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天星正源火鍋,沿文德路走一公裡,就可以看見八裡莊菜市場的一個入口。
并非像長順街和玉林菜市場一樣,是室内菜市場,八裡莊菜市場在大棚之下,結構挑高,菜攤通透。
蔬菜整齊碼放,組成明亮色塊,绯紅的蘿蔔、橙黃的彩椒,乳白的高筍,紅紫的苋菜,碧綠的黃瓜……讓人不得不懷疑,每個攤主都是色域繪畫領域的大師。
2014年,作家、命理師@安公子 說,“八裡莊菜市場人擠人, 堪比世界十大菜市巴塞羅那博蓋裡亞菜市場”。
巴塞羅那流浪者大道上的博蓋裡亞市場,據說是号稱歐洲規模最大、商品最多、人氣最高的菜市場。
農産品、海産品,令人應接不暇。甚至能在裡面找到牛睾丸、腦花、兔頭等歐洲人不太愛的東西,本地人和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遊客,在市場裡優雅談吐。
靠着八裡小區、省建築機械化工程有限公司等重要地标和單位的八裡莊菜市場,算不得成都最大的菜市場,但好歹,也一直是明星菜市場,在東北方位占據一席之地。
八裡莊菜市場很方正,正中間是大棚一片。四周,一排是幹雜店,一排是鹵味拌菜店,一排是零散的菜攤,挨着的一片房屋,短小通道兩側,專做水産生意。
各區域有專門的職能,基本的菜市分類法則下,蔬菜攤也順帶售賣應季的西瓜和杏子。瓜果菜蔬熱烈上市,夏天菜市場的品種的豐富程度,僅次于秋季。
苦瓜、絲瓜、冬瓜、南瓜、葫兒瓜是這個季節的常客,太婆更在意少見和售賣周期短的蒜瓣。竈台下的壇子已經清理好,隻等外皮略帶紅色和紫色紋路的蒜頭進入。
太婆挑選購買的每一步,都透露出她是個老逛菜市場人。吃不得的皮,有一點厚,剝些下來。過秤一共4.7元,“再撿一個湊成5塊”。
大叔不是很樂意,“最小的添進去都超過了”。
封壇發酵,腌泡糖蒜,制作臘八蒜。這是自制豆瓣醬前,成都絕大多數家裡都要進行的一項重要的飲食活動。
同樣重要的,還有泡仔姜。
“14?外面拉車的,比你的芽包兒多些,都才12”。
“12就12,都是老買主……多賺少賺點,有啥子區别”。
顧客依然有點猶豫,品質似乎不如外面好,但還是被老闆打了讓手,和老顧客的标簽架起,将将就就選了些。
蔬果什麼時候上市,家庭主婦們最為清楚。
年輕人則更多聚集在水産區域,俯身彎腰,手持筷子,将小龍蝦一個一個選進便于裝盛的垃圾桶,以此表達對菜市場時節的感知。
攤位的牆上,10餘種小龍蝦調料,比泡菜魚水煮魚調料還多。總有一包,令小龍蝦們愉快入味。魚頭再肥碩,也隻有緩慢地等待被誰帶走。
盡管是早市,八裡莊大棚内菜市場的生意其實一般。
得閑,蔣大哥又往碼得齊整的菜堆上噴灑清水,以始終維持菜葉的水靈,極佳的賣相。
從業10多年,蔣大哥一直以賣淨菜的方式存在,也是八裡莊菜市場為數不多做淨菜生意的,按份售賣。
起先接受程度低,現在,除年輕人愛光顧,老年人也愛。回家洗過便下鍋,貴是貴些,省事許多。
紅黃喜人,有大有小,10餘種番茄在自然光的照射下更顯得誘人。隻做番茄這一個種類的生意,逛八裡莊菜市場,一想到要買番茄,肯定得找“老王家老味道”。
“所有番茄都是這個牌子”?
