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串流、黑膠、CD、本地音樂檔案或是通過電腦傳輸播放各類音樂文件等等,2202年的今天哪種聆聽體驗是最主流的?哪一種又是最好聲的?我想這是千人千面的問題,個人喜好才是左右每個人最終選擇的關鍵。所以,每當網路上有新人小夥伴咨詢我音源類型選擇的問題時我總是頭疼不已。不管推薦哪一種形式,或多或少都會帶有自己的喜好,并不能保證絕對适用與客觀。
直到這兩年一種全功能機種的出現,它雖是台式設備但卻擁有如随身播放器一樣的安卓系統,可以完美地支持網絡串流平台的工作亦能對本地及CAS檔案有強大的支持與适用。更重要的是,相對于随身音樂播放器這種全功能台機還擁有更加強大的耳機與音箱搭配能力,以及更多的可升級屬性。對于初入台式系統的小夥伴或是不愛折騰,喜好以最簡捷高效的方式來聆聽音樂的朋友,此類機型可謂不二之選。
之前,九段就曾經向大家介紹過這類機型的代表作:山靈EM5。而今天,EM5的升級版來了:EM7。一眼看起來全新的山靈EM7功能與EM5是相仿的,那它憑什麼售價近乎翻倍?山靈是在收割“韭菜”還是另有玄機?九段今天帶大家一探究竟!
迎合、堅持與理性
關于山靈EM7的硬件設計在本篇中我并不想過多贅述,網路上的評測文章大多都有介紹。我更想從一位重度桌面音樂系統用戶的角度來聊一下山靈EM7這台産品在實際使用中透露出的對用戶需求的迎合、對傳統審美的堅持以及一些設計上非實際用戶無法理解的理性成分。
EM7是山靈推出全功能機種後的第三款産品,相比最初的M30,以及後到的EM5,從産品整體構造、内部配置設計以及使用體驗層面,山靈EM7都有着相當程度的完善和提升。首當其沖就是這個可以自由控制傾斜角度的高清觸控屏幕的加入,這讓你把EM7放置在任何位置,不管是書桌桌面、床頭廚、沙發邊還是音響架上時都可以獲得合适的操作與觀看體驗,完全不用像之前一樣需要伸頭去機身正上方才能操控機器了。
為了盡可能迎合所有用戶的需求,EM7在屏幕側面設置了内存卡插槽并内置大容量内存,從而可以實現傳統音樂播放器的本地文件播放功能。同時它内置了目前山靈最新的定制安卓操作系統,方便你安裝幾乎所有主流網路音樂APP,不管是Apple Music還是QQ音樂都可以實現非常穩定且高質量的使用體驗。如果你還是習慣用電腦來播放音樂,那放在桌面的EM7也可以秒變一部高品質的USB DAC。
以上是迎合今天發燒友需求的一些設計與改進,但同時九段也看到了很多執拗的堅持。例如EM7并沒有因為體積的變大去追求什麼Dual-DAC或是Quad-DAC的噱頭,而是在ESS9038Pro這顆并不算新但性能足夠旗艦的DAC周邊下功夫。自M30開始搭載的FPGA 雙晶振時鐘系統就是這類機器的标準配置,因為相對随身播放器擁有更大的體積尺寸,設計師可以将更加複雜且高品質的供電電路置入,并對數字處理與模拟放大等各個子系統做獨立供電處理,從而實現更加突出的信噪比與高還原性能。以上讓我們看到了山靈設計師在力求功能齊全的同時還對聲音品質有着極高的要求,這是他們在全功能一體機設計上的一貫堅持。
山靈EM7支持幾乎所有接口耳機的驅動匹配,不管是普通的3.5mm單端還是4.4mm平衡,以及頭戴式耳機需要的6.35mm單端與四芯XLR平衡等等接口都是完備的。同時在機器背後也設計了RCA與XLR兩組模拟輸出接口,可以方便用戶接駁兩套桌面主動音箱或是獨立後級功放亦或是耳機放大器來使用。為了讓每一種搭配都可以盡可能的發揮出EM7的全部性能,設計師為這台機器内置了多級增益匹配,方便用戶根據自己的耳機/音箱來選擇實際的輸出電平,以獲得自己最喜歡的聽感。豐富功能與強大适用面讓EM7保持着良好的用戶匹配能力,這是山靈在産品設計上的理性與經驗的體現。
何為好聽?何為好玩?作為音樂愛好者,我想大家所追求的無非就是音樂欣賞中的美妙聽感與各類耳機把玩過程中的不同體驗,而至于一台機器的絕對素質與極限三頻表現我反而覺得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是前面一篇文章聊過的英國經典設備一樣,大部分英國老牌的聲音放在今日都不會是素質突出的類型,但那種強大的音樂性與感染力表現确實是很多所謂“高素質科學機”所無法企及的。
毫無疑問,山靈EM7就是一台調音方面明顯可以感受到設計師在音樂性方面有所追求且經驗老道的機型,同時它也絕對不是一台追求極限素質的産品。雖然并不嚴謹,但我依然願意把EM7的聲音看成是前代山靈随身旗艦M8的“大體積完全版”。EM7的聲音不會“見棱見角”但常聽下來細節卻并無缺失,同時它的順滑與細膩聽感是貫穿整個三頻的,沒有任何刺激與突兀感是它最大的特色。
