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學樂器選什麼好?#教育聽我說# 1,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孩子要學樂器選什麼好?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孩子要學樂器選什麼好
#教育聽我說#
1
自我家庭分析
首先,衡量家庭的經濟條件。
孩子學樂器,購買樂器隻是最基本的費用。常年學樂器的課時費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已經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偶爾還要帶孩子聽音樂會、買CD。“我賺錢這麼辛苦,你一點兒都不知道珍惜,讓你學樂器真是浪費,上一堂課幾百塊錢,我這幾百塊錢就甩水裡去了,”家長的這種心态不僅不利于孩子學樂器,更不利于孩子成長。
其次,判斷家長和孩子精力上的投入。
在課程學習之餘,孩子是否有時間很精力學習樂器?父母是否有時間陪伴?
最後,家長要擺正心理位置。
家長在讓孩子學樂器之初要先分析自己對孩子的期望值:你希望孩子把學琴隻是作為一個業餘愛好,或者希望他通過考級達到學樂器技藝上的某種高度,又或者希望孩子可以通過學樂器達到高考加分的目的?家長先在心裡架起衡量的标尺,孩子的學樂器之路才能走得更順暢。
2
關于學音樂,家長的三個誤區
誤區一:投入就必須有實質性的回報
“我花了這麼多錢讓你學樂器,你要學不好怎麼對得起我?”
不客氣地說,在讓孩子學樂器時,抱有類似想法的家長,不是在養孩子,而是在做生意。我投入了成本,就必須有回報,這不是做生意又是什麼呢?樂器這東西,是讓人看着眼饞,但掌握起來十分費勁的事情。
10個孩子學琴,能堅持到最後的可能隻有兩個。這些放棄的琴童中,有的是因為孩子實在學不下去;有的是因為課業壓力增大,沒時間再繼續學琴;還有的是因為家長覺得孩子以後又不走音樂專業,沒必要再繼續學下去。
不管出于何種目的,在整個學琴的過程中不斷地有孩子在放棄。如果家長在孩子學琴之初就抱着強烈的“收獲目的”,那可能會讓你失望了!
學琴不是在網上種菜,幾小時發芽,幾小時開花,幾小時收獲,可以收獲多少果實,可以獲得多少經驗值……所有都明晃晃地寫在那裡,隻要算好了時間坐在電腦旁等着收菜就可以了。
誤區二:我們家沒人懂音樂,孩子“五音不全”,不是學樂器的料
所謂的五音不全是指内聽和外唱的不統一,孩子聽到了這個樂音,但是唱出來的時候就不是那麼回事兒了。這主要是由人體發育的自身特點決定的。
一般孩子在2歲的時候就能聽懂音樂,但唱的能力要到4~5歲才能完善,這是小肌肉定型的階段,所以孩子在4歲以前唱歌跑調是正常的,他還控制不好和發聲相關的全部肌肉組織。
而孩子的五音不全其實主要是兒童期家長沒有及時引導學習,這完全是可以在發育期糾正過來的。這類“五音不全”的孩子年齡越大越不好糾正,時間長了,孩子會認定自己在唱歌方面存在缺陷,天生唱歌跑調,到了知道害羞的年紀時,他們甚至不敢在公開場合唱歌,這對孩子的自信心是一種傷害。
誤區三:我們家孩子從小就不喜歡音樂
就算是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聽到音樂也會表現出安靜或好動的狀态;出生幾個月的小寶寶,在聽到悠揚的音樂時,也會安靜片刻;聽到好聽的兒歌,就算是唱不清楚,小朋友也會哼上幾句;幼兒園裡排練韻律操,每個孩子都會跟着節奏扭動身體做動作——孩子真的不喜歡音樂嗎?
大多數家長所認為的孩子不喜歡音樂,是指不喜歡我們大人判定的“高雅音樂”。
孩子到底是不喜歡音樂,還是不喜歡我們為他選擇的音樂?
很多家長常常呵斥孩子:聽那些流行歌曲有什麼用?浪費時間!其實,孩子喜歡唱歌,願意聽音樂,隻要能讓他心情放松、感覺愉悅,就已經足夠了。音樂的真正魅力恰恰是因為它可以帶來心靈上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