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DC
Number of Distinct Categories,是指測量得到數據分組的數量值大小的代碼。您搞過直方圖的話,知道數據要分組才能繪制直方圖。這個分組的數量就是ndc值。它決定于測量設備的分辨力。如果分辯力不足的話,這個數值就小了。标準規定必須大于5。如果數值小,就沒有辦法計算得出有效的測量系統誤差了。好多極差控制圖中極差值都是零。或者零的數值太多,就是說明分辨力不足。 講到測量設備的分辨力,過去按照公差範圍的十分之一來确定的。現在是按照被測量過程總變差的十分之一來确定的。
公式 ndc=1.41*PV/GRR 告訴您,這個ndc 的數值從何而來的。它是反應PV(被測量零件誤差)和GRR(測量系統雙星誤差)這兩個數值之間的相互比例。為什麼要乘以1.41?因為,這是矢量計算,不是單單數值計算。這個1.41就是根号2。
這裡可以看出,為什麼要用過程總變差的十分之一來判定測量設備的分辨力,而不用被測量零件公差要求的十分之一。過去,三西格瑪原則确定質量成本最小的原則的時候,過程能力指數通常是1就夠了。考慮到中心偏移,提出要求大于1.33。測量設備的分辨力用被測量零件公差要求的十分之一就夠了。
GRR
為什麼測量系統的分辨率應為獲得測量參數的過程變差的十分之一,為何不是八分之一或七分之一? 1、這個問題和測量設備的分辨率有聯系。譬如,某特性10mm /-0.1mm。公差範圍0.2mm。傳統質量管理執行三西格瑪原則。選擇測量設備的分辨力是按照公差範圍十分之一。用0.02mm的遊标卡尺就滿足要求了。通常測量得到的數據,譬如是10.02、10.03、9.92.……。現在質量提高了,實際做出來的零件,測量得到的數據可能集中在10mm /-0.01的數據範圍内。再用0.02mm的遊标卡尺就不能滿足要求了。通常分辨力要用過程變差的十分之一。這樣才能測量得到更加細分的數據。譬如,10.019、10.032、9.919.……。如果分辨力不滿足要求的話,數據分析結果會出大的誤差。這樣的測量系統就不能滿足過程測量或者産品測量的要求。不能反應實際的情況。也就是說,測量得到的數據的質量不滿足要求了。
2、這個測量數據的誤差應當利用GRR來判别。在判别GRR的時候,首先要檢查分辨率是否滿足要求。檢查的方法是利用ndc這個指标。必須大于5.它的意思是,我們把數據分組繪制直方圖的時候,就需要把數據分組。如果這個分組的數量太少,直方圖是無法繪制成的。實踐經驗得到的結果,如果設備的分辨力不滿足過程總變差十分之一或公差範圍十分之一兩者取小的,譬如,按照公差範圍十分之一,0.02mm,按照過程總變差十分之一,應當是0.002mm.那麼,取0.002mm。才能滿足ndc大于5的要求。
我們一般要求分辨率為過程公差及容差較小值的1/10,即(6*标準差/10,T/10)的較小者,請問:當一個過程還不穩定的時候能否用計算得出的6*标準差/10作為所需求的分辨率???
問題是,當一個過程還不穩定的時候能否計算得出标準差?不能。利用方差公式計算得到的不是标準差,隻是方差,不能叫标準差。
如果過程不穩定,得到的數據對過程控制沒有什麼用,隻能知道過程的性能,不是過程的能力。利用過程性能數據和公差要求對比,計算得到的是PPK。可以用來分析離開過程能力的要求有多大的差距。譬如,PPK大于1.67,那麼,把過程搞穩定後計算Cpk,一般大于1.33,是沒有問題的。如果利用不穩定的數據計算得到的PPK隻有1.33。那麼,搞穩定後,Cpk肯定不會大于1.33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