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bike 摩拜單車本着「讓自行車回歸城市」的設計理念,簡潔的「公主車」造型,加上識别度非常高且獨有的橙色輪毂,迅速滲透進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多個城市,成為衆多行人眼中便捷的共享交通工具。
自從它出現後,就被各路媒體和體驗者關注。從很多體驗者的文章中可看出,摩拜單車第一代産品可謂是經過了被人「又愛又恨」大量吐槽的成長過程。例如車身過重、沒有車筐、座椅太低又不能調節、座椅太硬、找車難等問題。上個月摩拜又推出了 Lite 輕騎版自行車,但因投放量太少,能真的體驗到新車的機會并不多。
11 月 16 日,摩拜單車發布了第一代經典款和 Lite 輕騎款的「升級版」。從實體産品細節中可看出摩拜此次是「有備而來」,摩拜單車兩款升級版都吸取了廣大使用者的反饋建議,在原本「一切以功能為主」基礎之上更加提升便捷度。
摩拜單車的設計師擁有 21 年制造歐美自行車的經驗。在此次發布會他提到,第一代升級版從外觀上仍然保持了以往的簡約設計風格,最大的改變是從功能便捷性方面。摩拜單車升級版安裝了車筐、座椅調至成升降椅、原本支撐架也換了鋁合金材質、摩拜自主研發特有的碟刹電機技術、還添加了報警功能,保留了原有的智能鎖核心設計,最主要的是車身重量相比第一代減輕不少。距離新出不久的 Lite 輕騎版也進行了升級,而在外觀上最大的變化就是更換了車筐顔色、輪毂、輪胎。
1.外觀區别小,車身重量輕
設計癖先後拍下了摩拜單車的舊版和新版進行對比。從外觀上來看,摩拜單車第一代和升級版并沒有很大的區别,仍然保留摩拜「将複雜隐藏于車内」的設計語言。使用過摩拜單車的人都會反應車身過重,從現場試騎能夠明顯感覺到,摩拜升級版的車身重量明顯減輕,比摩拜第一代舊版騎得更輕便。
摩拜單車的設計師提到,這是因為之前的摩拜單車從騎行安全因素考慮,車身采用飛機鋁材質,這種材質可以讓單車的使用壽命達到 20 年之久,但為了讓升級版的車身變輕,不得不在成本上進行調整。
摩拜單車第一代舊版
摩拜單車第一代升級版
摩拜單車 Lite 輕騎款舊版
摩拜單車 Lite 輕騎款升級版
摩拜單車 Lite 輕騎款舊版輪毂、輪胎
摩拜單車 Lite 輕騎款升級版輪毂、輪胎
2.增加镂空車筐
沒有車筐的單車确實很不方便。摩拜單車設計師說到,之前第一代摩拜單車是因為沒有找到合适的車筐,而升級版的車筐設計考慮到為了避免堆積污垢問題,采用了大镂空并顯得大氣的造型,而且是和自行車龍頭連在一起,不會像傳統自行車那樣,使用時間長了會出現松晃的情況。
3.單手可調高座椅
為了幫「大長腿」們解決非常不适應摩拜單車座椅的問題,摩拜在升級版的座椅上安裝了無需扳手,在任何一個高度,一隻手就可升降的座椅。摩拜單車設計師表示,這種座椅設計,全球共享單車裡摩拜是第一家使用這種方式。在現場設計癖有觀看到,有的女性體驗者可能力氣過小或是沒有找到按壓的技巧,在單手調至座椅時很困難,雙手需要大力才能按壓。
摩拜單車的車座很硬,也是多次被指出的問題,但在發布會上摩拜單車創始人胡玮炜也提到,采用這樣的材質和硬度是為了避免下雨天會有積水,浸入到座椅裡「濕屁股」。
摩拜單車第一代升級版升降座椅
4.鋁合金支撐架
摩拜單車的支撐架從第一代産品就區别了傳統自行車的彈簧設計。傳統自行車的支撐架彈簧會露于支架表面,為了避免劃傷,摩拜單車一直采用将彈簧隐藏進在内部的設計,而在此次升級版中,支撐架延續了「隐藏設計」的方法改換了原本材質,選用了鋁合金材質的支架,因為這種材質會讓支架更加堅固穩定,從材質和顔色也更顯「檔次」。
摩拜單車第一代舊版支撐架
摩拜單車第一代升級版支撐架
5.自主研發碟刹
為了讓摩拜行使公裡更遠,更安全,摩拜品牌自主研發了新的碟刹裝置。碟刹方面(刹車)不需要進行維護,而且行駛公裡能達到 10 萬公裡。從摩拜單車升級版中可看出,近乎解決了所有之前廣大使用者提出的難點。是否還會再有新的問題出現,這還要等升級版正式投入市場才能進行「檢驗」。
摩拜單車第一代碟刹舊版
摩拜單車第一代碟刹升級版
除了這些問題,大家可能更關心的是出行是否方便、找車難、或者是好不容易找到車發現是報修車等愁人的問題。在摩拜單車發布會上請來了專通互聯網大數據的專業人士王鵬,為我們講述了對于未來出行模式的發展方向,以及自行車在城市中的使用率的發展趨勢。
從他提供的交通數據報告中可以看出,北京交通堵塞問題是個令人幹着急的老大難問題,但就因這些私家車處于增長的同時,也構成了更多的人需要被邊緣化的自行車。雖然以現在來看,摩拜單車大部分還是供人閑暇時刻使用較頻繁,但從「争取時間」角度來看,「自行車 地鐵」将會成為 80% 人群的急需交通工具,優勢越發顯著。
摩拜單車 APP 截圖
對于上班潮汐、找車難等問題,王鵬也提到現在摩拜單車覆蓋率不大,目前還在觀察。之後摩拜單車會進行構化地塊,根據對地塊進行研究,由性質決定交通需求,通過互聯網的大數據了解未來将會有多少新需要,根據針對性進行單車投放。
圖文來源:設計癖拍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