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可以平淡,思想必求高遠。寫作文時需要讓文章的立意高遠起來。本期,胡老師教你從四個方面入手:揭示新道理,思辯舊道理,走近真道理,指出沒道理。
本期特邀撰稿
胡少明 (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媒體撰稿人)
作者系深圳的中學語文教師,酷愛寫作,從教經驗豐富,曾任教大學、中專、高中、初中,擅長對教材内容進行文化價值觀、哲學性思辨、文采修辭的挖掘。
一
揭示新道理
學生從哇哇墜地到如今,也就十五年左右的時間,面對這紛繁複雜的世界,見過的事情不多,經曆的事件很少,不被騙、少上當就不錯了,哪有那麼容易去揭示新道理?但老師讀的書,經曆過的事情都比學生多,在授課時候把自己的閱讀經驗和社會閱曆轉教給學生,再教會遷移的方法,學生就可以知道如何去揭示新道理。此外,一反習慣性思維影響,反其意而行,也可以使文章立意格局翻新,使閱讀者眼前一亮,頓生喜悅。
(一)遷移
由于文學史上有些作家在文學創作的風格、文化信仰的取向或者性格志趣等方面擁有共同點,把評價甲的結論用于評價乙,這就是遷移。
舉例
清朝進士吳文英評莊子:“莊子眼極冷,心腸極熱。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腸熱,故悲慨萬端。雖知無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熱腸挂住;雖不能忘情,而終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胡老師課堂
通過此評說,我們了解到在吳文英的眼裡,莊子是因為對世界極度熱愛,才會對它表現出極度的失望,才會向往自由,讓心擺脫奴役,才會常用辛辣和尖刻的比喻來抨擊、暗喻當時的社會。我們可以聯想到崇拜莊子的陶淵明,雖然他的生活充滿着波折和沮喪,但他卻描寫出了陽光明媚、充滿生機的桃源。這是因為不為五鬥米折腰的他,表面上看似無情于塵世,卻擁有着悲天憫人的心、最廣博的愛,他把這心與愛置于筆下。我們把吳文英對莊子的評價遷移到陶淵明身上,也是同樣可以的。
舉例
有人評價蘇東坡一肚子不合時宜,為什麼?學識那麼廣博,學養那麼深厚,為什麼不能低調一點,涵養一些,冷靜一會。
胡老師課堂
我讀唐朝曆史,知道唐德宗時的宰相有“四不”的豪言——“隻要良心不死,對朝廷弊端要我不聞不問我做不到。”可能他也有陸贽的心結吧。如果把陸贽的“四不”豪言遷移到蘇轼一肚子不合時宜的緣由上,是不是可以使蘇東坡的形象更加高大一些呢?據梁啟超考證,蘇東坡反對王安石變法,并不是反對全部新法,隻是反對其中的一部分;後來司馬光恢複舊法,他又因為主張保留新法中的合理部分,遭受排擠打擊。可以看出他的良心太好,性格太直。
舉例
中國古代的詩話家論詩,是很講究“眼”的,稱為“詩眼”。詩詞有“眼”則活,無“眼”則死。
胡老師課堂
中國古代的詩話家論詩,是很講究“眼”的,稱為“詩眼”。這是毋庸置疑的。現在我們可以遷移一下,寫作文、寫文章也是有“眼”則活,無“眼”則死的。
詩眼之“眼”,是一種借喻,并由借喻而成為論詩的專門用語。詩眼,在詩人,往往是他的得意之筆;在讀者,則又是最精神之處。因此,眼之所在最容易被讀者記住,且傳誦不絕。
有警句名言做文章的眼,文章自此便可以名聞天下。《嶽陽樓記》《醉翁亭記》就是這樣深入人心、蜚聲海内外的。不但如此,文眼的感染力、影響力有時還決定着文章的知名度。
有一次,學生寫習作《心中一片月》:
“
心中的月,是太白的月。文人墨客,酒與月光為鄰,有幸讀到詩人洛夫對唐代詩歌的評價,至今難忘:“要是把唐詩拿去榨,至少會淌出半斤酒來。”竊認為,要是把太白拿去榨,淌出的半斤是酒,半斤是月光。沒有酒,就沒有李白詩,而沒有詩,酒也淡泊無味。若說酒是鼓舞太白入世的願望;那月,便是他出世的向往。兒時“呼作白玉盤”,壯時“欲上青天攬明月”,老時“且就洞庭賒月色,将船買酒白雲邊”。太白的吟月詩,至今讀來唇齒留香。因此,月球上最醒目的一座環形山,聯合國以“李白”來命名。
”
可見,隻要懂得遷移,學生就會由“把唐詩拿去榨,至少會淌出半斤酒來”,遷移出“要是把太白拿去榨,淌出的半斤是酒,半斤是月光”。這不就揭示了曆史文化精神乃至于現實生活中的新道理嗎?
