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網友在後台留言,問某某車質量怎麼樣,三大件可不可靠!教授篩選這些留言後發現,問的車基本是國産車,難道大家對國産這麼沒信心?
質量靠不靠譜,教授肯定沒法精确到每一款車每一個零件,但可以選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東西,比如發動機。為什麼選它?一方面是技術含量最高,另一方面,教授與國内幾個一線品牌的發動機研發總工程師有過交流。通過了解國産發動機,或許會對國産車的質量有更深的認識。
模仿借鑒是必經之路
2009年是國産發動機的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前國産發動機主要是靠模仿。為什麼要模仿呢?因為沒有設計經驗,懂内燃機研發的人不多,而且沒有全套研發測試設備。後來自主品牌斥巨資去國外内燃機研發機構學習,掌握了發動機設計理論後,就逐步引進先進的研發測試設備。
簡單介紹一下發動機設計流程,首先得确認發動機性能指标,比如你需要一個省油的發動機,那麼肯定是缸徑行程比大的。然後得經過各種軟件模拟計算,比如發動機功率、噪音、油耗。在軟件上設計好發動機進氣道、燃燒室、噴油模型後,就會做一個單缸透明的玻璃發動機。
玻璃發動機主要用來觀察進氣和噴油的情況,空氣本身是看不見的,所以會在空氣中加一些顆粒物,為了方便觀察汽油噴射的情況,也會在汽油中添加熒光劑。通過高速攝像機拍攝進氣和噴油的情況,設計師就更清楚發動機燃燒情況。
發動機硬件設計并不難,比如寶馬的雙渦管、本田的VTEC等,難的是燃燒控制,比如什麼時候噴油,噴多少次持續多久,什麼時候點火等等。别看這些小細節,它能決定發動機油耗、動力以及排放。
如今國内很多大學都開設了内燃機研發專業,相關人才越來越多。經過20年的積累,國産發動機設計經驗已經非常豐富。有通過合資模式,了解國外品牌的技術,也有通過合作掌握先進技術的,總之國産發動機現在的起點已經很高。
質量不行配套背鍋
開發一台先進的發動機,需要很多零部件廠商參與配套,馬自達的HCCI發動機,最關鍵的氣缸壓力傳感器不是馬自達做的,而是以制作手表聞名的西鐵城。
豐田M20A和M25A發動機上的激光熔覆閥座技術,也是瑞士一家公司提供的。其它廠商想用是不行的,因為它們簽了協議。不論是豐田還是本田,都不可能自己單獨完成發動機開發。為什麼以前老說國産發動機質量不行?主要還是國内配套的廠商太少。
自主品牌不少已經是年産百萬輛的規模,作為供應商誰都不希望放棄這塊肥肉,再加上中國又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在國内投資建廠已經是必然趨勢,這不采埃孚的8AT已經國産了。配套資源越來越多,而且都是國際頂尖的供應商,國産發動機的耐用性一下子就上去了。
雖然國際知名供應商都已經在國内建廠,但有些頂尖的技術并沒有引入國内,比如最新的發動機電子管理系統(EMS)。日本三大車企的EMS均與電裝合作研發,而電裝不對外出售,德國汽車廠商則是與博世合作,國内隻有一家是自己研發EMS。高熱效率發動機需要更強的EMS,因此它會影響未來國産車高熱效率發動機開發進度。
現在國産發動機是什麼水平?
2019年實施的國6排放标準 ,又是國産發動機的一個風水嶺。短時間内把所有發動機全部切換成國b排放标準,一定要基礎功紮實。國6時代,國産的發動機動力性能和油耗已經跻身國際一流行列。
國産發動機走的是小排量增壓路線,在效率和功率之間,會傾向于功率,也就發動機動力第一效率第二。一方面國産車尺寸偏大,另一方面動力參數高便于宣傳。發動機功率越大,動力性能越好,自主品牌能擺上台面的發動機,升功率都是90kw以上,升扭矩180-195N·m之間。把這兩個參數乘以排量,得到的最終動力參數與國外一流發動機基本平起平坐。
國内的消費者對油耗特别重視,所以高熱效率也是一個設計方向,可以這麼說,自主品牌開為國6設計的發動機,熱效率基本是37%以上。在國内效率比國産發動機高的大概就3台,第一是日産天籁2.0T,熱效率38-39%之間,第二是本田思域1.5T,熱效率38%,第三是大衆的2.0T(低功率版),熱效率37.5%。
在有限的成本下,動力優于大部分對手且熱效率更高,已經能證明,國産發動機設計已經是國際一流的水平,但在動力總成匹配這塊,與國外的廠商還有差距!
據教授所知,發動機耐久性測試這塊,自主品牌的标準并不比國外廠商低,台架測試通常是300個小時,國外有些廠商是200個小時。實際上,有些海外的廠商耐久性測試标準不如國内高!
教授總結
如果說國内發動機已經是世界頂尖水平,那肯定吹過頭了,但排在國際一流行列名副其實。明年第一批熱效率超40%的國産發動機将會亮相,到時候國産發動機會與歐系逐漸拉開差距,慢慢向日系廠商靠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