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的鬼節和中國的鬼節,有着天壤之别。
西方的鬼節是萬聖節前夜,來源于古代凱爾特民族的新年節慶,也是一個祭祀亡魂的時刻。
公元前五百年,居住在愛爾蘭、蘇格蘭等地的凱爾特人把萬聖節往前移了一天,即10月31日。他們認為這天是夏天正式結束的日子,即新年伊始——嚴酷的冬季開始的第一天。為了避免惡靈幹擾,用食物祭拜祖靈及善靈來祈求平安地渡過嚴冬。
凱爾特人相信, 故人的亡魂會在這一天回到故居,在活人身上找尋生靈,借此生還。這是人死後能獲得再生的唯一希望,而活着的人則懼怕死人的魂靈來奪取自己的生命。
就在這一天人們熄掉爐火、燭光等,讓死人的魂靈無法找到活人。人們還把自己打扮成妖魔鬼怪,認為這樣就可以把死人的魂靈吓走。之後,他們又會把火種、燭光重新燃起,開始新的一年的生活。
由此可見,西方的鬼節主要用來驅趕死去的魂靈,讓生者更好地生活下去。
中元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别名七月半。佛教則稱七月半為"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這一天各地寺院隆重地舉行“盂蘭盆法會”,供奉佛祖和僧人,救度六道苦難,還要報謝父母的慈愛之恩。
這個盂蘭盆會,可把佛門弟子忙壞了。一要參與當地寺院的盂蘭盆會,二要誦讀《盂蘭盆經》,三要供養佛法僧三寶,四要抱孝父母養育之恩。
盂蘭盆會起源于《佛說盂蘭盆經》,“盂蘭”的意思為解倒懸,如果人死後堕落三惡道中,譬如餓鬼道中的衆生,像被倒懸一樣痛苦萬分。“盂蘭盆”即用盆器盛着各種美食,恭敬地奉獻給佛僧,承仗三寶的法力,解救倒懸者的痛苦。
我國最早舉行盂蘭盆會,傳說是梁武帝時代,這在《釋氐六帖》中有記載,每逢七月十五,梁武帝派人把食盆施舍給各寺院。
然而,笑點之一是梁武帝蕭衍既當和尚又當皇帝,竭力推崇佛教。為了表明自己皈依三寶,自稱三寶奴,甚至為數萬善男信女講《北本涅經》。
另一笑點是,這位皇帝貌似也堕落到了餓鬼道。侯景之亂爆發,叛軍以梁武帝親信小人、廣建寺院為由,聚集了十萬之衆。不久攻破都城健康(今南京),蕭衍被侯景囚禁在台城淨居殿,先是招待點粗茶淡飯,後來幹脆斷絕供應。八十六歲的蕭衍隻好念經誦佛,最後被活活餓死。
中國的中元節與西方的鬼節截然不同,不是驅趕餓鬼,而是超度他們,由此可見慈悲心。
在道教的《易經》中,"七"是一個變化的數字,是複生之數。"七月半"原來是上古時代民間的祭祖節,被稱為"中元節",是源于東漢後道教的說法。道教有"三元說","天官上元賜福,地官中元赦罪,水官下元解厄,"中元"之名由此而來。
道教認為中元節是地官的誕辰,這天要祈求地官赦罪,陰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魂,已故祖先可以回家團圓,因此中元節又稱鬼節。
到了漢代,中元節是民間初秋時節共賀豐收、酬謝大地的日子,若幹農作物已經成熟,民間按慣例要祭祖,要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天的收成。
中元節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他的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這又與西方鬼節大相徑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