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近90年曆史的海珠橋将要進行美化整飾了,而且還要研究步行化可能性。15日,精品珠江文化長廊(越秀區段)總體設計與設計咨詢開始招标,其中包括了編制海珠橋及引橋部分的整飾、美化、夜景照明等方案。
精品珠江文化長廊(越秀區段)總體設計範圍
進行橋體活化 研究一定範圍内步行化可能
1933年通車的海珠橋是廣州市第一座跨江橋,也入選了廣州曆史建築。曆史上海珠橋曾被炸毀,并經曆了多次維修,最近一次大修是在2012年,曆經18個月,2013年9月1日,修複後的海珠橋正式恢複通車。
目前海珠橋是行人、汽車共用,作為連接越秀區和海珠區的一座重要橋梁,交通擁堵時有發生。近年來,廣州也一直在研究老城區珠江兩岸建步行橋的可能性。本次招标公告中就包括海珠廣場及周邊地區品質提升詳細設計與設計咨詢,範圍南至海珠區海珠橋南南華東路口,北至大新路、高第街,西至解放南路,東至北京路,共約 67 公頃,其中越秀區内範圍約 46 公頃。重點梳理規劃範圍内公共空間、道路交通、綠化景觀、重點建築整飾改造等項目,提出分期實施項目庫,進行工程預概算。同時要進行橋體活化:海珠橋及引橋部分的整飾、美化、夜景照明等方案。并給出交通改善建議,在一定的範圍内研究海珠橋步行化的可行性,周邊道路的導流方式,活動期間的管控建議等。
打造精品珠江文化長廊 對海珠廣場進行視覺形象設計
精品珠江文化長廊(越秀區段)總體設計與設計咨詢工作範圍是:西至人民路,南至珠江,東至海印橋,北為起義路、一德路、八旗二馬路沿線,共約 144 公頃。要借鑒國内外濱水地區相似的優秀案例,研究精品珠江文化長廊的目标定位,以全局視角,重新梳理文化長廊的整體結構與功能分區,從文化層面闡述不同區段的特點,以及與珠水、絲路的關系,并提出各區段品質提升實施策略,同時策劃可開展的文化活動類别,突出“文化 ”的品牌。全盤梳理規劃範圍内的公共空間體系,确定主要的文旅路徑,對重要的公共空間場所開展節點設計,提升文化品位與内涵,提升服務功能。
海珠廣場提升效果圖
同時全盤梳理濱江公共空間、建築、街道的建設情況與條件,結合改造提升的實際情況、公房和文保曆史建築的使用情況,制定珠水絲路文化長廊建設的近中遠期計劃,明确提出公共空間提升、文化遺産活化、遠期老舊街區改造等的計劃和項目庫。
海珠廣場及周邊地區品質提升詳細設計範圍
還要提出海珠廣場及周邊區域整體視覺形象識别系統設計方案,完成海珠廣場及周邊區域整體視覺形象識别系統設計,包括基礎要素和應用要素兩個部分。形成整體統一的視覺識别應用規範。通過整體統一的視覺識别形象,應用于海珠廣場片區及周邊區域的導向系統、公共服務系統、城市家具系統、旅遊導識系統、交通标示标線系統等,整體提升海珠廣場片區及周邊區域的視覺形象識别功能,與景觀、建築共同塑造出海珠廣場為亮點的城市名片。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杜娟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杜娟、蘇俊傑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賀風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