(二)革故鼎新
革:改變,革除;故:舊的;鼎: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這裡用于作文立意,是指不落俗套,反向立意,提出新觀點,揭示新道理。
舉例
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2017年送給16歲兒子所在學校畢業生們的祝福是:我希望在未來歲月中,你能時不時地遭遇不公,唯有如此,你才能懂得公正的價值。我希望你嘗到背叛的滋味,這樣你才能領悟到忠誠之重要。我祝你們偶爾運氣不佳,這樣你才會意識到機遇在人生中扮演的角色,從而明白你的成功并非天經地義,而他人的失敗也不是命中注定。當你偶爾失敗時,我願你的對手時不時地會幸災樂禍。這樣你才能懂得互相尊重的競技精神的重要。我希望你們将會被忽視,這樣你們才會知道聆聽他人的重要性。我還希望你們遭遇足夠的痛苦來學會同情。
胡老師課堂
兒女高中畢業,父親有機會到學校發表畢業講話,中國人都會“ 祝福”“ 祝賀”的,然而約翰·羅伯茨一反常态,希望兒子“不幸而痛苦”,驚得世人瞠目結舌,但又不得不佩服其用心良苦。這段話很快流傳開來,并且收獲了許多掌聲。表面上看關乎挫折教育,實際上意蘊深遠。它不僅要教會年輕人從容面對未來的得失榮辱,而且指出了公正、忠誠以及同情心的價值。如果他們能夠真正理解羅伯茨的這些觀點,即使遭遇不幸與痛苦,恐怕也不那麼害怕了。
舉例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可得也。”穆公訪諸蹇叔。蹇叔曰:“勞師以襲遠,非所聞也。師勞力竭,遠主備之,無乃不可乎?師之所為,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裡,其誰不知?”公辭焉。召孟明、 西乞、白乙使出師于東門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見師之出而不見其入也。”
胡老師課堂
魯僖公三十二年,秦穆公急欲擴張自己勢力的心情,導緻他犯了一個緻命的常識性的錯誤,違反了“知己知彼”這個作戰的基本前提。敵手早有防備,以逸待勞,必定獲勝;勞師遠襲,疲憊不堪,沒有戰鬥力,必定慘敗。老臣蹇叔的預見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軍後來果然在崤山大敗而歸,兵未發而先哭之,實在是事前就為失敗而哭,并非事後諸葛亮。左丘明把這事記在《左傳》裡,讓後來的人都知道。蹇叔哭師一反世俗的餞行祝賀,通過哭送警告穆公失誤必将導緻失敗的下場,也警醒了世世代代的後人。蹇叔哭師也是反向立意,提出新觀點,揭示新道理的。
當然,如果有學生有靈氣,真的發現了人世間的真道理,那就該充分肯定、好好表揚了。例如馬之越同學寫的《走過,才明白》(第九屆“深圳校園十佳文學少年”評比參賽作品),以“原來世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是有人在為你負重前行”為立意,描寫如紅樹一樣努力自強、不斷拼搏的父親,感恩如紅樹一樣默默付出、無怨無悔的父恩。
二
思辯舊道理
我們這裡說的“舊道理”是指在一定曆史條件下形成的舊思想、舊觀念、舊思維、舊結論。由于當時的曆史條件不複存在,原來的舊思想、舊觀念、舊思維、舊結論自然失去了繼續存活的理由。這時,我們通過思辨分析,就會得到新的認識,懂得新的道理。
龍應台在給台灣大學畢業生緻畢業祝辭的時候說:“我們從小就認為所謂西方文化就是開放的、民主的、講究個人價值、反抗權威的文化,都說西方是自由主義的文化。用自己的腦子去研究一下歐洲史以後,你就會大吃一驚:哪有這回事啊?西方文藝複興之前是一回事,文藝複興之後是一回事;啟蒙主義之前是一回事,啟蒙主義之後又是一回事。”
這樣的一個斬釘截鐵的陳述有什麼意義呢?當你學習了曆史,了解了曆史之後,你納悶了,為什麼這個社會給了你那麼多道理,卻并不告訴你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你就會去分析、推理、判斷,這個過程,就是思辨。某些思想、觀念也是具有時效性的,并且随時間、地點、環境等條件的改變,它們也會發生變化。這些舊思想、舊觀念我們通過思辨,就會對它們有新的認識、理解,從而得到新思想,确定新觀念。
伍爾芙說:“他人的眼睛就是我們的監獄,他人的思想就是我們的牢籠。”隻有通過自己的眼睛去看,自己的頭腦去想,才能不被舊道理蒙騙,有時甚至還要通過自己反複的觀察、長時間的思辨才能打破舊習慣,獲得新認識。
