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周邊的朋友抱怨:“孩子小時候不學習,現在什麼也不會”、“自己年輕時不想上學,現在隻能給人打工,受老闆氣”……正好這兩天看到一篇新聞,97歲的老頭兒獲得了諾貝爾獎。他是怎麼做到的呢?一起分享。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2019年10月9日,諾貝爾化學獎分布給了上面三個人,其中照片中最左邊的那個人叫Goodenough,直譯過來就是“特别好”,今年已經97歲,是有史以來獲得諾貝爾獎年齡最大的人。
這位“特别好”教授的大半生過得都“特别不好”,1922年出生,在美國農村長大,父母的感情不好,動不動就吵架、打架,還把氣都撒在了“特别好”身上。1940年考上了耶魯,但因為爸爸不喜歡他,隻給了他35刀學費及生活費(當時一年學費要900刀),“特别好”就隻能當家教掙錢供自己上學。因為他從小患有未得到診斷的閱讀障礙症,所以文學這條路隻能放棄,他選擇了數學。
1943年拿到數學學士學位。畢業後想參軍開飛機打小日本去,卻被分配到了太平洋島上當了一個氣象兵。他心想:好好幹,将來當個氣象學家也挺好。沒想到,二戰結束後,一封電報發來,把他安排去芝加哥大學進修。那就安心學好物理,将來在物理界發展吧。但卻又被一名叫辛普森的教授宣判:“我實在不明白你們這幫退伍兵,這麼大年紀還要來學物理,你們難道不知道任何一位物理巨擘早已在你們這個年齡完成了恢宏一擊嗎?”
“特别好”很沮喪,但很幸運遇到了一位好導師——諾貝爾獎得主,穩壓二極管發明者齊納,
齊納跟他說:“人的一生隻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找到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把它解決掉。”
這句話就像佛祖顯靈一樣,讓“特别好”醍醐灌頂,于是他選擇了凝聚态材料研究,從此這輩子再也沒離開過。
24歲到57歲,專心研究的那幾年,也遇到了很多倒黴事,比如:項目經費被砍掉,四處籌錢,四處碰壁。
54歲那年,自己研究钴酸锂,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可充電锂離子電池(當時賺得盆滿缽滿,卻沒有給他一分錢)。
75歲那年,又發明了一個新材料——磷酸鐵锂。造價和穩定性比钴酸锂高一大截,這玩意兒的出現,催生了“可攜帶便攜電子設備”的誕生。锂電池的出現,才有了相機、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車等可移動便攜電子設備。
到2012年,已經90歲的老頭兒,突然又要研究“固态電池”,他說:“電動汽車在價格競争上,仍就無法與内燃機車抗衡。當太陽能和風力發電時,電力必須被立即使用,否則就會永遠消失。這意味着世上還沒有一種經濟的固定式電池可以存儲電能。世界需要一枚超級電池。我就想研究這個。”
很多人都勸他:“你都90歲了,還折騰什麼呀,好好安享晚年吧。”
還有一些人嘲諷他:“都90歲了,還能做出什麼呀?”
但“特别好”卻傲嬌地說:“我隻有90歲,老子還有的是時間。”
正因為他的堅持,因為锂電池對社會的卓越貢獻,2019年10月9日, “特别好”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
”特别好”教授的一生,非常富有傳奇色彩,也充滿了啟迪性。如果當初他聽了辛普森的宣判:“這個年紀還研究什麼物理?”那他這輩子就完蛋了。所幸他聽取了齊納的忠告:“人的一生隻有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是找到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把它解決掉。”所以他默默堅持,他成功了。
他的一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生永遠沒有太晚的開始,對于一個真正有所追求的人來說,生命的每個時期都是年輕的、及時的”。
很喜歡他的那句話:“我隻有90歲,老子還有的是時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