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彼此之間都要稱呼對方的輩分,也就是說,該叫什麼就叫什麼。不論是不是一個姓氏的,也同樣有長幼之尊。
這種習俗大多數農村都是一樣的。這樣的輩分會延續幾代人,隻有出現了姻親,也許輩分才會出現變化。
一旦出現姻親,在原有的輩分上加一個表字。表親無論經曆了多少輩,都是那麼親。這就是老表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着筋。
表親裡分,姑表親和姨表親。姨表親相比就差一點了。俗話說,姨表親當輩親,死了姨斷了親。
親戚親戚,有親就有戚。親一般是直系血緣,戚是旁系血緣。直系血緣是指父輩,旁系血緣是指母親這邊的人。
親兄弟,叔伯兄弟,堂兄弟。這三種關系的人,一是一奶同胞的親兄弟。二是一爺之孫的叔伯兄弟。三是一個曾祖(老爺子)的兄弟。俗稱四世同堂。堂就是堂屋的意思。過去不分家,在一個屋裡吃飯的大家庭。
沒有祠堂,沒有家譜,家庭淵源一般都很難追溯。不知道自己的祖先來自何方。即便老人們知道一點,随着時間的推移,也會越來越模糊。
家譜是一個家庭的一部曆史記載,也是一種文化的象征。更像是一種無形的鞭策。
有家譜的,會記錄人才輩出的曆史,熏陶和鞭策後人,效仿先人堅韌不拔,樹德立人。
農村的輩分稱呼,值得推崇。不管是不是一個族裡的人,也要按輩分稱呼對方。這是一種和諧的氛圍。一種純樸的風俗。
有人提出疑問,鄉親輩是誰給定下來的?其實人類是群居動物。在低級社會,是靠人多力量大來抵禦風險的。人類的聚集和繁衍才有了文明社會。輩分也會随着時間推移而不斷的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