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裡夫人,一個讓人敬仰又心疼的女人
——讀《居裡夫人——寂寞而驕傲的一生》有感
讀完最後一個字,我久久的不願合上書,内心尤如暴風雨中的海面,無法平靜:居裡夫人,您真是一個讓人敬仰,又讓人心疼的女人。
能夠獲得最高科學桂冠——諾貝爾獎的人都值得人敬佩,而瑪麗.居裡,也就是居裡夫人,在一個女性如此被歧視的時代,隻身闖入男性社會,在八年之内先後獲得諾貝爾獎物理獎和化學獎,成為當時世界上唯一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而她的人生經曆又是如此的跌蕩起伏,如何不讓人敬佩,如何不讓人仰望,如何不讓人驚奇,如何不讓人心疼!
居裡夫人的童年及早年生涯是比較不幸的,于1867年出生于波蘭華沙市,當時波蘭正在俄國統治之下,在壓迫中降生,在鐵蹄下長大的小瑪麗不明白為什麼波蘭的孩子不準學波蘭話,不準看波蘭書,還要在沙俄監察員的監視下學習。她聰明好學,15歲時以金獎畢業于中學。因為當時俄國沙皇統治下的華沙不允許女子入大學,加上當時母親已去世,家庭經濟困難,為了幫助姐姐上學,瑪麗隻好隻身來到華沙西北的鄉村做家庭教師。做家庭老師時,她遇上了她的第一個戀人,但因對方家庭對瑪麗的歧視,硬生生的阻止了兩人的相戀。她沒有失去信心,堅持學習,自修了各門功課,為将來的學業作準備。
24歲時,在已完成學業的姐姐的幫助下,她終于現了留學巴黎的夢想。為了有更多時間學習,她離開了條件相對好些的姐姐家,租住在小公寓内,在這裡,不論是嚴寒酷暑,還是食不果腹時,她都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時間拚命學習,大學的圖書館深深地吸引着瑪麗,瑪麗象塊貪婪的海綿,拚命地吸吮着知識的乳汁。一次,她忘了吃飯暈倒在圖書館,忘記吃飯,對于瑪麗來說已經成為司空見慣的事。每晚離開圖書館回到自己的小屋裡,在煤油燈下繼續用功,一直到後半夜兩點鐘。當她躺在床上休息的時候,又被凍得不得不爬起來,把自己所有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全部穿上,再重新躺下。艱苦的生活,刻苦的學習,弄得這位年輕的姑娘面色蒼白、容顔憔悴。1893年,她以第一名的成績取得物理學學士學位,1894年又以第二名的成績取得數學學士學位。
在這裡她遇到了一生的摯愛——理化學校教師皮耶.居裡,他們結婚了,相親相愛,一同在科學的海洋裡徜佯,1898年7月他們發現了钋,之後又發現了鐳。
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發現钋元素之後,居裡夫婦以孜孜不倦的精神,繼續對放射性比純鈾強900倍的含鋇部分進行分析。經過濃縮,分部結晶,終于在同年12月得到少量的不很純淨的白色粉末。這種白色粉末在黑暗中閃爍着藍光,據此居裡夫婦把它命名為鐳,它的拉丁語原意是“放射”。钋和鐳的發現,給科學界帶來極大的不安。一些物理學家保持謹慎的态度,要等研究得到進一步成果,才願表示意見。一些化學家則明确地表示,測不出原子量,就無法表示鐳的存在。把鐳指給我們看,我們才相信它的存在。要從鈾礦中提煉出純鐳或钋,并把它們的原子量測出來,這對于當時既無完好和足夠的實驗設備,又無購買礦石資金和足夠的實驗費用的居裡夫婦,顯然比從鈾礦中發現钋,鐳要難得多。為了克服這一困難,他們四處奔波,争取有關部門的幫助和支援。在他們的努力下,奧地利惠贈1噸鈾礦殘渣。他們又在理化學校借到一個連擱死屍都不會用的破漏棚屋,開始了更為艱辛的工作。這個棚屋,夏天燥熱得象一間烤爐,冬天卻凍得可以結冰,不通風的環境還迫使他們把許多煉制操作放在院子裡露天下進行。沒有一個工人願意在這種條件下工作,居裡夫婦卻在這一環境中奮鬥了4年。4年中,不論寒冬還是酷暑,繁重的勞動,毒煙的熏烤,他們從不叫苦,他們終于在1902年,即發現鐳後的第45個月,從7噸瀝青鈾礦的煉渣中提煉出0.12克的純淨的氯化鐳,并測得鐳的原子量為225。鐳元素是存在的,那些持懷疑态度的科學家不得不在事實面前低下頭。這麼一點點鐳鹽,這一簡單的數字,凝聚了居裡夫婦多少辛勤勞動的心血!1903年12月,居裡夫婦獲得了諾貝爾物理獎,雖為主角的居裡夫人隻是在居裡的強烈要求下才被當做助手,并未允許她上台進行演講。
