笏:又稱“圭簡”、“朝簡”、“朝闆”、“奏闆”、“玉闆”、“玉笏”、“手闆”等。原是古代君臣在朝廷相見時所執的手闆,上面可以記事,以免遺忘。朝中之笏有一定之制,天子用玉,諸侯用象牙,大夫和士用竹片。道教則不受此限,根據條件均可使用。舉行道場時,高功登壇,雙手捧笏,如對天庭。《道書援神契》:“古之公侯皆執圭,周禮有桓圭、信圭、躬圭,禮記:士執魚須文竹木簡之類也。”
道教的『令牌』是什麼?
令牌:又名“雷令”、“五雷牌”。為圓頂平底之木牌。側面邊圍刻有二十八宿的名稱。上圓下方的形狀,象征天地。令牌是道士差遣神靈的神聖法器,有辟邪的作用,也可用于差遣雷神。令牌的形狀與圖案并不完全一緻,如有的刻有龍或寶劍,有的刻有“五雷号令”、“總召萬神”等。《道書援神契》:“周禮,牙璋以起軍旅,漢銅虎符上圓下方,刻五牙文若垂露狀,背文作一坐虎形,銘其旁曰:如古牙璋作虎符。今召将用令牌,此法也。”
道教的『法劍』是什麼?
法劍:又名“寶劍”、“令劍”、“七星劍”。在鋼鐵鍛制的劍身兩面,各鑲有青銅制的北鬥七星圖樣,靠近劍柄處有龍、符的圖案。道教認為寶劍是斬妖誅魔的強力法器,張天師的家傳寶物即為寶劍及天師印。通常劍身單薄的七星劍是以兩把并握使用,有時也可分持兩手,又稱“雙劍”或“合劍”。也有一種是在劍身上刻有符咒的木劍,多半使用可以避邪的桃木雕制,又稱“桃劍”。道士在行法時,也有拿菜刀代替法劍者。
道教的『法印』是什麼?
法印:一般為木制、銅制或玉制。印面上刻着具有道教含義的文字,甚至有的還刻着完全符式化的圖案,印鈕一般是獅子或其他避邪獸。道教自從祖天師張道陵開始傳有法印,沿襲至今。法印是道教奏達天庭的公印,也是行使神力的法物。《洞玄經》:“法印照處,魅邪滅亡。”
道教的『令旗』是什麼?
令旗:為高功在醮壇發号施令的旗子。旗為三角形,旗面為黃色,鑲以齒狀紅邊,上有一條黃色紅邊的飄帶,旗杆一般為藤制。旗子上書“敕召萬神”四字。
道教的『天蓬尺』是什麼?
天蓬尺:亦名“法尺”。為長形方木。六面雕滿了日、月、二十八宿的名稱,及三星、北鬥七星、南鬥六星等圖案,還有天蓬元師的聖号。以此行使天蓬元帥的神力,具有辟邪除魔的作用。《道書援神契》:“古者祓除不祥有桃枝,後羿死于桃棒,故後世逐鬼用之,今天蓬尺是其類也。
道教的『三清鈴』是什麼?
三清鈴為道士作法事中的重要法器。又名帝鐘、法鐘、法鈴、鈴書。由于道士學模拟它的聲音,俗稱師公钘或钘仔。一般高約二十厘米,口徑約九厘米,用黃銅制造,有柄、鈴内有舌。
柄的上端稱作劍,呈“山”字形,以象征三清之意。《太清玉冊》卷五:“道家所謂手把帝鐘,擲火萬裡,流鈴八沖是也”。以為具有降神除魔的作用。
道教的『鬥燈』是什麼?
鬥燈,是道教舉行祈安禮(拜)鬥科儀時所用之物。道教認為鬥星司生司殺,執掌人之壽夭、富貴、爵祿。根據人的出生時辰,科儀找到自己的本命星官,禮鬥法會目的是為人消災解厄,祈福延壽。鬥燈往往由油燈、米鬥、鬥燈傘以及安奉在鬥米上的鏡、劍、秤、剪、尺等五種法器組成,以符合五方五行之數。鬥燈的整體造型體現了“天圓地方”的傳統宇宙觀念。其底部為方鬥,以象地方;中有圓形涼傘,以象周天。涼傘又稱華蓋,下有鬥簽,書有星辰聖諱。鬥燈盛米系古法,道教稱米栗乃天降之物。
道教的『引磬』是什麼?
