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題:永登縣“繡花”扶貧結碩果
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7萬餘人減少到目前的2萬餘人
深秋時節收洋芋
11月1日,記者走訪永登縣武勝驿鎮獎俊埠村。走進村莊,村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農耕年華、五谷豐登等雕塑躍入眼簾,村民的美好寄望盡顯其中。村道兩旁,則布滿二十四節氣、十二生肖等雕刻作品,傳統文化元素30步布一“崗”,濃濃的鄉土文化味十足。深秋季節,放眼望去,萬頃良田裡到處都是忙碌着挖洋芋的農民身影。良田盡頭,百幢庭院,粉刷一新。這番景象,與記者三年前走訪該村莊時大不同。不得不說,這個昔日發展較為滞後的村落,如今随着脫貧攻堅的實施,舊貌換了新顔。
獎俊埠村位于永登縣西北部,屬二陰地區,經濟條件較為落後,是永登縣102個貧困村之一。今年,該村将“五合一”改造項目作為脫貧攻堅幫扶工作的重點。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幫扶工作隊長畢志博向記者介紹說:“重點突出群衆在脫貧攻堅中的主體作用,向有意向的村民提供磚石、水泥、沙子等原材料,實施外牆磚化、庭院硬化、危房改造、旱廁改造、大門維修‘五合一’工程。據介紹,該村以扶貧先扶志為指導,提倡村民不等不靠不要,帶動村民自己改建新房,充分調動村民自身積極性。杜絕了靠着牆根曬太陽,等着政府蓋新房的現象。畢志博說,這項工程最初推行也較為困難,幫扶幹部挨家挨戶做工作、做動員,可實施到現在,有村民為了早日修建新房,還跑去搶磚頭呢。”據介紹,截至目前,該村已投入資金200萬元,171戶村民住進了自己修建的新房。該村自己組建了村民保潔隊伍,與村民共同做好保潔,美化村容村貌。
畢志博說:“對我們基層幫扶幹部來說,我們一定要以真脫貧、脫真貧的思想為指導,真心幫助貧困群衆解決燃眉之急,我們在該村實施五合一工程,發展節水灌溉項目,修建塘壩10000方,1800畝水澆地全部種上了高原夏菜,種植千畝油菜花田,打造旅遊項目,增加農民收入,更好帶動群衆脫貧奔小康。同時,土地承包期的延長對村民來說也是一項重大利好政策。相信隻要想辦法、出實招,這貧困村定能變成小康村。”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正在田間犁地的村民楊永昌說。談到村裡的變化,他連連說好:“這幾年變化真的大。以前這裡是垃圾堆,現在這雕塑、花壇把我們村子變得好看了。”過去,楊永昌家是低保戶,因供養兩個孩子上大學,欠賬較多,生活拮據。在脫貧攻堅各項政策幫扶下,孩子畢業後順利工作,生活條件好轉。提到十九大報告中“鄉村振興戰略”,他對“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很感興趣,“以後我們的土地就更穩定了。村裡正在努力發展油菜花旅遊項目,來旅遊的人也多了。想着過兩年辦個農家樂,把自家種的蔬菜端上飯桌,讓遊客品嘗。”這位其他村民口中“兩個大學生的爹”,憧憬着未來,喜笑顔開。
記者當日走訪了解到,連年來,永登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一号工程”,以穩定脫貧為靶心,以産業扶貧為根本,加強“七個一批”扶貧措施,加大内生動力培育,聚焦重點難點突破,采取超常規辦法,舉全縣之力,大力開展精細精确精微的“繡花”式扶貧,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據介紹,全縣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9991戶73800人減少到目前的7548戶20668人,貧困面由2013年底的16.17%下降到目前的4.53%。(蘭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張旭永特約記者譚作高魯昀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