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新錄音好,還是老錄音好?這是個頗有意思的話題。很多發燒友都聽說過有一種說法,說上世紀的五六十年代是所謂“模拟錄音黃金時代”,誕生了很多音質一流的模拟錄音。那些“模拟天碟”不僅錄音素質好,而且音色自然、模拟、活生,總之說得比現在的數碼錄音還要好。在發燒友裡,有不少人信奉這種“老錄音比當今新錄音好”的說法。
這些“天碟級模拟錄音”,在古典領域裡,美國RCA Victor、Mercury、英國Decca、Chandos、Hyperion、Lyrita、荷蘭Philips、德國DG等主流品牌都有,在爵士樂領域裡,Verve、Blue Note、Prestige、Contemporary等品牌,其錄音制品到現在仍受到很多推崇。有幾位人物被譽為“錄音大師”,如古典錄音圈裡鼎鼎大名的Kenneth Wilkinson、James Lock、Tony Faulkner、Klaus Hiemann等,他們負責錄制的唱片,很多發燒友追捧,認為都是天碟水平。(下圖是DECCA的錄音靈魂人物Kenneth Wilkinson。)
下圖是另一位傳奇性的英國錄音大師Tony Faulkner。
下圖是德國DG的首席錄音師Klaus Hiemann,也是一位古典音樂方面的錄音大師(看看他在用什麼音箱?)。
這裡我想談談我的兩個看法。第一,最新的數碼錄音,整體上肯定比老錄音更好。不必盲目崇拜“模拟錄音黃金時期”。數碼錄音在剛起步的時候,确實還不太成熟,但技術總是在不斷進步、成熟的,到90年代後期,數碼錄音的整體水平已經很成熟了。舉例來說德國DG的早期數碼錄音被不少人诟病,良莠不齊,但90年代中期“4D錄音”的推出代表着DG的數碼錄音進入了成熟階段,此後DG的錄音開始進入很高的水平,而且一直維持在很高的水平上,可以說幾乎沒有低于水準之作。注意這裡我不是在為DG做廣告,隻是借用這個事例說明問題。
第二,從Hi-Fi錄音的發展曆史來看,确實50年代是一個突破。立體聲錄音技術是在50年代裡得到發展和普及的,而且資深燒友都會知道,40年代的錄音,聽起來都還比較粗糙,但50年代的很多古典和爵士樂錄音,即便是單聲道,也已經音質很好,甚至粗聽起來不亞于當代的新錄音。50-60年代誕生的一些優秀錄音,古典音樂或爵士樂,都已經達到了很高的音質水平,有些聽起來根本不像是“那麼老”的錄音,而像是新近的錄音。但問題是,我們不能因為存在這些優秀錄音,就把當時的模拟錄音拔高到可以和當代數字錄音技術相提并論的地步。
數字錄音技術發展到今日,可以說主流唱片品牌的“平均錄制水準”是有史以來最高的,随便拿出一張主流品牌的古典或爵士樂制作,甚至有些獨立小品牌的古典和爵士樂制作,其聲音有很大概率是很好的,而五六十年代的老錄音裡,隻有頂尖的那些——按比例算其實是很低的比例——到今天仍被發燒友們津津樂道。大量不那麼成功、平庸的、失敗的錄音,則早已無人提及了。就平均錄制水準而言,今天的高碼率數字錄音,比五六十年代“模拟錄音黃金時期”,要提高了很多。無論是聲音的透明度、細節表現、頻寬、細膩度、動态範圍、信噪比,都是沒法比的,不在一個級别上。從這個角度說,我們沒必要去神化那個“模拟錄音黃金時代”。就算拿出頂尖的那些模拟錄音天碟來,和今天的比較優秀的數碼錄音比,我個人認為仍是新錄音更好。數字錄音發展到今天,已經非常完善和成熟了,能達到的動态範圍、頻寬、聲場、細節的表現力、低失真度,完全不是半個世紀前的模拟設備能比拟的。
第二,錄音師當然重要,優秀錄音師的水平和經驗,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仍是錄音器材的水平。Kenneth Wilkinson确實是大師,但他也錄過如今聽起來音質一點也不好的唱片(聽得夠多的話遲早會遇到)。為什麼?因為年代太早,用的器材不夠好。不是說這位神仙一出手就能點石成金,沒有的事情。錄音年代、器材、技術,仍是最關鍵的因素。錄音技術和器材,我們都知道,新的比老的好,所以不必盲目追求和崇拜老的東西,在技術方面,我們人類一直在進步。
很多發燒友喜歡特别推崇“五六十年代的模拟錄音”,認為那是模拟錄音的高峰、黃金時期。我一度也曾信奉這個說法,但後來更多接觸到70年代的模拟錄音後,改變了這個想法,因為不得不承認,我聽到的很多70年代模拟錄音,聲音是比五六十年代更好的!舉個例子,前東德由于關在“鐵幕”之後,和西方世界交流很少,所以模拟錄音器材更新為數字錄音器材的過程滞後了,直到80年代初,西方各國的主流唱片公司都在用數字錄音了,前東德的國營唱片公司仍在用模拟器材。這些錄音近年來紛紛以Berlin Classics的品牌推出CD了,聽了就會發覺,這是質量極好的模拟錄音!頻寬、解析力、信息量都會優于所謂“黃金時期”。所以,無論如何,新勝于舊,新設備在技術性能上優越于舊設備,這是硬道理。不要去信奉帶有反智色彩的“老設備比新設備好”。
最後我做一個“備注”。模拟時期老錄音和當代新錄音比,有一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聲音溫暖、敦厚但聽感“糊”,帶些音染。有些發燒友的聲音審美就是喜歡這種暖糊的,那麼從這個角度出發,可能會認為老錄音比當代的數碼錄音聽起來更舒服,或者認為更好。新錄音一般會更透明清晰、細節更豐富、不失真的動态範圍更大、整體信息量更大、音染低,但不會有老錄音那麼暖糊和厚聲。這是一個聲音審美的問題,我就留待各人按自己的口味判斷了。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