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脾湯
輔行訣五髒用藥法要
補脾湯
補脾湯病證文并方
脾病者,虛則身重,苦肌肉痛,足萎不收,胻善瘈,腳下痛。
邪在脾,則肌肉痛,陽氣不足則寒中腸鳴,腹痛;陰氣不足則熱中善饑,皆調其三裡。
陶雲:脾德在緩。故經雲:以甘補之,辛瀉之。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
小補脾湯
治飲食不消,時自吐利,吐利已,心中善饑,無力,身重,足萎,善轉筋者方。
人參 甘草炙 幹姜各三兩 術一兩
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日三。
若臍上築築動者,去術,加桂四兩;腹中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吐多者去術,加生姜三兩;下多者,還用術;心中悸者,加茯苓一份;渴欲飲水者,加術至四兩半,腹疼者加人參一份﹔寒者,加幹姜一份。
小補脾湯案
【案一】慢性結腸炎
段某某,男,58歲,2012年4月18日就診。
主訴:慢性腹瀉十餘年,日數次,治之不愈,每天用止瀉藥維持,腸鏡示:慢性結腸炎。
症見:身體消瘦,乏力,面色晦暗無澤,皮膚幹皴,嗜饑,時有幹嘔,腹軟,臍上築動,舌光嫩質瘦色淡,無苔,雙脈浮虛而數,脾腎虛寒,消化輸布紊亂、拟小補脾湯:
人參切,25g 甘草炙,25g 幹姜25g 白術10g
上四味,以水1500ml,煮取500ml,溫分三次,一日服。
4月24日再診:大便仍一日數次,幹嘔停止。
因外出打工,遂将上方改為蜜丸,每丸重12g,每次一丸,一日三次,連服一個月。再次複診時,判若兩人,體重增加,面有光澤,體力恢複,大便正常。
按:段某某系幾十年的建築工人,經常風餐露宿,脾陽受損,導緻腹瀉,久治不愈。病初期隻是大便次數多,飲食與消化無不良反應。由于長期服用抗生素類藥物,緻使菌群紊亂,出現消化不良。将小補脾湯改為丸藥長期服用,慢性結腸炎治愈,未再複發。
【案二】反流性胃炎
張某,女,58歲,2002年3月7日來診。
經常食不下,腹中脹滿,水走腸間噜噜有聲,倒飽吞酸,長期服用奧美拉唑維持。某醫院胃鏡示: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腸炎。
現症:消瘦乏力,肌膚幹皴,津液不足,吞酸氣噫。舌質光剝無苔,脈細數。氣血虛弱,脾胃虛寒。拟小補脾湯:
人參20g 甘草炒20g 幹姜20g 白術10g
上四味,以水1600ml,煮取600ml,溫分三次,一日服。
3月14日複診:服上方七副後,食欲有增,脹痛減輕,效上方加蘇葉15g,繼續服用,二十副藥服完,病愈。
按:反流性胃炎,吞酸嘈雜,胃腸功能失調,補脾湯補氣健脾,增強胃腸功能,暖胃祛寒,氣足胃腸功能複常,病随愈。
小補脾湯祛寒邪,補腸胃之虛弱。脾主腐熟水谷,輸布津液。
《輔行訣校注講疏》雲:“人參力厚氣醇,味甘質潤,能除痞滿以助消磨,補中而止善饑,健脾以運化水谷精微,以濡養肌肉筋脈,故為方中之主藥。”炙甘草為臣,脾之用味,佐人參修複元氣;幹姜辛開溫散,伍人參驅寒邪以建脾土,化生營養;白術為使,脾之化味,佐參、姜、草滲濕補氣,四味藥組成補脾湯,慢性腸胃炎得愈。
【引證方】
《古康平本傷寒論》理中丸:霍亂,吐利頭痛發熱,身疼痛,熱多欲飲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
大病瘥後,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當以丸藥溫之,宜理中丸。
人參 幹姜 甘草炙 白術各三兩
上四味,搗篩,密和為丸,如雞子黃許大。以沸湯數合,和一丸,研碎溫服之,日三四,夜兩服。
腹中未熱,益至三四丸,然不及湯。湯法,以四物依兩數切,用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三服,若臍上築者,腎氣動也,去術,加桂四兩,吐多者,去術,加生姜三兩,下多者,還用術,悸者,加茯苓二兩,渴欲得水者,加術,足前成四兩半,腹中痛者,加人參,足前成四兩半,寒者加幹姜,足前成四兩半,腹滿者,去術,加附子一枚,服湯後,如食頃,飲熱粥一升許,微自溫,勿發揭衣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