引磬,又名“手磬”、“擊子”。形小如碗狀,銅制,器底隆起之頂端,附有木柄,以便攜持。木柄有繩,連一鐵杆或銅杆。道衆在醮壇朝拜或“轉天尊”時,持而鳴之,用以引導道衆,故名“引磬”。磬體用銅鑄成,呈仰缽體,與鐵磬或碰鈴相似,磬口外徑5.6厘米~7厘米、磬高3 .5厘米~4厘米、磬壁厚0.4厘米~0.8厘米,磬體下端鑽有小孔,仰口釘于磬柄上端。磬柄木制, 柄長25厘米~30厘米、柄徑1.6厘米~2厘米,柄體外表旋有各種寬、窄、圓、尖環狀條紋 為飾。磬棰又稱磬釺,用細銅棍或鐵棍制成,上圓下扁,直徑0.6厘米,長度與磬柄相同。演奏時,左手持握磬柄下端,磬口朝上,舉過胸部與口相齊,右手執金屬磬釺敲擊磬體而發音。音色清脆明亮。
道教的『磬』是什麼?
磬是道教宮觀和 科儀中常用法器之一種。中國古代就以磬作為樂器。磬以石、玉或金屬為質,矩形,懸挂於 架上,以木石擊之,能發出清脆的撞擊聲。《說文》稱,「磬,樂石也」。今道教宮觀和儀壇上,已經用缽盂狀銅質磬代替矩形懸 挂用石玉質磬,并且有體積較小的碗狀銅磬,稱碗磬;還有附在木柄頂端的,可以持之以行 走的手磬,或稱引磬。
道教宮觀和科儀中用磬的作用有二。一是為了感動神靈,溝通人神;二是為了警戒人衆,「節度威儀, 容止所要」。《洞玄靈寶道學科儀》雲,「治舍左前台上,有懸鐘磬,依時鳴之,非唯警戒人衆,亦乃感動群神」。南宋金允中《上清靈寶大法》稱,「壇場将肅,鐘磬交鳴。韻奏鈞 天,仿佛神遊於帝所;高音梵唱,依稀境類於玄都」。王契真的《上清靈寶大法》也稱,「 鐘之形,上圓而勢俯,其聲清遠,其頂蟠龍,其從金鐘,曰陽。磬之形,下圓而勢仰,其聲 重濁,其座虎伏,其從磬,曰陰」。因此鐘磬和鳴,猶陰陽交和,能召十方陽德之靈,能集 九地陰冥之宰,普臨法會,共證齋功。
道教的『木魚』是什麼?
道教法器之一, 用於誦經敲打之用,形圓如魚,故諱木魚。又一種說法,木魚造形,類似人的頭形。誦經的磬和木魚配用,磬敲響若“醒”的聲音,木魚打下去若“覺”的聲音。《無上秘要》說:“ 木魚清磬,振醒塵寰。”
晉宋時期,道觀已經出現了木制的魚形器物。《異苑》卷七雲:湘君廟位于洞庭湖君山,因湘妃而聞名。蔣道支刻木為魚,中空,頗類似于後世的圓形木魚,隻是用途不同罷了。可見,道觀使用木魚雖然始于唐代,但其源頭卻在漢晉。
道教的『如意』是什麼?
如意是道教宮觀 和齋醮科儀壇場常用的法器之一。道教宮觀和齋醮科 儀使用如意,大約自南北朝時開始。如意之造型有三點,首尾兩點作雲形,或靈芝形。中央一點作圓形,取三位一體之義,即一心尊三寶也。故道教宮觀神靈造象中有天尊手捧如意象。齋醮科儀中高功法師代天說教時,也手執如意。
道教的『鐘』是什麼?
鐘是道教齋醮科儀以及宮觀中常用法器之一種。中國古代很早就能制作銅質鐘,以為樂器。早期道教并無以鐘為法器的記載,約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的道教文獻中才有鐘聲之樂曲為仙樂的說法。隋唐以後,道教宮觀中以及在齋醮科儀裡面就有大量用鐘的記載。
道教宮觀和科儀之中使用鐘,其目的有二,一是感動神靈,二是警戒住觀和行儀的道士。《洞玄靈寶三洞奉道科戒營私》稱,“凡鐘者,四衆所會,六時急務,此器若阙,則法席乖軌。經曰:長齋會玄都,鳴玉扣瓊鐘,又法鼓會群仙,靈唱靡不同是也”。唐代道士朱法滿的《要修科儀戒律鈔》引《太真科》雲,“齋堂之前,經台之上,皆懸金鐘玉磬,依時鳴行。道上講悉先扣擊,非唯警戒人衆,亦乃感動群靈。神人相聞,同時集會,弘道濟物,盛德交歸”。宮觀和科儀中,道士鳴鐘有一定的程式,其鳴鐘的次數也有一定的意義。
正一天師堂:杜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