外力決定加速度而不是速度,力和速度沒有必然的聯系.
加速度與合外力存在瞬時對應關系:
加速度的方向始終和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加速度的大小随合外力的增大(減小)而增大(減小);
加速度和速度同向時物體做加速運動,反向時做減速運動.力和速度隻有通過加速度這個橋梁才能實現“對話”。
如果讓力和速度直接對話,就是死抱亞裡幹多德的觀點永不悔改的“頑固派”。
易錯點8:不會處理瞬時問題
易錯分析:
根據牛頓第二定律知,加速度與合外力的瞬時對應關系.
所謂瞬時對應關系是指物體受到外力作用後立即産生加速度,外力恒定,加速度也恒定,外力變化,加速度立即發生變化,外力消失,加速度立即消失,在分析瞬時對應關系時應注意兩個基本模型特點的區别:
(1)輕繩模型:①輕繩不能伸長,②輕繩的拉力可突變;
(2)輕彈簧模型:
①彈力的大小為F=kx,其中k是彈簧的勁度系數,x為彈簧的形變量.
②彈力突變的特點:若釋放未連接物體,則輕彈簧的彈力可突變為零;
若釋放端仍連重物,則輕彈簧的彈力不發生突變,釋放的瞬間仍為原值。
易錯點9:不理解超、失重的實質
易錯分析:
要頭透徹理解對超重和失重的實質,超失重與物體的速度無關,隻取決于加速度情況.
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加速度或具有豎直向上的分加速度.
失重時,物體具有豎直向下的加速度或有豎直向下的分加速度.
處于超重或失重狀态的物體仍受重力,隻是視重(支持力或拉力)大于或小于重力,處于完全失重狀态的物體,視重為零。
易錯點10:找不到兩物體間的運動聯系而出錯
易錯分析:
動力學的中心問題是研究運動和力的關系,除了對物體正确受力分析外,還必須正确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
當所給的情境中涉及兩個物體,并且物體間存在相對運動時,找出這兩物體之間的位移關系或速度關系尤其重要,特别注意物體的位移都是相對地的位移,故物塊的位移并不等于木闆的長度.
一般地,若兩物體同向運動,位移之差等于木闆長;反向運動時,位移之和等于木闆長。
易錯點11:找不準合運動、分運動,造成速度分解的錯誤
易錯分析:
相互牽連的兩物體的速度往往不相等,一般需根據速度分解确定兩物體速度關系.
在分解速度時,要注意兩點:
①隻有物體的實際運動才是合運動,如物體A向右運動,所以物體A向右的速度是合速度,也就是說供分解的合運動一定是物體的實際運動;
②兩物體沿沿繩或杆方向的速度(或分速度)相等。
易錯點12:不能建立勻速圓周運動的模型
易錯分析:
圓周運動分析是牛頓第二定律的進一步延伸,在分析時也要做好兩個分析:
①分析受力情況,選擇指向圓心方向為正方向,在指向圓心方向上求合外力;
②分析運動情況,看物體做哪種性質的圓周運動(勻速圓周運動還是變速圓周運動?),确定圓心和半徑.
③将牛頓第二定律和向心力公式相結合列方程求解。
易錯點13:混淆同步衛星、近地衛星、地球赤道上物體運動的特點
易錯分析:
對衛星是萬有引力提供向心力,而赤道上的物體,除受萬有引力外,還受地面對它的支持力.
即是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物體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所以GMm/r2=ma對同步衛星和近地衛星是适用的,但對赤道上的物體并不适用.
此外明确題目中涉及的物體,兩兩找出它們的相同點是解題的關鍵。
易錯點14:弄不清變軌問題中的各量的變化
易錯分析:
首先要理解變軌的實質:
衛星的速度發生變化時,做圓周運動所需要的向心力不等于萬有引力.
要想使衛星的軌道半徑增大做離心運動,必須增大衛星的速度,使萬有引力小于所需的向心力,反之減小衛星的速度,萬有引力大于所需向心力,衛星則做向心運動.
衛星的加速度由萬有引力決定,所以不同的軌道上的同一點衛星的加速度相同.此部分公式較多,要理解公式的來龍去脈,要注意公式的适用條件,不能生搬硬套。
易錯點15:不能正确求解變力做的功
易錯分析:
求功問題首先從做功的條件判斷力對物體是否做功及做功的正負,一般可以從力和位移的方向關系(恒力做功情況)或力和速度的方向關系(變力做功情況)入手分析.
求解變力做功,動能定理是最常用的方法。
易錯點16:不能正确理解各種功能關系
易錯分析:
應用功能關系解題時,首先要弄清楚各種力做功與相應能變化的關系,重要的功能關系有:
①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勢能變化的負值,即WG=-△Ep;
②合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于物體動能的變化,即動能定理W合=△Ek;
③除重力(或彈簧彈力)以外的力所做的功等于物體機械能的變化,即W'其它=△E機;
④當W其它=0時,說明隻有重力做功,所以系統的機械能守恒;
⑤系統克服滑動摩擦力做功的代數和等于機械能轉化的内能,即f·d=Q(d為這兩個物體間相對移動的路程)。
内容整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