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面發展,但是居裡夫人感到意想不到的事發生了:1906年,她的丈夫彼埃爾·居裡不幸死于車禍,給她留下了一個失去兒子的79歲的老公公,兩個女兒,最小的才一歲半。她沒有倒下,為了家人的幸福,為了居裡的事業,更為了男性社會對她的不認可,她為科學的癡迷。為了迎對以英國物理學元老凱爾文為首的對她持否定态度的人,她又花了四年時間,從成百噸瀝青鈾礦的煉渣中提煉出微不足道的十公克的鐳。鐳元素是存在的,那些持懷疑态度的科學家不得不在事實面前低下頭。這麼一點點鐳鹽,這一簡單的數字,凝聚了瑪麗多少辛勤勞動的心血!“制造的過程非常困難”,事後她隻說了這麼一句話。1911年底,瑞典學院決定頒贈諾貝爾化學獎給她,這次她是獨得此獎。
她驕傲而堅強,不懼怕挑戰,從來不服輸,經過努力,這個年經的孀婦,已經成為不可輕視的人物,在她的領域内無可匹敵,而又因為身為女性,在當時的科學星空中,無疑是獨一無二的明星。
居裡夫人天下聞名,但她既不求名也不求利。她一生共獲得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榮譽頭銜,卻全不在意。有一天,她的一位朋友來她家做客,忽然看見她的小女兒正在玩英國皇家學會剛剛頒發給她的金質獎章,于是驚訝地說:“居裡夫人,得到一枚英國皇家學會的獎章,是極高的榮譽,你怎麼能給孩子玩呢?”居裡夫人笑了笑說:“我是想讓孩子從小就知道,榮譽就像玩具,隻能玩玩而已,絕不能看得太重,否則就将一事無成。”
她沒有為她獨自掌握的提練方法申請專利,甚至拚命練制鐳,目的是為了無償的把時價達到10萬美金一克的鐳提供給醫院。還有巨額的諾貝爾獎金,她把大量的獎金贈送給波蘭的大學生、貧困的女友、實驗室的助手、沒有錢的女學生、教過她的老師、資助過她的親屬、購買實驗儀器。許多朋友責怪她沒有把這筆财産留給自己的孩子,而她給孩子們留下的卻是那獨立不羁的精神和鄙視功利的高尚品德。難怪愛因思坦說:居裡夫人是“唯一未受盛名腐化的人”。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暴發,當德國侵略軍逼近巴黎的時候,居裡夫人帶着大女兒毅然走上了反侵略戰争的戰場。居裡夫人研究用汽車上的發動機發電,在汽車上安上一套愛克斯光射線設備,士兵們親切地叫它“小居裡”。一天早晨,居裡 夫人乘坐的那輛“小居裡”突然發生了事故,跌進了路旁的戰壕裡,居裡夫人被擦傷、摔昏了,這可把年輕的司機吓壞了,再也不敢開汽車。居裡夫人開始刻苦學習駕駛技術。幾個星期後,她又成了一名合格的司機。從此,居裡夫人親自駕着汽車,不知疲倦地從一個診療站跑到另一個診療站,一下車,就投入了透視、照像的緊張戰鬥……1917年到1918年一年間,她所募集、裝備,甚至親自駕駛的“小居裡”總共完成了一百一十萬次的X光照相,為挽救無數受傷戰士做出了貢獻。
居裡夫人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的成功,她用神聖的母愛滋潤着孩子的心田,在丈夫英年早逝的情況下,用她獨特的方法把女兒撫養成人,并取得了驕人的成績,1935年她的長女伊雷娜和女婿朱立歐獲諾貝爾化學獎。小女兒夏芙也成為了有名的音樂家,作家小女婿于1965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居裡夫人又是讓人心疼的,不僅年少失母,經濟困頓,求學艱難,中年喪夫,生存、工作條件惡劣,受人歧視,幾十年來,由于長期從事放射性物質的研究工作,加上惡劣的實驗環境和對身體保護的不夠嚴格,時常受到放射性元素的侵襲,使她的血液漸漸受到了破壞,患上白血病。她還患有肺病、眼病、膽病、腎病,甚至患過神經錯亂症,自小開始,身體就特别虛弱,但她以對科學的熱誠,對命運的不屈,頑強堅持,她曾為了能參加世界物理學大會,請求醫生延期施行腎髒手術;她曾帶病回國參加鐳研究所的開幕典禮。她曾忍受着眼睛失明的恐懼,頑強地進行科學研究,直到她生命的最後一息,由于惡性貧血、高燒不退,躺在床上的時候,仍然要求她的女兒向她報告實驗室裡的工作情況,替她校對她寫的《放射性》著作。1934年7月4日淩晨,居裡夫人的心髒終于停止了跳動,一位偉大的學者終于走完了她一生的坎坷之路。她一輩子都未忘記出生在波蘭,她的女兒從波蘭帶來一把泥土,輕輕地撒在她的棺木上,以慰她對祖國的相思之苦。
不僅是她為科學事業獻出了生命,她的長女伊雷娜1956年因患白血球過多症去世,時年59歲。
偉人已逝,精神永存,做為一名二十一世紀的女性,在敬仰和心疼居裡夫人的同時,更應該學習她的堅強的品格、嚴謹的工作、生活态度,始終如一的愛國情懷,對名利的淡薄;而努力完善自己,讓努力無愧于人生一場。
文林夕 2021.2.11(除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