舉例
許方舟《我和手機》“人們把不好的都歸結于它,但人們發現咒罵它的理由總沒感激它的理由多的多。”
……
“我下了車,仍然聽得到人們那源源不斷的罵聲,他們都在責怪手機,而我們卻緊握着手機不放。”
胡老師課堂
說手機,大家都說是萬惡之源,這在中國幾乎成為主流社會的一緻認識了。連中國的出家人靜空法師都在微信裡發文章,題目是《你想毀掉孩子,就給他一部手機》。甚至還有說法國頒布法律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玩手機、使用手機的。這是舊思維,舊觀念。孩子玩手機裡的遊戲迷戀上瘾,或者用手機上網聊天耽誤學習。這不是手機的錯,是孩子的監護人監管不到位造成的許方舟寫自己用手機查資料、練口語、探讨交流學習心得,因為她通過觀察、體驗、思考,明白了人們“發現咒罵它(手機)的理由總沒感激它(手機)的理由多的多”的新道理,所以她在别人的責罵、責怪聲裡,握着手機不放。
我手上的手機也沒放!我的幾萬字的散文全是在手機的備忘錄裡寫成的。講大一點的道理,中國還要靠華為去跟西方競争5G的制作标準。
思辨舊道理,其實有點推陳出新的味道。就是要對舊的思想觀念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觀念、思想。
三
走近真道理
國學大師章太炎說過“道德沒有對錯”,它是社會各方勢力博弈的結果。道德這個東西是人們的一個共識标準,是一個曆史的概念。曆史演變了,它的内涵外延都會随之演變。
舉例
《大道之行也》中有這樣一句:“大道之行也,選賢舉能,講信修睦。”課文注釋賢:賢能的人。
胡老師課堂
我們思考一下“賢”在不同曆史時期的意義:
孔子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這個時期,有文有德者為“賢”。
張儀說秦王曰:“臣昧死望見大王,言所以舉破天下之從,舉趙、亡韓,臣荊,親齊、燕,以成伯王之,朝四鄰諸侯之道。大王試聽其說,一舉而天下之從不破,趙不舉,韓不亡,荊、魏不臣齊、燕不親,伯王之名不成,四鄰諸侯不朝,大王斬臣以徇于國,以主為謀不忠者。”翻譯成現代文就是:臣冒死罪,希望見到大王,談論秦國的戰略以及怎樣能夠破壞天下的合縱戰略及其力量,滅趙亡韓,迫使楚魏稱臣,聯合齊、燕加盟,建立霸王之業,讓天下諸侯都來朝貢。請大王姑且采用我的策略,假如不能一舉而瓦解天下合縱,攻不下趙,滅不了韓,魏、楚不稱臣,齊、燕不加盟,霸王之業不能建立,天下諸侯不來朝貢,那就請大王砍下我的頭,在全國各地輪流示衆,以懲戒那些為君主謀劃而不盡忠的臣子。
“世有非常之人,才有非常之功。”時勢造英雄,戰國紛争,列強吞并,各國之王認為“賢”的标準不再是有文德,而是“有席卷天下,包舉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内立法度,務耕織,修守戰之備,外連衡而鬥諸侯”的非凡魄力的法家商鞅、縱橫家張儀。
李隆基為什麼早不殺安祿山?朱棣為什麼拜醜和尚姚廣孝為師?考據他們當時的曆史狀況,設身處地想想李隆基、朱棣當時條件下的理想追求,我們就能理解“賢”是有具體的、曆史環境的要求的,不是一個“賢能的人”那麼簡單。
走進具體的時間、地點、人物、背景,考察盡“ 賢人”的曆史和曆史的“ 賢人”,才能走近“賢”的真道理。
過去已去,未來已來。重讀經典,我們通過運用新的價值标準,發現經典在新的時代已經可以有新的理解,并且生發出新的影響力。對過去不願承認、不敢承認的事實,我們終于可以正常面對,終于走近了真理,至少是走向了真相。
舉例
1.《範進中舉》裡的胡屠夫是個什麼形象?一位教授在“百家講壇”給了一個定性:古今來第一傳奇小人,理由有四點:變臉大師、牛皮大王、語言大咖、貪心大漢。分别找出了證據:
①比如我這行事裡,都是些正經有臉面的人,又是你的長親,你怎敢在我們跟前裝大;胡屠戶橫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見女婿衣裳後襟滾皺了許多,一路低着頭替他扯了幾十回;忙躲進女兒房裡,不敢出來。
②我小老這一雙眼睛,卻是認得人的。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裡長到三十多歲,多少有錢的富戶要和我結親,我自己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畢竟要嫁與個老爺,今日果然不錯!
