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出現的一句“生活用微信,工作用脈脈”的一句廣告詞讓一個上市已經近一年手機應用“脈脈”火了。在“工作版微信”的包裝定位下,脈脈欲從騰訊那裡分一杯羹。
據悉,脈脈最早的上線時間是在2013年10月,它主要特點是,招聘、人脈二度挖掘以及匿名吐槽,這給人的感覺很像是‘微信 秘密 LinkedIn’的結合體,這使得脈脈在近期的人氣頗高。但是脈脈借助工作版微信的定位想要成功,從目前國情來看它很難。
脈脈打着工作旗号欲挖微信牆角(圖片來自baidu)
脈脈做了騰訊想做但沒做的事
微信是騰訊在2011年上線的一款即時通訊應用,在短短三年時間裡用戶已經瘋漲至6億人,一舉讓騰訊牢牢握住了移動互聯網的船票。但此時微信的弊端也随之顯現,其中微信并不适合工作社交場景就是重點之一。
因為相對于工作、職場上的開放關系,微信中的朋友圈卻是私密性很強的個人内容,又如在非工作時間,微信又承擔了電子郵件,RTX等工作軟件的職能也讓很多微信用戶頭疼不已。
對此,脈脈采用的這種‘微信 秘密 LinkedIn’的模式其實是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的了微信的不足。首先,彌補了微信的缺失用戶信息的不足。相比較微軟用戶信息僅限于頭像、QQ号,郵箱等簡單信息不同,脈脈上的信息包括真實姓名、電話、工作經曆、學曆等詳細信息。可幫助用戶挖掘工作上的人脈。
同時在脈脈上,用戶還可以獲得二度人脈開發,就是認識朋友的朋友。基本上改變了原有微信上一度人脈的局限性。
其次,脈脈可以用“花名”等匿名方式吐槽,但評論的人可以匿名評論,也可以用實名進行聯系。匿名八卦從去年上線時已經引入,這和今年正流行的匿名社交趨勢不謀而合,雖然在這裡不能建立起社交關系,但是可以成為獲取信息和發洩情緒的渠道,較為心中的朋友圈更加隐蔽。
可以說,脈脈現在做了微信所沒有做的,就是對工作場景的彌補。這使得脈脈作為垂直類社交應用找到了廠商的辦法。據悉,脈脈目前已經積累了400億條人脈關系,2億張個人名片,80萬職場圈子,而用戶主要是互聯網行業用戶為主。
受制于國情,脈脈增長空間有限
脈脈的發展其實和美國LinkedIn(中文名:領英)相類似,即美國人早已開啟“工作用LinkedIn,生活用Facebook”模式,但在中國的情況卻大不相同,因為俗語有說“朋友是在酒場上認識的,生意實在飯局上談成的”。
在國内這種生活中與工作橡膠制的環境下,脈脈的推廣受到很大限制。首先是,國内用戶之間的關系是複雜多維的。如兩人因工作關系認識,很可能會延伸到生活等其他場景中,而在這個過程中自然會形成人脈的二度開發,即認識朋友的朋友,在此基礎上用戶的關系網還有可能會近一步發掘。
另外就是,目前脈脈用戶群體多為互聯網用戶,缺點是難以滿足用戶的拓展需要。所以說,脈脈依然要靠微信、微博等大的社交平台為自己提供資源,因此無法獲得獨立。
最後,脈脈雖然做了微信所沒有做的,并不代表微信沒有想到。所以對于脈脈來講今後的路并不好走,其一是同類型垂直應用崛起,脈脈被淹沒;其二微信推出工作版本,或者是直接以收購的方式吞掉脈脈這類垂直應用。
總之,專注職場,開拓人脈這相對于國情來講緻使少部分人的需求,因為生活和工作本來局勢交融在一起。另外滿足少數人需求的,有可能是脈脈,也有可能是工作版的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