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牛肉火鍋可以算是火鍋界特立獨行的一股清流,因為它的做法和口感都是有别于其他火鍋。每吃一次潮汕牛肉火鍋就刷新一次對牛肉的認知,能将牛肉細分如此,考究如此也就隻有潮汕人了。
潮汕牛肉火鍋有什麼與衆不同?
1. 現宰現賣
潮汕人對牛肉的考究還體現在時間控制上,最出名的潮汕牛肉火鍋店八合裡海記老闆曾說:““海記的牛肉,會确保是在屠宰後6個小時内上桌!”因此牛肉會自帶令人沉迷的甜味。但這裡的新鮮也不是越快越好,牛在屠宰之後無論是口感,還是味道,都是會随時間發生變化的。而牛肉中的甜味是來自于牛肉屠宰之後ATP降解所産生的5'-肌苷酸:
動物的肌肉中含有豐富的核苷酸(鮮味物質),5'-肌苷酸(IMP)廣泛存在于肉類中,使肉具有良好的鮮味,肉中5'-肌苷酸來自于動物屠宰後ATP的降解。動物屠宰後,需要放置一段時間後,味道方能變得更加鮮。
- 高等職業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食品化學》
可是放的太久也不行,10小時後牛肉便會出現宰後僵直現象,此時牛肉會變硬變酸。因此牛宰殺後3個半小時到4個小時上餐桌是最合适的,就像陳年的紅酒,是需要醒酒。開瓶即喝不行,醒太久也不行。潮汕的牛肉,要想獲得最好的口味也同樣講究。
2. 注重刀工
因為潮汕牛肉是不冷凍,因此無法像别的火鍋店用冷凍刨片方式,隻能用人工切肉方式。從屠宰場進肉開始,就需要将牛肉分類、去筋、去膜。再按照不同部位切片,不同部位厚薄切法也不一樣,傳說中“秒牛”下刀時要和牛肉的紋理呈90°,切得厚薄均一。刀工要達到下鍋不超過10秒必熟的程度。這就非常考究師傅的刀工,手起刀落起落間是沉穩與妥帖。切好的牛肉置于碟上和地面呈90度倒放,牛肉會牢牢地粘在碟子上不掉下來,保持水分的不流失。
3. 牛肉的分類
第一次吃潮汕牛肉火鍋時面對菜單上五花八門的名字,吊龍、胸口油、五花趾。。。。。。我想大多數人心裡都是懵逼的,這一個個似乎不存在的詞語,念的時候舌頭估計都不能捋直,更别說知道是什麼部位了。潮汕人對牛肉的挑剔在這對牛肉不同部位的分類最能體現。
“庖丁解牛,出肉量僅為37%”意思是一頭牛能用于牛肉火鍋的部位不超過3成,加上能打成肉丸的,也就大概在5-6成左右。最好的肉的位置在脖子、背脊、其次在肩胛、腹心再次之是臀部。其中脖子位置中最好的一小塊肉稱為脖仁,背脊則稱為吊龍及吊龍伴,肩胛肉為匙肉,腹心帶油花稱為肥胼,臀部則稱為嫩肉。還有一些非常規的部位,如胸口油、牛舌等也堪稱經典。
潮汕牛肉火鍋的正确打開方式:
湯底選擇
因為潮汕牛肉火鍋注重食物的原味,講究牛肉的鮮甜。所以湯底上選擇不多,一般都是清水湯底,有些還會放入玉米或紅蘿蔔。小編最近吃的一家湯底頗有特色,湯底是清淡的黃豆和苦瓜湯,說是能中和牛肉火鍋的燥熱也是一種新鮮的搭配。
涮肉順序和時長
潮汕人涮牛肉非常講究涮的順序:從瘦到肥的。并且必須是等所有鮮牛肉涮完才能下其他的食材,這樣湯底才會保持清爽、鮮甜的口感。
(1)嫩肉:肉質鮮嫩略有嚼勁,建議涮6-8秒鐘;
(2)三花趾和五花趾:牛的腳趾肉,二者區别是看肉上的紋路是三條筋還是五條筋。這部分的肉因為牛筋的存在而十分彈牙、有韌勁。涮8-10秒鐘口感最佳。
(3)匙柄和匙仁:一頭牛隻有2條“匙柄”,将其切片後中間會有一條明顯的肉筋紋路,像鑰匙柄一樣,入口十分脆爽。匙仁則是牛的肉眼,匙仁比匙柄更甜嫩,是肉眼的最好部位。這兩部分推薦涮8秒鐘。
(4)脖仁:牛脖頸上的一塊肉,也是運動最為頻繁的一塊活肉,隻占一頭牛的1%。脖仁肥瘦相間,擁有大理石般的紋路,涮4-6秒後入口,口感柔嫩多脂,十分鮮甜脆爽。
(5)吊龍伴和吊龍:吊龍是牛脊背上一長條肉,吊龍伴即吊龍下面那一小部分的肉,這裡的肉微厚,雖有脂肪但絕不肥膩,十分順滑甜美,6-8秒後撈出口感最佳。
(6)肥胼:牛腹部夾層肉,其肥油比例較瘦肉高些,用清水涮6秒左右撈出。
(7)胸口朥:也稱胸口油,是牛胸口的軟組織,非常珍貴的部位,其嚼勁十足,雖然外表是肥油但口感絲毫不膩。這部分的肉會越煮越脆,但最長也不要超過2分鐘。
蘸醬
現在去吃火鍋,基本每家店都有有一個自助醬料台。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自由調配醬料,但有兩樣醬料是潮汕牛肉火鍋必不可少:沙茶醬和豆醬。
沙茶醬,原本是用于蘸牛肉丸的;牛肉丸味偏香,牛筋丸甚至會加蒜來調味,沾沙茶這樣複合香味的調料可以香上加香。
而潮汕牛肉是要吃牛肉的本味!如果沾沙茶,肉本身的鮮甜則很易被沙茶的強烈的香味所掩蓋。沾普甯豆醬,豆醬的鹹鮮則會帶出牛肉的甜鮮。
對牛肉的挑剔認真也同樣體現在蘸醬上,丸子沾這個,肉沾那個,不可以亂來;蘸料亂搭,則更是不存在的。
不過,豬豬覺得吃美食本是一件令人心情愉悅得事情,沒必要被太多框框架架限制住,還是跟随自己得心想蘸哪個醬蘸哪個,好吃滿足口腹之欲最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