③我自倒運,把個女兒嫁與你這現世寶窮鬼;你是個爛忠厚沒用的人;像你這尖嘴猴腮,也該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鵝屁吃!胡屠戶上前道:賢婿老爺,我的這個賢婿,才學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裡頭那張府、周府的這些老爺,也沒有我女婿這樣一個體面的相貌。
④把銀子攥在手裡緊緊的,把拳頭舒過來,道:這個,你且收着。我原是賀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說了一會,千恩萬謝,低着頭,笑迷迷的去了。
胡老師課堂
胡屠戶沒有讀過書,他的性格勢利、市儈、貪便宜不是書裡教的,不是老師教的,更不是娘肚子裡帶來的。是他成長的過程中,環境逼出來的,教出來的,在中國的市民社會裡有着極其廣泛的代表性。典型環境産生典型人物,中華文化的典型環境裡培養出典型的小人,那中華文化的土壤豈不全是負能量的了。尤其是他還不失善良,有畏懼之心,安守本分之心,機智權變之行。如果給他的人物形象定性就是古今來第一個小人物。
不要站在當代道德的高點,去評價對待曆史環境裡的人物形象,對曆史上的人指手畫腳,貼标簽、戴帽子,隻有跟着曆史人物一起去謀生存、求發展,才能體會到他們身不由己的可憐、可惜。這樣的分析或許讓讀者接近了真理,胡屠戶這個“古今來第一個小人物”是中性的,雖有可鄙夷的一面,更多的是令人同情。
作文中運用辨析概念有助于認清事實的真相,可以幫助我們在作文中揭示真道理。
舉例
龍應台曾經說:素養跟知識有着極其關鍵的差别。我們不要忘記,很多納粹頭子會彈鋼琴、有哲學博士學位。這些政治人物難道不是很有人文素養嗎?我認為,他們所擁有的是人文知識,不是人文素養。
知識是外在于你的東西,必須讓知識進入人的認知本體,滲透他的生活與行為,才能稱之為素養。人文素養是在涉獵了文、史、哲學之後,更進一步認識到,這些人文“學”到最後都有一個終極的關懷——對“人”的關懷。脫離了對“人”的關懷,你隻能有人文知識,不能有人文素養。
素養和知識的差别,王陽明說:“被私欲隔斷,不是知行的本體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隻是未知。”王陽明用來解釋“知行的本體”的四個字,很能表達我對“人文素養”的認識——真誠恻怛。
對人文素養最可怕的諷刺,莫過于在集中營裡,納粹要猶太音樂家們拉着小提琴送他們的同胞進入毒氣房。一個會寫詩、懂古典音樂、有哲學博士學位的人,不見得不會妄自尊大、草菅人命。但是一個真正認識人文價值而“真誠恻怛”的人,也就是一個真正有人文素養的人,我相信,他不會違背以人為本的終極關懷。
胡老師課堂
文中對“人文知識”與“人文素養”的對比辨析,讓讀者能認清它們之間的本質區别。也讓我們知道一個有知識的人不一定有素養,而有真正素養的人一定是知識豐富,并且擁有真、善、美的情懷的。
四
指出沒道理
“指出沒道理”适用于駁論文。一般情況下,批駁文章的思路是駁論點、駁論據、駁論證。這當然有道理的。駁論的最終目的是指出對方沒道理。
記得數學裡有定理、公理,數學定理需要論證,公理是大家公認的道理,不需要論證。
有部分老師不好好鑽研教材文本,不考慮初三學生時間緊迫,還在那裡高喊“大語文”口号,大講特講“讀好四大名著,不會寫的人也會寫了”的空話。初三了,計時單位用刻——15分鐘來計算,叫刻不容緩!四大名著讀了的,算了,沒有讀的别讀了。為什麼?沒道理,也不用講道理。因為有比四大名著更适用、更直接應對中考《考試說明》《考試試卷》的是教材課文——以本為本嘛。不過,指導學生寫作文,還得教他們作文立意時駁斥對方,“指出(對方)沒道理”的方法。
舉例
著名作家劉紹棠到國外訪問,一位外國記者不懷好意地問:“劉先生,聽說貴國進行改革開放,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這樣一來,你們的國家不就變成資本主義了嗎?”劉紹棠反戈一擊:“照此說來,你們喝了牛奶,就會變成奶牛了?”
