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秦皇島8月28日電(陳延特)“風從海上來,潮起老龍頭。”改革開放40年來,作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秦皇島依海而興,以港助城,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渤海港城沐浴改革春風,在碣石山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改革春風吹進港城“窗口”
秦皇島開發區選址在大、小湯河之間,區域面積為1.9平方公裡。資料圖
1984年10月27日,經國務院批準,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正式成立,在大小湯河之間的1.9平方公裡的土地上打開了秦皇島面向世界的“窗口”。1985年4月,秦皇島開發區正式破土動工,靠僅有的0.93億元國家貸款,逐步完成了水、電、路、氣、訊等基礎設施建設。首個10年,累計利用外資1.69億美元,内資9.07億元,開發面積0.93平方公裡,是進行基礎建設、推進起步發展、實現擴區開發的階段,也是科技創新摸索和積累的時期,初步形成了滾動發展的能力,為今後發展奠定了基礎。
全市堅持以開發一片、建成一片、收益一片的發展道路,筚路藍縷、艱苦奮鬥。1995年,開發區率先提出“第二次創業”,高新技術産業的崛起使得秦皇島開發區迅速發展,科研技術和産品專利對企業競争力的影響愈加明顯,全區也湧現出了海灣安全技術、康泰醫療、燕大軟件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以高新技術産業為經濟主體的産業結構初步形成。2005年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二次擴區,全區規劃控制面積擴展到56.72平方公裡。開發區确定 “以高新技術産業為先導、以現代工業為基礎、第三産業協調發展”的發展思路,引進外資項目401個,内資項目3083個,實現地區生産總值505.8億元,是前10年的近61倍。
2008年後,開發區進入轉型期,決心調整全區産業結構,淘汰一批、轉移一批、改造升級一批,提出并發展數據産業,以數據産業為突破口,大力發展節能環保、數據、新能源、生物工程四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積極承接京津産業轉移,探索出了科技引領、創新驅動、綠色崛起的新路徑,在轉型升級的道路上高歌猛進,GDP的含金量逐步提高。
在“十三五”開局之年,面對新形勢、新任務,開發區再揚新帆,開啟“第三次創業”,京津冀協同發展及振興東北計劃的戰略指引下,計劃目标在2020年,全區地區生産總值、全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全部财政收入比2014年翻一番,在經濟、社會、人民生活等各項指标在全國開發區排名中力争進入第一方陣。
開發區森林體育公園航拍圖。資料圖
如今的秦皇島經濟開發區有着中國最大汽車輪毂生産基地、北方重要的重大裝備制造基地、最大糧油食品加工基地等多項稱号,诠釋了它由小到大、自弱到強、飛速發展的傳奇。已成為渤海之濱的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環渤海經濟圈最具活力的經濟體之一。
科技創新驅動康養産業發展
北戴河生命健康産業創新示範區總體布局示意圖。資料圖
不用抽血,不用化驗,戴上耳機,在2分鐘内,就可檢測出被檢測者的身高、體重、體脂含量、血氧、血糖含量等個人健康信息。在北戴河健康示範區記者了解到了一系列新型醫療設施與技術的黑科技。
為提升我國生命健康産業國際競争力,同時承接北京醫療、教育等非首都功能轉移,2016年9月28日,秦皇島市設立北戴河生命健康産業創新示範區。作為國家級生命健康産業創新示範區,示範區規劃面積520平方公裡,包括北戴河區、北戴河新區、北戴河國際機場空港區等區域,其中核心區位于北戴河新區,規劃面積40平方公裡,重點發展生命健康服務業、生命健康制造業和綠色健康農業,将形成“醫、藥、養、健、遊”五位一體發展格局和生命健康産業集群。
北戴河國際健康城展示中心。新華網 陳延特攝
目前,示範區已簽約生命健康産業項目34個,總投資353億元。其中德國潘納茜診療中心、北大未名健康城細胞制備中心、合巢生殖醫學中心、生命健康産業研發與分析公共檢測平台等12個具有國際先進水準的醫療、康複機構入駐示範區内的北戴河生命科學園,其中8個項目已具備展示或運營條件。
不忘初心,闊步征程。北戴河新區将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北戴河健康示範區不僅是秦皇島自身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同時也承擔着為國家生命健康産業探路的重任。示範區計劃力争在10-15年時間,建設成為我國高端醫療服務聚集區、京津冀生物技術創新轉化基地、北方生态宜養地、環渤海體育健身基地、國際健康旅遊目的地。
通過打造康養旅遊目的地的契機,發展全域全季旅遊,彌補秦皇島旅遊淡旺季落差大問題,秦皇島緊扣旅遊業轉型升級這一核心目标,從供給側着力,發展四季型、融合類、新業态旅遊項目,打造濱海度假、海上娛樂、康體養生、山地生态、文化體驗、紅酒休閑六大業态,大力推動“互聯網 旅遊”,打造助推器,釋放發展新動能。
北戴河鴿子窩公園。新華網 陳延特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