厚度已然保持在良好的水平上,自然且環繞感充足的三維重現能力都是良好耐聽性的保證。需要大家特别注意的是,EM7擁有遠超EM5和所有山靈随身播放器的音樂性表現。這種音樂性是指它可以在盡可能短的時間裡将聽者帶入音樂本身,并長時間的沉浸在音樂場景之中。這種感覺我會在後面的具體聽感部分細細剖析給大家,這種感覺我認為就是好聽。
至于好玩,并不是指功能的豐富而是特指聲音匹配的多樣性。更大的模拟放大電路體積,獨立的電源設計以及由山靈旗艦台式機種參考而來的模拟放大線路設計等等,這些都讓EM7這台機器擁有同類産品中可謂突出的推動能力,尤其是電流驅動能力。這種低内阻高電流的設計讓很多“坦克車”級别的頭戴式耳機也可以發揮出不錯的水準,同時對于驅動主動音箱也是益處頗多的。
精心設計的多段增益調節是可玩性很高的,聽者可以用來匹配不同阻抗、驅動要求的各類耳機。個把月下來我最喜歡的頭戴耳機搭配是ZMF Headphones VC、KENNERTON Audio RöGNIR以及Sennheiser HD800S、HD650。而山靈自家的MG800、qdc Anole V14、Fidue Artemis等耳塞的驅動效果也是大部分旗艦随身音樂播放器完全無法比拼的,尤其是MG800在EM7下的聲音框架感明顯超過了耳塞範疇,在并不強調“骨感”的EM7驅動下發出了相當充沛的動态表現,我猜測它應該在設計上是有跟山靈自家機器做過匹配調音的。
HiFiMan Sus與Audeze LCD5這兩支非常難以驅動到位的旗艦平闆振膜耳機我也有嘗試插上EM7來體驗,實際聽感我個人覺得并不算出彩,但依然沒有發出惡聲是可聽的範疇,隻是動态表現有壓縮,顯然用這種難以驅動的平闆振膜耳機來搭配EM7是不合适的。總體來說,EM7可以驅動市面上大部分的動圈耳機/耳塞,以及不是特别難以驅動的平闆振膜耳機,而每種耳機所能發出的聲音在EM7的聲底下有着不同的表現,這種體驗無疑是非常有意思的,是好玩的!
最大的賣點,音樂性
雖然功能可謂市面上最豐富的機種,一台機器把串流音樂、本地無損與CAS電腦音樂系統,甚至CD轉盤後面的獨立解碼前級功能都配齊了,但這并不足以拉開與自家EM5的檔次差距。很多小夥伴們依然會有疑問,為什麼要花近一倍的價錢去選擇EM7而不是功能相仿的EM5?對于這個問題,我的答案是明确的:音樂性!
我要明确地指出,EM7作為一台定位于可移動台式全功能一體機,單論聲音硬素質是比不過大部分傳統台式解碼耳放一體機的。但在聲音完成度、适用面和自然耐聽等方面,EM7在萬元價位是站得住腳且具有典型自家特色的機種。首先,EM7的調音并沒有明顯的修飾,但音色把握卻是非常富有滋味的。以具體例子來分析,我們來聽聽Dietrich Fischer-Dieskau演唱、Alfred Brendel鋼琴伴奏的舒曼《詩人之戀》,這是詩人Heinrich Heine的詩作,舒曼為之譜曲,典型的人聲與鋼琴組合的藝術歌曲。
第一首歌曲《在那美麗的五月天》,EM7搭配HD650的鋼琴序奏聽來圓潤幹淨,尾韻曼妙。這時Fischer-Diskau的歌聲響起,撲面而來的溫暖感受,EM7并沒有穿破雲霄的豁朗高頻能力,卻也給到非常光明的感受。第二曲《從我的眼淚中》,絕佳的測試低頻的曲目,曲中那幾個深沉的低音雖然并不能測量設備的低頻下限,但卻考驗着EM7對于低音人聲的再現能力。我們可以明确地聽到豐富地轉音在喉嚨深處的醉人質感,閉上眼睛歌者仿佛就站在身前靠左的位置,左手輕輕地扶着鋼琴,入戲了。
再來聽一曲Bob Dylon的《Freewheelin》,這是一張錄制于1963年非常不“HiFi”的專輯,雖然是立體聲錄音,但在大部分設備下都少了一些自然的空間感,聲音相對扁平。但是,我卻特别喜歡用它來測試設備,如果能把這張專輯回放好,那這台設備無疑是高水平的,如果還能讓我覺得好聽,那這台設備本身所具備的“音樂性”就屬于非常靠譜的表現了。EM7配合ZMF Headphones VC,《Blowin’in the Wind》,人聲的形體感略大,聲線是清晰且溫暖的,略微偏左側。吉他在歌者的右側,穿插在歌聲間歇,Dylon會吹奏口琴來配合吉他的演奏,依然要閉眼,這樣你才能明确的被帶去現場,那一遍遍的重複讓你清晰的感受到歌者的歎息。每一聲都像是在抗議着,但并不嘶吼并不喧鬧,你聽不到明顯的躁動,可是偶然不自覺的一次擦拭才會發現自己的眼眶濕了。這就是藝術的重塑,更是EM7音樂性的最明确體現。
寫在最後
如果你購入一台機器并不是純粹用它來欣賞音樂,而是追求絕對素質與極限性能的體驗,希望用它來做PK利器的話,我勸你還是放棄山靈EM7吧,它并不是“科學素質機”。但如果你對各種音樂類型都有興趣,或是追求不折騰最簡潔的純音享受,希望一台機器擁有足夠好聽且好玩的特性并能夠長期留存,縱觀市場在萬元價位或許山靈EM7是唯一滿足要求的機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