“也不是,貼了他們技術員頭像的才是”。
耿直,有一說一。
在水産區旁,一間專賣豬肉周邊制品的店鋪,老闆也坦誠,他們家的貨隻是中上等級的品質。“賣鹵肉拌菜的都買精品的”。
散客會自己買些淺煮過的豬頭、豬耳等回家再加工。
更在乎性價比,精打細算過日子,怎麼省錢怎麼來,尤其在以老小區為基礎形成的菜市場裡,顧客的購買心理都大同小異。
這也是顧客們更加偏愛和八裡莊菜市場隻隔了一小段距離的師友路的原因之一。街兩側,多臨時攤販,活躍期主要集中在上午,物價總體低廉。
在很多人看來,完整的八裡莊菜市場,除了大棚外,必須還包括以師友路為代表的露天沿街菜市。
整個露天菜市部分,以桃溪路的一部分、師友路和聖合巷為主。各家攤販租一間老小區的門面,找一個角落,占據一塊地方,各憑本事攬客。
并非臨主路的背街小巷,對交通的影響有限。小區老舊,樹木茂盛,攤販紮堆,人頭攢動中,仿佛來到某個縣城的老街,每走一步,都像是熟人和熟事。
賣麥芽糖的太婆,一定要給買麥芽糖的太婆抹去幾毛錢的零頭,買的太婆偏偏不肯,是多少給多少。
兩人為此一陣拉扯,各有各的堅持,“說給你優惠就優惠,我們做生意全靠老買主”。
麥芽糖幫助泡菜水避免生花,這是在菜市場才學得到的生活小經驗。
栀子花怎麼養才開得出,轉角處售賣的小哥最懂。
一位嬢嬢又來照顧小哥的生意。甚至幫忙拉客。
“每年他都在賣……他的栀子花要香些”。新手怕花苞開不出。“拿水泡幾分鐘,花瓶中的水沒過枝幹。”
還怕不開?“晚上拿個塑料袋給它套起”。嬢嬢很開心,也很信任小哥,“都是他教的”。
某種程度上,菜市場中的相互信任,熟人之間的互動,令人着迷。當然,最刺激人的,還是豐富的果蔬和肉蛋。
現包的鮮肉大粽,食材的光澤,見過世面的嬢嬢也挪不動步,吞了無數口水。
整個師友路有三四家售賣粽子的。
以靠近小學一側的這家陣仗最大。至今已售賣五六年,起先自己吃,旁人覺得不錯,又多了新的生意。
粽子之外,旁邊的冰糕鋪子和小賣部,都屬于同一家。粽子隻在端午前夕短暫售賣,鮮肉大粽,每隻售價5元。
老闆很驕傲,遠在馬鞍北路的太婆都要特地前來。馬鞍北路,一直是成都最著名的粽子銷售一條街。
不賣粽子的時候,做啥呢?“耍三”。
八裡莊有名的晶晶友味,白面饅頭,紅糖饅頭,顧客排班站隊,總是一大口袋地買。
顧客買完,順帶問一嘴,“你們和萬年場那家是不是同一家”。一元一隻的大白饅頭實惠,紅糖饅頭隻貴五毛,香甜松軟。不僅是早飯,還是晚餐的主食。
營業多年的青椒雞,雷打不動地每周二店休。初次前去,大門緊鎖,吃不到,就是吃不到。
正對面的蟠龍烤鴨還開着,資格一樣老,顧客見人拍照打探,會覺得稀奇,“這有啥好拍的”,都是吃慣買慣的老顧客,習慣了好,不覺得好得有多驚豔。
八裡莊菜市場,再好吃,再有名的店,在當地人心中,不過是日常,随時觸手可得。這是相當令人羨慕和眼紅的事情。
在四季春卷,我買了些酸辣口味的胡豆。其他菜市少見的種類,在八裡莊菜市場,好幾家都在賣,是常客。
胡豆是漬胡豆的做法,又有點像怪味胡豆。幹胡豆泡發後,又過油,形成酥脆的口感,下稀飯最合适。
當我發現攤位上還插着一束栀子花,“朋友送的”。紅油中的清新脫俗,讓人相信,菜市場再嘈雜,生意再不如以往,生活的小情小調始終還存在。
收拾完台面,老闆娘又拿起噴壺,在門口灑水,維持餐飲服務行業的整潔和體面。
甚至,你還能在菜市場的小街上發現一間畫廊。
一位畫家未将自己的房屋出租,而是利用其,為周圍的居民和朋友提供繪畫和藝術交流的空間。開門期間,人人都可以進去參觀。
逛菜市場,順便看個畫展,成都人就是這麼小情小調。
總有溫柔的細節等人一次次發現。但很有可能,等不到我逛800次,八裡莊菜市場便将迎來搬遷和改造。時不時,有人在問,它什麼時候拆。
上個世紀六七年代,擁有成都最大物流集散地的八裡莊,聚集數量龐大的人口。鐵路交通的便利,使得八裡莊擁有衆多批發市場。
八裡莊糧食批發市場、八裡莊果品市場……以及八裡莊菜市。他們中的大多如今都淡出視線,隻剩下一個八裡莊菜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