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台記者看世界!大家好,我是總台駐菲律賓的記者黃铮铮。
這幾天,國内的朋友可能對今年第11号台風“軒岚諾”比較了解,而我所在的菲律賓現在同樣處于雨季。台風暴雨一來,更是雪上加霜。
8月23日的晚上,我們看到馬裡基納市政府發布了一條消息,說馬裡基納河的水位已經超過15米。我當時心裡就咯噔一下。
2020年11月,馬裡基納市街道被洪水淹沒(黃铮铮 攝)
馬裡基納河是首都地區的“洪水風向标”,位于大馬尼拉地區的北部,這裡地勢低窪,河岸邊又缺乏堤壩等建築,很多居民沿河而居,一旦出現洪水,就容易釀成災害。
2020年11月,馬裡基納市洪災,居民在二樓窗戶中求救(黃铮铮 攝)
同時,馬裡基納河彙入帕西格河和内湖灣,這裡的水位超過15米,就意味着達到了一級警戒,如果水位持續暴漲,那麼整個大馬尼拉地區出現大規模洪水的可能性就會大大增加。因此,監控馬裡基納河的水位,就成為當地政府防控洪災的重要手段。一旦水位達到18米,就會強制居民撤離。
2020年11月,馬裡基納市洪災。警方出動搜救艇,在原本是街道的地方行駛(黃铮铮 攝)
馬裡基納市在社交媒體上還專門開通了直播賬号,一旦河水水位達到預警級别,市民們可以通過24小時的直播鏡頭看到水位的标記。這條河中間有一座大橋,橋墩上用醒目的數字标記了水位刻度。
2022年8月23日,馬裡基納河水位直播截圖(圖源 菲律賓網絡媒體)
8月23日那天晚上,我時不時地會打開這個直播賬号,關注一下河水的情況,随時準備去進行現場報道。還好當天的河水大約隻上漲到15.5米左右就開始回落,沒有造成重大的災害。
2022年8月24日,當地政府部門清理洪水後的馬裡基納河河岸(黃铮铮 攝)
我記得兩年前,也是一次台風襲擊菲律賓,馬裡基納河的河水暴漲至22米,幾乎和橋面齊平,附近的民居淹沒到二層樓高的位置,營救人員需要用小船才能把他們接出來。
2020年11月,馬裡基納河河水暴漲,幾乎與橋面平齊(黃铮铮 攝)
那一次我和同事在馬裡基納市附近趟着沒過小腿的洪水做報道。事後當地居民還提醒我們,說洪水當中往往有淹死的老鼠,踩在洪水中極容易發生疫病,讓我們一定要多加防護。所以馬裡基納河可以說是在整個首都地區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條河了。
2020年11月,總台記者在馬裡基納市報道洪水(黃铮铮 攝)
不過在馬尼拉還有一條河,也是非常重要的,這就是被稱為馬尼拉“母親河”的帕西格河。這條河全長25公裡,連接内湖和馬尼拉灣,穿過首都大馬尼拉地區的5個主要城市。據說在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第一次在馬尼拉灣登陸,看到的就是這條河。
傳說不一定屬實,但帕西格河确确實實在馬尼拉的發展曆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被稱為“生命線”,是主要的航道,各類經濟活動也是圍繞這條黃金水道展開,曆經數百年,這一區域發展成為菲律賓最重要的經濟中心。菲律賓的總統府馬拉卡南宮,也坐落在帕西格河的岸邊。時至今日,仍然有貨船在帕西格河上航行。
現在的帕西格河,最著名的網紅打卡之處是中國援建菲律賓的兩座橋梁。埃潘橋連接金融中心馬卡蒂和曼達盧永市,橋身造型看上去像是兩隻并肩飛行的海鷗,寓意着中菲友誼展翅齊飛。
2021年7月29日,埃潘橋竣工,中國記者在現場合影(黃铮铮 攝)
而連接了中國城和西班牙王城的比農多王城橋則是白色拱橋的造型。中國城的車水馬龍,西班牙王城區的曆史肅穆,夕陽餘晖灑在帕西格河的水面上,橋梁白色拱頂上的兩國國旗熠熠生輝。這是無數菲律賓騎行愛好者最為鐘愛的打卡時刻。
比農多王城橋全景(黃铮铮 攝)
其實,以前帕西格河橋上也有橋梁,但主要為兩車道,且路面很窄,因此交通堵塞情況十分嚴重。而新橋是雙向四車道,設計時速40公裡/小時,相比之前能夠極大地提升交通運力,緩解中國城和王城地區的交通擁堵情況。
2022年5月,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黃溪連與騎行愛好者一起打卡中國援菲比農多王城大橋(圖源 中國駐菲使館)
修橋的菲律賓工人曾經告訴我們,希望能以後帶着孫輩來看馬尼拉的母親河與河流上的中國橋,這座橋,是他的驕傲。
好了,以上就是總台駐菲律賓記者黃铮铮在當地的觀察。
本期《總台記者看世界》作者:總台駐菲律賓記者 黃铮铮
(出自中國之聲專欄《總台記者看世界》)
監制丨王巧玲
記者丨黃铮铮
編輯丨楊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