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物體運動時,紙帶問題是很重要的。對于實驗過程我們暫不做分析,本文隻對紙帶上的信息進行分析。
紙帶上點的意義
①表示和紙帶相連的物體在不同時刻的位置.
②通過研究紙帶上各點之間的間隔,可以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③可以利用紙帶上打出的點來确定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
紙帶的選取
從三條紙帶上選擇一條比較理想的紙帶,舍掉開頭一些比較密集的點,在後邊便于測量的地方找一個開始點來确定計數點.為計算方便和減小誤差,通常用連續打五個點的時間作為時間間隔,即T=0.1s.
采集數據的方法
如圖所示,不直接測量兩個計數點間的距離,而是要先量出各個計數點到計時零點的距離x1、x2、x3、x4…然後再計算出相鄰的兩個計數點的距離.
△x1=x1,△x2=x2-x1,△x3=x3-x2,△x4=x4-x3,△x5=x5-x4
根據紙帶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并計算速度
(1)根據紙帶分析物體的運動情況并計算平均速度
①在紙帶上相鄰兩點的時間間隔均為0.02s(電源頻率為50Hz),所以點迹密集的地方表示紙帶運動的速度小.
②根據v=△x/△t,求出任意兩點間的平均速度,這裡△x可以用直尺測量出兩點間的距離,△x為兩點間的時間間隔數與0.02s的乘積.這裡必須明确所求的是哪兩點之間的平均速度.
(2)粗略計算瞬時速度
根據推論:當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某段時間的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等于這段時間内的平均速度。即:
v(中間時刻)=v(平均)=△x/△t
某點E的瞬時速度可以粗略地由包含E點在内的兩點間的平均速度來表示,如圖所示,F點的瞬時速度等于(DG)的平均速度 或 E點的瞬時速度等于(DF)的平均速度 .
【說明】在粗略計算E點的瞬時速度時,可利用公式v=△x/△t來求解,但需注意的是,如果取離E點越接近的兩點來求平均速度,這個平均速度越接近E點的瞬時速度,但是距離過小會使測量誤差增大,應根據實際情況選取這兩個點.
各計數點的瞬時速度用平均速度來代替,即:
( △t 為相鄰兩個計數點之間的時間間隔)
整理數據,判斷物體運動規律
将各計數點對應的時刻及瞬時速度填入下表中:
①由實驗數據得出v-t圖象
有了以上原始實驗數據,作出v-t圖象,具體的運動規律便能直接顯現。如圖所示:
②由實驗得出的v-t圖象進一步得出小車運動的速度随時間變化的規律
小車運動的v-t圖象是一條傾斜的直線,那麼當時間增加相同的值△t,速度也會增加相同的值△v.也就可得出結論:小車的速度随時間均勻增加(或變化).
用逐差法求加速度
紙帶各計數點1、2、3、4、5…所對應的速度分别是v1、v2、v3、v4、v5…T為計數點間的時間間隔。
根據推論:當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時,連續相等時間T内通過的位移差是一個常數,這個常數是aT^2。由此推得:
△x(m)-△x(n)=(m-n)aT^2 (m,n都是正整數,且m>n)
可求加速度:
求加速度的平均值,得:
這樣可使各點的瞬時速度都參與了運算,可減小誤差。
對于以上逐差法我們還可以這樣理解
(更好懂些)
當我們隻取兩段紙帶時:△x2-△x1=aT^2
我們發現式子變得簡單了,由此我們思考:
如果打出得紙帶可以分為2n段,我們将整個紙帶按照時間平均分成兩個部分,前部分用S(Ⅰ)表示,後部分用S(Ⅱ)表示;這樣一來,每一個部分的段數都是n段,每一部分的時間都是nT,于是就有:
S(Ⅱ)-S(Ⅰ)=a(nT)^2
整理得:
如果我們得到的紙帶是六段,即
S(Ⅱ)=△x4 △x5 △x6
S(Ⅰ)=△x1 △x2 △x3
代入得:
這樣一來就更容易理解了。
歡迎點贊、評論、收藏
點擊 查看【詳解相遇和追及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