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曆二三月間,正是一年中最美麗的季節,萬物欣欣向榮,遍地姹紫嫣紅,而村野田間,尤能感受到這浪漫的春光之美。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莺亂飛,還有那三三兩兩放學歸來的兒童”這一切都被閑居鄉村的詩人捕捉到,用細膩的筆觸為我們刻畫出一幅生機盎然的“春日村居圖”。
《村居》
清·高鼎
草長莺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
高鼎這首《村居》可謂無人不知,這首詩落筆明朗,用詞洗練。全詩洋溢着歡快的情緒,給人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高鼎是清代後期詩人。字象一,又字拙吾。其人無甚事迹,其詩也多不合那個時代,一般人提到他,隻是因為知道他寫了一首有關放風筝的《村居》。足見此詩的影響力。
現代作家、詩人孫朝成評價高鼎的這首詩說,這首詩以輕快的筆調寫出兒童放風筝的自由與快樂的情景,詩人的快樂與兒童的快樂在詩裡交融,讓人讀來十分輕松。所以這首詩可以突出重圍,入選小學課本,成為當代學生的啟蒙詩詞之一。
雖然中國曆史上寫農村生活的詩詞不勝枚舉,但簡簡單單、平平淡淡的生活就是最美的詩。
讀完這首無人不知的《村居》,我們再來讀另一首同樣經典但卻鮮有人知的《村居》。相比較高鼎詩中充滿的勃勃生機和無限童趣;張舜民這首《村居》則滿是安甯祥和、恬淡溫馨。
《村居》
宋·張舜民
水繞陂田竹繞籬,榆錢落盡槿花稀。
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
張舜民是北宋文學家、畫家。詩人陳師道的姊夫,蘇東坡的好友。
這首詩刻畫的是農村秋日黃昏的小景,流水環繞着水田,籬笆外種滿了綠竹;榆錢已經落盡,槿花也變得稀疏。夕陽西下,牛背上沒有牧童騎卧,隻帶着成對的烏鴉,漫步在回村的小路。
詩人本身就是一位畫家,所以全詩充滿畫意。在題材選取上,農家的情況,見諸于詩的已經不計其數,很難寫出新意來。這首詩采用遠近交替的寫法,前兩句是具體描寫村居,後兩句是從村居以外來描寫村居,重在對場景氣象的渲染烘托,以大特寫的手法,提供帶有暗示性的畫面,實現了後來居上的效果。
在寫作手法上,前兩句直接寫靜,後兩句是動中顯靜,在同一畫面上配合得很和諧。“夕陽牛背無人卧,帶得寒鴉兩兩歸。”也是流傳千古的名句。整個畫面沒有一個人,雖然是寫動,但節奏很緩慢,表現出大自然安甯祥和的氣氛,給人以恬淡溫馨的享受,充分體現了作者的審美觀。讀着這詩,很自然地令人想到《詩經》所寫的“日既夕矣,羊牛下來”那幅原始的自然美的風光來。
牛背上站着烏鴉的情況,錢鐘書《宋詩選注》指出同時人詩中也有,如蘇東坡兒子蘇邁詩“葉随流水歸何處,牛帶寒鴉過别村”,賀梅子詩“水牯負鸲鹆”。但張舜民把這一景象與整詩所表現的境界融成一片,所以更為成功。
這兩首《村居》,你更喜歡哪首?這樣的村居生活讓你向往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