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遞愛心的路上無畏年齡阻攔
播種希望的夢想永遠絢麗多彩
老骥伏枥,志在、願在、奉獻在
退而不休,愛在、心在、希望在
今天,一起來認識
江陰市祝塘中心小學退休教師丁道昌
愛的火焰燃燒在黃土高原
——記江陰市祝塘中心小學丁道昌老師
01
請命
“叮鈴鈴…..”2012年5月的一天,報社編輯部,一陣急促的鈴聲響起。
“丁老師,怎麼還是你啊?你已經打了20多個電話了,我們也反複向你說明了,那裡條件十分艱苦,再說你年紀大,我們要求支教者的年齡在50周歲以内,你足足超了10歲,還是不要去了吧!”
“編輯同志,自從那天在你們報紙上,看到海原縣希望小學的報道,我就覺得有緣,我一定要去看看,為那裡的孩子做點事。再說我60多歲剛退休,身體也好,還有乒乓球的特長,我要去支教,麻煩你和領導再說說吧,我是一定要去的!”
“嗨!丁老師,真是拿你沒辦法。那你在家等通知吧!”
電話中的這位丁老師,是江陰祝塘中心小學的一位普通退休教師。5月14日,在報紙上,他看到了甯夏自治區海原縣海城鎮高台寺村希望小學的情況介紹:那裡的學生學習條件艱苦,課外書極其缺乏,現有的課外書還是15年前的舊書,孩子們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乒乓球隻在電視裡看過。
“看到甯夏的孩子居然不知道乒乓球,我的心被深深觸動了。”丁老師回憶,也許他執着要去甯夏支教的想法,出自一個簡單的動機:我要去那裡看看,我要自費購買乒乓球桌、球拍和乒乓球,我要讓那裡的孩子學會打球,讓他們也能從打球中得到快樂!
“知道報社在暑假中要組織一批志願者去甯夏自治區15天,去海原縣海城鎮高台寺村遠景希望小學支教,我就打定主意,一定要竭盡全力,争取成為這個支教隊伍中的一員,把我的願望落地生根。
“我反複給報社領導打電話,領導不同意,說我年紀大了,那裡艱苦的條件我會吃不消的,但是我軟磨硬泡,反複給他們講,我身體好,有乒乓特長。20多個電話以後,報社領導隻好同意了。我終于有機會成為支教者,獲得了遠赴甯夏支教的機會。”
多年以後,當丁老師談起往事,激動之情仍溢于言表。
就這樣,丁道昌老師終于實現了夢想,開始了他的支教之路。
02
初遇
2012年7月5日,對丁道昌老師來說永遠是個難忘的日子。這一天,他和來自江蘇各地的支教者一行23人,坐上了開往甯夏的列車。
這是一支并不年輕的隊伍,丁老師自然是最年長的。雖然大家來自各行各業,有教音樂的、英語的、美術的、體育的……但共同的目标把他們緊緊地團結在一起。
一路經過30多個小時的颠簸,終于到了高台寺小學。
高台寺歡迎支教老師的會議室布置得隆重而簡樸,走進去赫然發現會議室邊上有了兩張乒乓球桌。驚詫之餘,丁老師便詢問高台寺小學校長。校長樂呵呵地笑着說:“丁老師,知道你要來,我們已經把乒乓球桌給你準備好啦!”原來,在支教隊伍到達的前幾天,甯夏自治區教育廳的領導知道他們要來,特地給學校購買了兩張球桌,還在操場上砌了兩張水泥球桌。
丁老師急了,從懷中掏出一大疊人民币:“這怎麼行?來之前我已經準備了3000元,就是買球桌的。”為了證實自己的誠意,丁老師從身後取出個大挎包,拉開拉鍊,裡面塞滿了嶄新的球拍和球。
校長拍拍丁老師的肩頭,說:“丁老師,你看你把球拍和球都帶來了,怎麼還好意思叫你帶球桌呢?再說,你隻要教會我們怎麼打,我們就千恩萬謝啦。”
丁老師點點頭,下定決心說:“你放心,我一定會教會孩子們打球。”
丁老師的乒乓球教練生涯就這樣開始了。那裡的孩子打球熱情高漲,看到丁老師帶去的新球拍和乒乓球,一張張好奇的臉上樂開了花,一下課就圍着丁老師不肯離開。每天天剛亮,就來到學校練球隊,開始一天的愉快生活。傍晚太陽下山,在當地老師的反複催促下,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學校回家。
寂寞的黃土高原,艱苦的生活,但甯靜的山村裡從此響起了清脆悅耳的乒乓聲。這聲音,在孩子們聽來,多麼詩意和快樂啊!這種快樂,更堅定了丁老師支教的決心。15天短期支教結束,臨走前,丁老師對小學負責人說:“9月開學,我還要來這裡正式支教一年,要把這個學校發展成你們當地的乒乓球特色學校。”
03
支教
2013年9月10日教師節這天,參加完祝塘中心小學百年校慶的丁老師動身去甯夏。
臨走之前,家人告别。知道爺爺将要離家半年,9歲的孫子拉住丁老師的衣角,可憐巴巴地說:“爺爺,我也喜歡打乒乓,你不要去了,在家教我打,好嗎?”丁老師忍住淚,笑着對他說:“乖孫子,那裡的小朋友比你更渴望打球,等我花一年時間教會他們,再回來教你。”
經過長途跋涉,丁老師又一次出現在黃土高原上。這個來自江南水鄉的年老的支教者,再次受到了師生們的熱烈歡迎。張校長握着丁老師的手,誠懇地說:“丁老師,你年紀這麼大,沒想到你說到做到,真的來了啊!”
