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有兩種饅頭。一種叫山東饅頭,一種叫其他饅頭。
山東人對饅頭的喜愛,刻在基因裡。可以說,山東人的一生,是與饅頭相伴的一生。
孩子周歲,要有它。
結婚這種人生大喜之日,要有它。
逢年過節要有它。
老人祝壽更是少不了它。
對饅頭愛得深沉的山東人,憑借着勤勞、聰慧把這種普普通通的面食發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更是在全國饅頭市場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目前,全國有饅頭企業10萬多家,其中山東的饅頭企業占比第一。就拿山東禹城來說,當地的饅頭産業已經發展成了年産值30億元的大産業,還帶動當地74萬畝小麥種植的發展。
人們印象裡再普通不過的饅頭,是如何變成賺錢的香饽饽呢?
做出那個與衆不同的饅頭
山東在北緯37°黃金緯度線上,這是國際公認的“黃金優麥區”,生長在這裡的小麥,享受着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黃河水的灌溉,種出的小麥面筋高,蛋白質含量高,制粉時間長。這些地理區位優勢,讓山東人有了大展拳腳的底氣。山東禹城的邵燕,就想利用家鄉的這些有利條件,做出正宗的山東饅頭。
想在遍地都是饅頭的山東闖出一條路,可不容易。怎麼能做出特色,吸引消費者注意,是讓很多像邵燕一樣的饅頭加工企業經營者們頭疼的事。
在禹城有個說法,吃窩窩頭吃尖,吃饅頭吃皮。當地人喜歡吃饅頭皮,還是那種可以完整扒下來的饅頭皮,勁道,有嚼勁。在他們看來,皮是饅頭的精華,富含維生素B族和礦物質元素,越是好饅頭,皮越厚,饅頭的營養價值也越高。
受當地飲食習慣的啟發,邵燕做出了一種皮多的饅頭——竹簽饅頭。
竹簽饅頭就是插在竹簽上蒸的饅頭,因為形狀新奇,引起了消費者的購買興趣,一時間銷量大增,周邊縣市的經銷商都到禹城來提貨,邵燕的公司也随之名聲大起。
但很快,邵燕就遇到了一個行業裡常見的難題。竹簽饅頭接二連三遭到投訴,消費者反映饅頭質量不穩定,口感有時勁道有時綿軟,甚至有人懷疑是不是饅頭質量有問題。明明是按照标準來生産的,為啥會出現這些問題呢?
品質從源頭抓起
面粉有高筋、中筋和低筋之分,背後代表的是不同的小麥品種。在禹城當地,大多是各家各戶分散種植,小麥品種差别很大。面粉廠在收購小麥的時候不會刻意區分品種,一般收到什麼小麥就用什麼小麥,這就容易導緻面粉穩定性差。想解決這個問題,隻能從源頭入手。
禹城有一個創業者叫張樹軍,他做過市場調查,發現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粉和面食加工市場都發生了很大變化。從前老百姓都是自己在家做面食,現在生活節奏快了,出現各種面食加工廠,産品多種多樣,比如面包粉、餃子粉、高檔饅頭粉等,這些産品沒有優質小麥是加工不出來的,因此市場對優質小麥的需求量增加了。
看到這個轉變,張樹軍認為其中大有商機。從2018年開始在禹城流轉土地,成立合作社,帶領160多戶種植戶一起種植優質小麥。
邵燕正好在尋找筋度穩定、貨源充足的優質麥,兩人一拍即合。最終,邵燕願意以高于市場價1毛5到2毛的價格收購張樹軍合作社的小麥。有了好價格,農民每畝小麥能多收入260元,張樹軍的合作社成員全部種起了高筋度的優質小麥品種。他們不但統一品種,還統一種植和管理模式,這樣種出來的小麥就能品質穩定,滿足面粉廠和面食加工廠的要求。
對于邵燕來說,有了質量穩定的面粉,竹簽饅頭銷量穩步增長,2020年,僅竹簽饅頭一個單品的銷售額就達到了600多萬元。
種植端的穩定保障,讓邵燕有了信心,她放心大膽做産品研發,推出了三十多個饅頭産品。有紅棗饅頭、桃花饅頭、南瓜饅頭、蔬菜饅頭、兒童卡通饅頭等,滿足不同消費者在不同場景下的需求。
把饅頭賣到更遠的地方
以前,山東饅頭更多的是走街串巷在家門口賣,但是現在産量增加,本地市場消化能力有限,如何能把饅頭賣到更遠的地方,成了這些經營者們思考的新問題。
如今雖然冷鍊物流發達,可以把饅頭冷凍起來進行長距離運輸,但冷凍的饅頭複蒸,會出現饅頭皮裂開、起泡,不好看也不好吃。這個問題不解決,就算能把饅頭賣到外地,也會影響品牌形象。
經過反複實驗,邵燕調整了面粉的比例,增加了蛋白質含量高的小麥,讓饅頭皮更厚、更亮,而且不會吸水。這樣蒸出來的饅頭,哪怕水澆上去也不會起皮,解決了冷凍饅頭複蒸裂開問題,讓禹城的饅頭具備了進軍全國市場的實力。
在一群由退休職工、服裝店老闆、家庭主婦組成的“旗袍姐姐”們的助力下,禹城饅頭在直播間裡火了,最高記錄有幾萬人同時在線觀看。直播間裡賣饅頭,成了禹城的一段佳話。
在冷鍊物流高度發達的今天,讓出門在外的山東人和喜歡吃饅頭的人,都能夠輕易吃到新鮮地道的山東饅頭,銷售半徑被無限放大,滿足的是人們的口腹,傳遞的是山東饅頭的風味,反過來帶動饅頭産業走向壯大,真正實現一二三産業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