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教育
/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電子版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電子版
更新时间:2024-10-08 08:22:49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電子版?關于《論語》:《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作品,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重要經典,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幹章,不相連屬其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内容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例如,如何立身行事,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電子版?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電子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文化文學知識)1

高中語文選擇性必修下冊電子版

1. 《子路、曾析、冉有、公西華侍坐》 《論語》

關于《論語》:《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語錄體作品,全面反映了孔子的哲學、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儒家重要經典,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幹章,不相連屬。其與《大學》《中庸》《孟子》合稱為“四書”。内容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例如,如何立身行事,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資料。

關于語錄體:古代散文文體的一種。常用于門人弟子記錄導師的言行,偏重于隻言片語的記錄,短小簡約,不重文采,不講求篇章結構,也不講求段落、内容間的聯系。其特點是觀點鮮明,思想内容深刻;篇幅簡短,内容精煉。

關于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評家。被尊為“至聖先師”、“萬世師表”。他所删修的魯國史書《春秋》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曆史著作。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禮”與“仁”,主張“為政以德”,用道德和禮教來治理國家。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之風,其“有教無類”的教育思想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其他知識:

子路即仲由,字子路。曾皙,名點,字子皙。冉有,即冉求,字子有。公西華,名赤,字子華。②千乘:周制,國家有事,諸侯出車千乘,故以“千乘”為諸侯國或諸侯的代稱。春秋後期,千乘之國是中等國家;戰國時期,諸侯國小者稱“千乘”,大者稱“萬乘”。乘,古時一車四馬為一乘。春秋時期,一輛兵車,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③師旅:指軍隊。古時兩千五百人為一師,五百人為一旅。④宗廟:是天子、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處所。古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

⑤會同:古代諸侯朝見天子的通稱。會,諸侯在非規定時間朝見天子。同,諸侯一起朝見天子。⑥端章甫:穿着禮服,戴着禮帽。這是做小相時的穿戴。端,古代的一種禮服。章甫,古代的一種禮貌。⑦相:諸侯祭祀或會盟、朝見天子時,主持贊禮和司儀的官。⑧冠者:成年人。周代男子在二十歲時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女子十五歲時行笄禮,表示成年。⑨饑馑:泛指饑荒。饑,指谷物不熟;馑,指蔬菜歉收。⑩莫春:即暮春,每年農曆三月。11童子:少年,未成年的男子。12舞雩:台名,是魯國求雨的壇,在今山東曲阜。雩,求雨的祭祀儀式,伴以樂舞,故稱“舞雩”。

《齊桓晉文之事》 《孟子·梁惠王上》

關于《孟子》:《孟子》記錄的是有關孟子重要思想的言論。全書分為《梁惠王》《公孫醜》《滕文公》《離婁》《萬章》《告子》《盡心》七篇。南宋時,與《大學》《中庸》《論語》合稱為“四書”,成為後世(如明清兩代)科舉考試八股文的取材依據。《孟子》作為一部儒家經典,宗旨宏遠、邏輯清晰、氣勢磅礴、語言生動,不僅使孟子在當時即享有雄辯家的盛譽,而且對後世政論、文學的發展,也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關于孟子: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輿,鄒(今山東鄒城東南)人,戰國時期思想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亞聖”,與孔子并稱“孔孟”。他繼承孔子的學說,提出“仁政”、“王道”,反對“霸道”的主張。孟子認為人性本善,把倫理與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政治的根本。

其他知識:①春秋五霸:春秋時期諸侯中勢力最大的五個諸侯盟主。通常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公。②釁鐘:古代新鐘鑄成,宰殺牲口,取血塗鐘行祭。③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④商賈:古代對商人的稱呼,釋為行商坐賈,即行走販賣貨物為商,坐着出售貨物為賈。泛指做買賣的人。⑤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後泛指學校。殷代稱序,周代稱庠。到漢代,最高一級學校叫“太學”,後來改為“國子學”“國子寺”或“國子監”。⑥孝悌:善事父母為“孝”,敬愛兄長為“悌”。⑦海内:古人認為中國四面環海,故稱國境以内為海内,也就是天下的意思。⑧寡人:即寡德之人,意為“在道德方面做得不足的人”,是古代君主、諸侯對自己的謙稱。古代諸侯夫人也有自稱寡人的。自唐以後,少有自稱寡人者。

《庖丁解牛》 《莊子·養生主》

關于《莊子》:又稱《南華經》,是莊子及其弟子、再傳弟子等所作,成書于戰國時期。今存33篇,其中内篇7篇,外篇15篇,雜篇11篇,一般認為内篇為莊周所作。《莊子》是繼《老子》之後體現道家學說的一部極其重要的作品,文筆汪洋恣肆,富有想象力和浪漫主義色彩,想象奇特豐富,善用寓言。其寓言包含了豐富的辯證法思想。

關于莊子:莊子(約前369—前286),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人。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他繼承并發展了老子的思想,為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老子并稱“老莊”。莊子對當時的社會變革抱着無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揚并追求一種完全恢複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他的散文善于運用寓言和比喻說理,構思巧妙,描繪生動,想象奇特,文筆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義的藝術風格,對後世文學産生了極大的影響。

其他知識:①庖丁:名為“丁”的廚師。古代對一些以技藝為職業的人,稱呼時常在名前面加一個表示職業的字,如“庖丁”“師襄”。一說即廚師,“丁”指從事專門勞動的人。②《桑林》:傳說中商湯時的樂曲名。③《經首》:傳說中堯時的樂曲名。

