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春秋戰國之際的四川盆地,稍有一些曆史常識的人都知道主要有巴蜀兩古國,他們合稱“巴蜀”,四川地區也因此被稱為“巴山蜀水、巴蜀大地”。當然,當地當時也還有其他一些諸侯小國,這個以後會另外專題介紹。人們稱呼“巴蜀”的時候,習慣上都把“巴”說在前面,而把“蜀”放在後面,叫“巴蜀”,而不是叫“蜀巴”,大家不覺得奇怪嗎?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
古蜀族人本是羌人的一支,早在新石器時代後期,蜀人部落便從今茂縣一帶走出大山進入成都平原活動。“三代蜀王”之後,西周末期,古蜀國杜宇王朝建立,定都魚凫(今成都溫江區),後遷至郫邑(今成都郫都區)。春秋早期(公元前666年),杜宇氏禅位于蜀相鼈靈建立了開明王朝,定都廣都(今成都華陽),開明九世杜尚執政時(公元前367年)正式遷都至成都(今主城區),成都由此正式開始建立都城。後來,曆史上曾經有六個王朝先後在這裡定都立國,但“成都”的名稱卻從來沒有改變過,一直沿用至今。看來成都的曆史不可謂不悠久,文化不可謂不繁榮,近年來轟動世界考古界的三星堆、金沙遺址就是古蜀先民輝煌曆史的再現,古蜀文明也因此與華夏文明、良渚文明并稱為中國上古三大文明。
而早期的古巴族人原本栖息于江漢流域,後來在崛起的楚人勢力擠壓下,一步步輾轉遷徙到川東三峽一帶,征服了當地原有的土著部落後,逐步融合凝聚成一個強橫善戰的邦國。他們慣常于征戰遷徙,長期經營一個地方的時候不多,所以在考古發掘中,至今都沒有找到一個像樣的巴國古都城遺址。西周初年,巴氏因助武王伐纣之功被封為子國,首領為姬姓宗族,因而稱巴子國,巴族人得以正式建立正統諸侯國,通常簡稱“巴國” 。
到這裡,大家可能已經看出一些端倪來了。巴國是周王朝正式敕封的正統諸侯國。而蜀國卻不是,早期的蜀王都是自封的。在凡事都要講一個“正統”的中華民族意識裡,嫡庶的高下優劣是十分明顯的。更何況,周王朝所分封的諸侯國的君王都是宗族至親或姻親,不是兄弟叔侄,就是舅子老表。他們又怎麼看得起那些蠻夷之地的“五服外人”呢?所以“正史”記載中無一例外統稱“巴蜀”,就沒有叫“蜀巴”的。雖然,這兩大強國一東一西,各有千秋,甚至蜀國曆史文化也較巴國更為輝煌,成都現在還是四川的省會城市,但有了“正史”的前傳後教,人們也就習慣稱四川地區為“巴蜀”了。我說清楚了嗎?
(文中圖片均來自網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