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白茶大課堂原創撰寫,未經允許,任何人和媒體不得轉載!
《1》
朋友發來一段泡茶視頻,并配上一段文字。
“這個白茶茶餅怎麼泡不開啊?這該不是是劣質茶吧?”
隔着屏幕都能想象到他蹙眉難忍,滿臉糾結的表情。
正值秋季尾聲,學習泡茶這件事不能再耽擱了,這不,趁着下班時間有點空閑就拿出一款三年的老壽眉茶餅出來泡一泡。
沒想到,茶居然泡不開?
正想回複他的時候,對方又發來一段文字。
“是茶餅的問題吧,茶餅都這樣嗎?以後再也不買茶餅了!”
真是讓人頭疼,别着急嘛,這篇文章就來給你細數一下泡不開白茶餅的三宗罪,讓你學會正确泡白茶茶餅!
《2》
一宗罪:茶餅壓太緊。
茶餅泡不開最首要的原因就是壓太緊。
白茶茶餅是不适合壓制太緊的,簡單壓制即可。從最初的散茶狀态,經過壓制以後塑形,一款茶餅就這樣制成了。
市面上的白茶茶餅以壽眉居多,品質好的老壽眉茶餅還會有珍貴的棗香。
因此咱們就拿壽眉茶餅來說說!
正常壓制的壽眉茶餅,在壓餅的過程中,葉片細胞壁逐漸打開,果香、花香物質滲透出來,附着在茶葉表面,茶餅内部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物質轉換,茶香聚攢。
壓制過緊的壽眉茶餅,不同茶葉相互交織,緊緊貼合,沒有足夠的空間進行物質轉換,沉澱不出足夠的果香和花香。
茶餅中的酶物質還需要和空氣中的氧氣充分接觸,進行陳化作用。
壓制過緊,自然連棗香也不存在了。
其他種類的白茶也是如此,壓制太緊,獨有的風味和香氣也都不存在了。
回想茶坊裡那些辛勤制茶的師傅們,恪守崗位,認認真真的制好每一塊茶餅。
将蓬松的散茶,重新蒸軟,不斷包揉。
拿捏好每一分鐘的尺度,拿捏準确毫厘的松緊力度,最終完成壓餅。
一款松緊适宜的茶餅,泡得開,聞着香,嘗起來不同的茶餅各有千番滋味。
《3》
二宗罪:撬茶粗魯,力道不對。
白茶餅沖泡的第一步就是撬餅!
撬餅是技巧與力道的綜合考驗。
技巧不對,胡來一通,茶餅是撬開了,但是碎茶過多,茶塊大。
力道不對,徒手猛掰,方塊大小的茶就這樣被掰開了,既不美觀,更不好沖泡。
所以,關鍵來了,就是茶塊!
茶塊是泡茶死敵。
一塊茶塊,在沸水注入的過程當中,最内部的茶葉沒有得到與沸水充分接觸的可能,依舊保持着原始的幹茶狀态,緊緊相連。
撬好的茶餅又薄又輕,在沖泡的過程中自然暈開,有浮有沉,葉片完整,内在物質不會破壞。
嘬上一口,不枉這款茶餅沉澱自我,最終實現自我。
《4》
三宗罪:水溫出錯,過涼是大敵!
品質好的白茶,正确撬開以後,就可以正式泡茶了。
但是水一注,仔細一看,為什麼餅茶還是泡不開?
原因就出在水身上。
白茶沖泡的最佳水溫就是100℃的沸水。
不少看官會擔心,100℃的沸水有可能将白茶“燙壞、燙死”,茶湯變得不透明清澈,滋味也苦澀嗆喉。
但是,白茶并沒有這麼脆弱!
一款好的白茶,經曆了風雨,吸足了天地精華,在好師傅的手裡不斷重塑,又豈會經不住這區區100℃的沸水。
白茶中内含豐厚内質,例如壽眉,壽眉的表層就附着這一層蠟質層,這層蠟質層緊緊保護着内物質。
打開這層蠟質層,就得用沸水。
過涼的水,浸泡不出茶香,溶解不了蠟質層,茶水間隔,互不相容,自然也就泡不開茶葉。
《5》
白茶餅怎麼泡?選好茶,撬好餅,沖泡有度!
選擇一款松緊合适的茶餅,最合适的方法就是觀察。
常規茶餅的直徑18cm,重量約350克,厚度一般在2cm左右。
觀察茶餅之中茶葉的粘合程度,交疊有序,層次分明的茶餅就可以選擇。
關于撬茶,選擇一個好工具是撬茶成功的必要條件。
茶針和茶刀都可以,兩個選其一就行。
撬茶的厚薄程度直接影響茶湯質感,為了保障茶湯的口感,需要将茶餅撬得如土豆片一般。
小心地拆開包裝,從側面選擇一塊較為松散的部分來進行撬茶。不可以從中間撬起,應當從邊緣處的側身,循序漸進,小心打開。
茶刀或茶針插入後,力道向上作用,輕輕撬起,保留出完整的薄片狀茶葉即可。
看着被自己撬好的茶餅,心中難免會揚起一種成功的喜悅感。
好茶來之不易,親手體會,親手感受,茶裡的滋味似乎也更加醇厚有勁道了。
最後是沖泡白茶。
如上文提到的,選擇沸水是最合适的。
在燙壺溫杯之後,投入适量的餅茶,注入沸水。
第一沖,環壁注水,茶餅被沸水充分澆濕,茶蓋迅速蓋上,茶湯快沖快出。
第二沖以後,可以定點注水,讓被熱水充分包圍的茶餅由裡到外逐漸散發内在物質,暈出獨有的茶香。
最後迅速出湯,這樣就能享受到一杯原汁原味,回甘無窮的白茶啦!
《6》
偶然讀到杜耒的《寒夜》。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
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秋天快入尾聲,冬天也快要來了,這首詩倒也分外應景。
拿出一款老白茶餅,以茶代酒好好招待下朋友,圍坐窗前茶幾旁,等待着壺裡的水不斷沸騰。
入夜的月光灑落窗前,沸水一注,茶香暈開。
掀開茶蓋,聞香,沁人。
不用為沖泡錯誤這種事情煩惱憂心,更是将生活工作中的頭疼事抛擲腦後。
茶餅泡開,浮浮沉沉,上下遊走,好似人生,絕唱一場,妙哉!
歡迎關注【白茶大課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識!
版權聲明:本文歸白茶課堂菇涼陳(cunguchen2018)原創撰寫,任何媒體未經允許不得轉載,歡迎茶友們轉發至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