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中考生區别欲揚先抑和對比這兩種寫作手法
文/張明霞
這次初三月考,記叙文閱讀考的是台灣畫家奚淞的《母親的花園》,有一個考題是:本文寫母親主要運用了什麼寫作手法?其作用是什麼?
很多學生答成了欲揚先抑。
其實應該是對比的手法。
第二段内有對比:從前,母親的手靈活而優雅,煮出過精緻的菜肴,織出過漂亮的毛衣。現在,她兩手竟無事可做,一支煙接着一支煙,隻有為母親折紙錢的時候,才又活起來,看着銀亮的冥紙在她手上靈巧轉動,瞬間成了平整的元寶。(從前母親的靈活優雅的手和父親剛去世時母親無事可做抽煙的手作對比,無事可做抽煙的手和一折紙錢就活起來的手作對比。)
前文後和後文有對比。父親去世後母親的呆滞了無生趣和學畫畫後的淡雅趨于燦爛的精神世界作對比。
什麼叫欲揚先抑?詞語解釋為:要發揚,先控制、壓抑。一般來說,先表達對事物或人的不滿之情,然後,慢慢改變了看法,形成極大的反轉效果。“抑”,指按下、貶低;“揚”指褒揚、擡高。明霞覺得,是以作者的情感投射從“抑”到“揚”而自然地引起讀者的共鳴。
比如,楊朔的《荔枝蜜》:我總不大喜歡(回憶被蜜蜂蟄)——覺得蜜蜂可憐,原諒它——每逢看見,感情上疙疙瘩瘩——從化看蜜蜂辛勤采蜜,吃荔枝蜜,動了情,想去看看一向不大喜歡的蜜蜂——看了并聽養蜂員說蜜蜂之後,覺蜜蜂是可愛的小生靈,勤勞,高尚——夢見自己變成蜜蜂。
再看《白楊禮贊》中的欲揚先抑。先寫白楊生長的自然環境,氣勢宏大,緊接着該是雄偉壯觀的主角景物出場吧?作者不,他接下來這樣寫:
然而同時你的眼睛也許覺得有點倦怠,你對當前的“雄壯”或“偉大”閉了眼,而另一種的味兒在你心頭潛滋暗長了——“單調”。可不是?單調,有一點兒吧?(抑)
然而刹那間,要是你猛擡眼看見了前面遠遠有一排——不,或者隻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聳立,像哨兵似的樹木的話,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緒又将如何?我那時是驚奇地叫了一聲的……(揚)
作者在有意地先按下貶低,再褒揚擡高,而讀者随作者自然地共鳴。
明霞覺得,對比,傾向于客觀的呈現。作者展示,讀者感受而已。
比如,《範進中舉》中的對比,胡屠戶在範進中舉前後對範進态度的對比,衆鄉鄰及張鄉紳在範進中舉前後對範進态度的對比。
再如,《曹刿論戰》中的對比,鄉人和曹刿對戰争處置态度的對比,曹刿和魯莊公在備戰觀和作戰式上的對比。
再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對比,秦王和唐雎兩種人物、兩種思想和行為的對比。
請同學們體會一下,是不是這樣的?
2016年12月22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明霞文字原創,歡迎轉發,如無授權,拒絕轉載!
更多内容,請關注雨挽日月當長弓
個人mingxia13545447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