“張校長,第一次來到這裡,我就打定主意,既然我和這裡有緣,我就要把我的餘生,與這個學校、這塊土地緊緊聯系在一起。”從此,簡陋的操場上,球台旁響起了江南水鄉口音的口令聲。
“看,丁老師在上體育課!”
“看,丁老師在教孩子們打球!”
“看,孩子們打球多認真啊!”
“不算上課外乒乓球輔導,學校一周安排給我八節體育課,一個學期160節課。我還挑選苗子,組成了一個乒乓球隊,每天中午練一個半小時,下午放學後再練一個半小時,周六、周日全天訓練。國慶節、中秋節我都沒回家,放假9天,我都在陪學生練球。雖然這樣忙點、累點,但能實現當初自己來到這裡的夢想,還是苦中有樂。”
其實,更苦的還有難以适應的自然條件。海原縣地處黃土高原,自然條件和生活條件都很差,曾被聯合國考察團評為“這裡是不适宜人類居住的地方”。喝的是井水,淺的地方要打300米深,厚的地方要挖500米才見水,因此水在這裡特别珍貴。學校喝的水,是把從遠處山上往下流的山水,貯存到學校裡挖的兩口深井裡,再打上來吃。由于缺水幹旱,黃土被風揚起,睜不開眼,半天不到,皮鞋上就積滿了灰塵。吃以面食為主,有時米飯,能吃飽,但是沒什麼菜,天天一個土豆絲炒辣椒,偶爾放少許黃牛肉。
孩子們通過長時間的嚴格訓練,打球水平提高很快,在海原縣出了名。縣教育局、體育局領導多次前來觀看,給了很高的評價。當年慶“五一”活動中,海城鎮學區12所學校80多名老師、學生前來高台寺小學舉行乒乓球大賽。丁老師指導的高台寺小學球隊包攬了男女教師組、男女學生組四個第一名。
甯夏支教不到一年的願望實現了,該小學成為了“乒乓球特色學校”。
04
扶貧
一份沉甸甸的賬單,記錄了丁道昌老師從2012年起,在鎮關工委的支持下,發動祝塘鎮企業家、社會團體和各單位每年捐助海原縣關工委、高台寺小學,以及貧困生家庭的記錄。這是怎麼回事呢?
事情還得從丁道昌老師支教一年後說起,當年回到祝塘的丁老師,向鎮關工委彙報了取得的成績,也講述了親眼目睹那裡的百姓每天隻吃兩頓的貧困生活以及小孩子接受九年義務教育存在的困難。鎮關工委領導當場決定,和海原縣關工委結成對子,發動企業家為全縣部分貧困生捐資助學。
在鎮關工委“結對甯夏貧困生座談會”上,籌得助學款23000元,每個捐助者都認定了結對學生。多年來,由丁老師經手,共向海原地區捐款捐物34萬8千多元,光是捐物的郵寄費就有2萬元之多。
大愛無疆,情系甯夏。在丁道昌老師的帶領下,扶困幫貧的強大力量把祝塘鎮的愛心彙聚成一條河流,從政府、民營企業、各個團體單位到個人發源,一直通向遙遠的黃土高原!
(來源:無錫教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系,我們将及時更正、删除,謝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