胡老師課堂
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就會變成資本主義國家,這顯然是一個謬論,劉紹棠根據這一謬論,設置了一個與之相關的謬論——喝牛奶就會變成奶牛。這樣,也就構成了一種與對方謬論相同而又荒唐的關系,産生了強大的反駁威力,一舉就駁倒了對方。
這是駁論證的方法,用類比的方法指出論證不合邏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敵論點不攻自破,就沒有存在的道理。
舉例
1982年秋,在美國洛杉矶召開的中美作家會議上,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請中國作家蔣子龍解個怪謎:“把一隻5斤重的雞放進一個隻能裝1斤水的瓶子裡,您用什麼辦法把它拿出來?”蔣子龍說:“您怎麼放進去,我就怎麼拿出來。您顯然是憑嘴一說就把雞放進了瓶子,那麼我就用語言這個工具再把雞拿出來。”金斯伯格不由贊賞:“您是第一個猜中這個怪謎的人。”
胡老師課堂
“你怎麼放進去,我就怎麼拿出來。”這句話除了具有“我用你放進去的方法拿出來”的字面意思外,實際上還隐含着另一個信息——“如果你根本就放不進去,我也就無須拿出來。”支撐美國詩人艾倫·金斯伯格觀點的論據是虛假的,不可能存在的。指出對方論據的虛假性,對方論點就不攻自破,對方的觀點就當然沒有道理。
舉例
再如王安石《讀孟嘗君》:“世皆稱孟嘗君能得士,士以故歸之,而卒賴其力以脫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豈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齊之強,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雞鳴狗盜之力哉?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胡老師課堂
王安石根據司馬遷“好客自喜”出發,反駁世人誤解,把客當成士。引申其觀點,得不出可以南面而制秦的必然結果,于是大喝一聲,“夫雞鳴狗盜之出其門,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天下猛醒,世人皆懂了。這是駁論中的歸謬法,先承認敵論正确,引申後卻得不到正确的結果,從而否定其成立的理由。指出敵方沒道理,不需要作者再提什麼正面主張。
駁論文往往破中有立,邊破邊立,即在反駁對方錯誤論點的同時,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确觀點。所以,在給作文确定立意時,不僅要指出敵論沒道理,還要針鋒相對地提出自己的正确道理及其依據。
中國古代的文章家早就提出“文以載道”、“文以明道”,都強調文章是用來闡述思想、說明道理的。我們這裡不讨論文章的社會作用,隻借用這個成語表明我在作文立意上的指導思想,思辨舊道理、指出沒道理,走進真道理、揭示新道理,從而為行文确立中心。“意猶帥也,無帥之卒,謂之烏合。”沒有立意的文章,是一盤散沙;沒有高深立意——闡述思想、說明道理的文章,不是好文章。
本版編輯 | 鄭豔豔
原文刊登于深圳教育報刊總社《深圳青少年報•中學周刊》
往期相關推薦
如何寫好作文中的“特寫鏡頭”丨名師點撥
小學高年級作文,“寫什麼”比“怎樣寫”更重要丨名師點撥
蓮花山公園、東湖公園……熟悉的地方有什麼好寫的 | 名師點撥
感謝浏覽
深圳少年派
在這裡,我們
一起學習、一起進步、一起成長
合作電話:0755-83521790
合作szteenage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