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 8月11日上午,南陽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非凡十年 逐夢副中心”專題系列首場新聞發布會,邀請該市科技局主要負責同志圍繞十八大以來南陽市科技工作開展情況、創新創業行動“十四五”總體目标、重點任務以及具體工作舉措等内容進行介紹。
發布會通報,黨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三五”以來,南陽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緊緊圍繞市委“一二三六十”工作布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科教興宛和人才強市戰略,着力加強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産業化,科技創新各項目标任務圓滿完成,綜合實力全面提升。據悉,南陽市成功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和“國家知識産權示範城市”,全市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年均增速達12%以上。
抓政策,營造一流創新生态。制訂出台《南陽市支持科技創新政策清單》《南陽市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方案》《諸葛英才計劃》等科技人才政策,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全面落實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等國家、省、市科技創新優惠政策,五年全市科技型企業共抵、減免所得稅31.87億元,帶動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200多億元,全社會創新生态不斷優化,創新活力持續迸發。
抓項目,推進産業技術升級。以南陽市主導産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重點,五年全市共組織實施省以上重大、重點科技項目469項、市級重大科技專項30項,在高精度光學元器件和激光投影機、IE4超超電機和核級電機、大顆粒金剛石、新能源汽車智能水泵、中藥配方顆粒等方面攻克了一批關鍵核心技術,開發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高新技術産品,有力推進該市主導産業轉型升級。
抓主體,激發創新發展動能。組織創新主體培育工程,建立科技型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變強”的梯次培育機制,全市科技型企業群體不斷擴大、創新動能持續釋放。2021年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353家,在2015年57家的基礎上翻了三番,五年累計培育科技型中小企業超過2000家。
抓平台,提升核心競争力。實施創新平台提質增效工程,通過完善科研條件,創新試驗手段,提升創新平台的研發能力和工程化、産業化水平,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級以上研發平台252家,其中國家重點實驗室1家、省新型研發機構1家、省技術創新中心3家、省院士工作站7家、省重點實驗室7家、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26家。
抓合作,提升開放式創新水平。先後與中科院、鄭州大學、武漢理工大學、西安理工大學等50多個市外高校、科研院所建立科技交流和技術合作關系,有效引進了一批高新技術、先進成果和高端智力,五年共對接科技需求520多項,達成科技合作協議120多項,争取國家、省重點科技項目550多項、科技經費3.18億元以上。
抓人才,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全面落實《諸葛英才計劃》,抓好科技人才團隊“引育用”三個關鍵環節,五年全市共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022人次(含兩院院士22人),引進産業領軍人才(團隊)16個、急需緊缺科技人才3萬人;培養集聚了趙昌平博士、于軍博士等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吳宣東、于軍、向家君、李智超等榮獲河南省中原英才,全市中原英才總數達到9個。
下一步,南陽市要始終緊抓創新驅動這一源頭根本,大力實施創新創業行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着力構建一流創新生态,着力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着力提高企業創新能力,着力激發人才創新活力,着力強化成果轉移轉化,加快推進依靠創新驅動的内涵型增長,在區域創新高地建設上實現更大躍升,為建設現代化新南陽、打造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薛小磊/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