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裡的流量密碼是情緒,隻要切中了用戶的某一種情緒,就有了火的基礎。
而且你切中的情緒用戶基數越大,比如委屈、憤怒、暗戀;叙事展開啟動的情緒越兇猛,比如很好的故事展開加一個完美的轉折,那麼你這個視頻爆火的概率就越大。
在抖音的衆多情緒裡,受衆最大的一類情緒就是愛情和家庭相關情緒。
最近看到一個叙事模式,瞄準的是那些有過失敗戀情的人,兩個人幾年感情沒有修成正果,于是站在受害者視角去控訴,從而引發用戶共情。
這個叙事模式裡最能引發共鳴的一個句式,就是“我最美好的那幾年,都喂了狗。”
當然同樣的叙事還有相反的視角——“你的青春是青春,我的青春就不是青春了麼?”
為什麼會單獨拿出這個叙事來說?是因為發現這個視角有問題。我們的青春也好,我們的感情也好,為什麼會覺得是“給予”了他人呢?
感情也好,青春也好,不是自始至終都是自己的麼?
比如暗戀是一個人的事情,還是兩個人的事情?當然是一個人,那是一個人和自己渴望中的美好發生的故事。
這個故事的另一個主角,自始至終都沒有出現過。
但是你因為暗戀,而默默付出的那些時間、那些精力、那些損失的機會成本呢?它們也的的确确真實存在。
這時候我們會因為這些付出,而去質問你暗戀的人麼?我想正常人都不會。
換一個場景,換一個開頭,每個人的情緒就不一樣,一旦兩個人開始戀愛,你曾經暗戀時那些默默的付出,都有了接受對象以後,這個過程就好像從人生體驗,變成了一種交易。
我的感情是獨一無二且寶貴的,特别是裡面的時間它一去不複返,你就得為它負責。
人生體驗的視角裡,感情是自己情緒的一種,交易的視角裡感情就和那些情緒價值、物質價值、時間背後的機會成本關聯在了一起。
其實,這兩者并不是一回事。
情緒價值、物質付出、幾年時間的陪伴背後,你肯定也收獲了什麼,這是任何親密關系裡的交易邏輯。
隻是因為交易中有期權的存在,讓很多人意識不到這是一種交易。
期權是一種未來才能交付的,有漲跌風險的交易物,如果期權漲了,對方中了狀元,如果期權跌了,你就嫁錯了人。
男人追求女神時,有對女神未來和他結婚生子的期待,這種期待背後就是女神的婚後付出,在時間上提前的變現。
你追女生5年的所有付出,在5年後結婚開始期權變現。
女孩子追求男生,或者在相處中女孩子對男的很多好,背後也是男的在給女的畫餅,餅裡有“過好日子”的所有想象。
交易中未來價值和現在價值的占比多少,決定了這場關系交易裡你冒的風險。
如果都是此時此刻的相互付出,你付出一分,我回你兩分,你再回我三分,那麼就算有一天分手了,雙方都會覺得這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因為雙方給予的都對等,這份感情的體驗也很棒。
即使畫餅,雙方給對方畫的餅,也就是兌現的期權價值也差不多,那麼風險就不會很大。
感情是感情,交易是交易,我們不要交易裡因為期權損失的情緒,代入到感情裡,覺得自己的感情損失了,而且用“感情無價”來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裡。
很多電影,很多故事都在講這個道理,比如村上春樹說暗戀——我告訴你我愛你,并不是非要和你在一起,隻是想今後的你,在遭遇人生低谷期時候,不要灰心,至少曾經有人被你的魅力所吸引,曾經是,以後也會是。
比如徐峥和黃渤的電影《心花路放》裡說的,陰影也是人生的一部分,有陽光就有陰影,不要被失敗的情緒綁架,把這段人生變成一種負擔。
每一次你的心動都是真實而寶貴的,每一份感情也都是獨一無二的。
在戀愛中,你沒有把它送給誰,它一直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至于戀愛中的傷和痛,那不過是交易損失了而已,做生意,就得有點生意人的灑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