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清楚,我國傳統的高考模式是文理分科模式。高中生隻有兩種選擇,要麼文科、要麼理科。因為文理分科高中生選擇性小,限制了自身發展。于是很多地區進行了高考改革,由傳統的文理分科變為新高考3 3模式。新高考3 3模式科目組合非常多,高中生選擇性多了之後,出現了“棄物理”現象,于是很多地區又實行新高考3 1 2模式。
新高考3 1 2模式當中,3指的是語文、數學、英語,1指的是物理、曆史二選一,2指的是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四選二。新高考3 1 2模式下,考生有12種科目組合。高一學生的選擇多了之後,很多學生不知道選什麼了。其實,在新高考模式下,有些科目組合是比較受歡迎的。那麼,在新高考3 1 2模式下,哪種科目組合最受歡迎呢?
最受高一學生歡迎的科目組合“物生地”組合
物理跟曆史是二選一,所以選了物理的學生,基本上就是偏理科,選了曆史的學生基本上就是偏文科。因為理科的就業前景以及就業面相對來說比文科要好一些,所以選擇物理的學生要比曆史的學生多一些。物理也就成為了二選一當中的優勝者。
物理被公認為高中最難的學科,化學被公認為高中“第二難學科”。兩大難科放在一起學習,很多學生接受不了。選了物理的學生,除非喜歡化學,對化學感興趣,否則大多數不會再選化學。這也是為了降低将來攻克的難度。
為了跟物理搭配,生物成為了偏理科學生的最愛。物理、生物選好了,還剩最後一科。大多數學生會選擇地理。因為地理本來就是文科當中的理科。所以,最受學生歡迎的科目組合出現了,也就是“物生地”組合
新高考3 1 2模式下,“物生地”組合最受高中生歡迎。那是不是高中生都應該選擇“物生地”組合呢?答案不是這樣的。最受高中生歡迎的科目組合,隻是适合部分學生,并不适合所有學生。高中生具體該選擇哪種科目組合,還要考慮一下這3大因素。
1. 興趣愛好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對某科目學習的興趣。我們會想方設法地把科目學好。所以,我們選科的時候,要考慮到興趣愛好。感興趣的科目就一定要選嗎?這個也不一定,因為感興趣的科目并不一定是成績排名靠前的科目,我們選科的時候還要考慮等級賦分。
2. 等級賦分
新高考采用等級賦分制度,也就是說考生的卷面成績并不是最終成績,最終成績是由卷面成績跟考生所在省市的排名決定的。所以,我們選擇成績的時候,要考慮到科目排名。有的科目成績不高,但排名非常靠前,像這樣的科目,我們可以把它們劃分到選科名單之内。
3. 大學跟專業
高考還未改革之前,都是考完之後在填志願。所以很多高中生都是考完之後在考慮所學專業跟所報大學。但是新高考将這種考慮提前到了高一。很多專業對高中所選科目有要求,比如醫學專業需要學生物,考古專業需要學曆史。不同的大學,同樣的專業,科目要求也可能不同。所以,同學們選科的時候要考慮專業跟大學。
綜上所述,最受歡迎的科目組合,并不一定是最适合高中生的科目組合。每個高中生适合的科目組合不同,高中生選科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各因素,争取選擇一個最佳科目組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