2. 《燭之武退秦師》 《左傳》

關于《左傳》:《左傳》是我國第一部詳細完整的編年體曆史著作,亦稱《左氏春秋》《春秋左氏傳》,為“十三經”之一,主要記載了東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各國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也較為具體地描繪了重要人物的生活瑣事,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狀況和社會面貌。其和《公羊傳》《谷梁傳》一起被稱作“春秋三傳”。

關于編年體:編年體,是我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年代為線索編排有關曆史事件。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編排史實,是最早也是最簡便的編寫曆史書籍的方法。《春秋》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編年體史書,《資治通鑒》是我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關于左丘明:《左傳》的作者,相傳是魯國的史官左丘明。因其家世代為左史官,所以人們尊其為左丘明。左丘明知識淵博,品德高尚,孔子言與其同恥。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太史司馬遷稱其為“魯之君子”,尊稱其“左丘”。後世或稱其為“文宗史聖”“經臣史祖”,或譽其為“百家文字之宗、萬世古文之祖”。

其他知識:①侯、伯: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是中國古代社會的政治等級制度之一。先秦爵制,與世襲的宗法、分封等制度互為表裡,爵位往往就是政治權力的标志。秦以後的爵制(分為賜爵與封爵),與先秦爵制的性質有所不同。爵位不具備行政職能,主要用來确定皇親、功臣世襲的政治名位和經濟權利。②執事:辦事的官員,文中代指對方(秦穆公),表示恭敬。③盟:兩國或兩國以上相互約定協同辦事稱“盟”。會盟時一般要殺牲、歃血(古代舉行盟會時飲牲畜的血),并宣讀盟書,對天發誓。國家遇急難時,諸侯間臨時約定會見,舉行盟禮,共同約定,相互援助,稱為“會盟”。④秦晉:春秋時,秦晉兩國國君幾代都互相通婚,後用“秦晉”指兩姓聯姻,有成語“秦晉之好”。

3. 《鴻門宴》 《史記·項羽本紀》

關于《史記》:《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曆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曆史。《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曆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勳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還被認為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關于紀傳體:中國古代史書體裁名稱之一。由本紀、表、志、列傳等組成,而以本紀和列傳為主要組成部分,故名。創始于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此後曆代皇朝史撰述均采用這種體裁,其中“二十四史”被後世稱為正史。本紀用以叙述帝王事迹,實為編年紀事形式;表用以統系年代、世系和各類人物;志另有書、意、典、錄等名稱,用以記載各種典章制度;列傳之中還包括世家、載記等名目,用以記載各種人物、少數民族以及外國事件。紀傳體的優點是便于表述社會曆史發展大勢和各項典章制度,全面反映社會政治、經濟、文化、民族等各方面情況,深入考察各階級、階層人物的活動,紀事内容比較豐富。缺點是紀事分散于紀、表、志、傳各部分,難于完整地叙述曆史事件的全過程,不易表明曆史事件之間的因果聯系。

關于司馬遷: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不可考),字子長,生于龍門(西漢夏陽、即今陝西省韓城市,另說今山西省河津市),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散文家、思想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曆史之父。代表作《報任安書》《悲士不遇賦》《史記》等。

其他知識:

①左司馬:官名,将軍下面的屬官,參掌軍政。司馬,相傳商代已置,西周為“三公”之一,掌管軍政、軍賦與馬政,後世司馬則職權大小不定。②關中:函谷關(在今河南靈寶東北)以西,今陝西一帶。文中泛指戰國末期秦之故地。③山東:崤山以東,泛指東方六國之地。崤山,位于河南西部,是秦嶺山脈東段的支脈。古代将其與函谷關并稱為“崤函之塞”,因地勢險要,這裡自春秋時期就發生過多次重大戰役,如崤之戰。

④望氣:古代方士的一種占候之術,據說“真龍天子”所在的地方,天空中有一種異樣的祥雲,方士能夠看出來。⑤季父:叔父。古代兄弟或姊妹間長幼排序為伯(或:孟)(老大)、仲(老二)、叔(老三)、季(老四)。⑥河:古代專指黃河。“将軍戰河北,臣戰河南”的“河北”“河南”即黃河以北、黃河以南。⑦古代座次安排:古代建築通常是堂室結構,前堂後室。在堂上舉行的禮節活動是南向為尊。皇帝聚會群臣,他的座位一定是坐北向南的。因此,古人常把稱王稱帝叫作“南面”,稱臣叫作“北面”。室東西長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東,其次是坐北面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東面西。

⑧亞父:對對方的尊稱,意為僅次于父親。亞,次,次于。⑨跽:長跪,兩膝着地,上身挺直。古人席地而坐,兩膝着地,臀緊貼雙足跟上,謂之“坐”;兩膝着地,臀與雙足跟保持一定距離,謂之“跪”。10參乘:即“骖乘”,古時站在車右陪乘或擔任警衛的人。11再拜:拜兩次,古代一種較重的禮節。12大将軍:先秦、西漢時是将軍的最高稱号。如漢高祖以韓信為大将軍,漢武帝以衛青為大将軍。魏晉以後漸成虛銜而無實職。明清兩代于戰争時才設大将軍官職,戰後即廢除。13豎子:罵人的話,相當于“小子”。14相:在國軍之下輔助國君處理政務的最高官職。商代叫尹,春秋叫卿,秦朝稱丞相,唐宋以後稱宰相,明太祖廢丞相,後世不設。15左尹:楚國官名,令尹之輔佐。令尹,楚國執掌軍政大權的長官,相當于丞相。令尹的助手分為左尹和右尹,左尹地位略高。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