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官網截圖
繼上個月國家統計局通報吉林白城等地在經濟普查數據造假之後,又有雲南兩縣“踏進同一條河流”。5月28日,國家統計局官網發布關于雲南省紅河州泸西縣和建水縣經濟普查違法案件的通報。
根據通報,兩地規模以上工業、固定資産投資普查數據嚴重失實;當地經普辦都曾通過召開工作培訓會議等方式,指使、授意企業按照指定的數據填報四經普報表。
在統計造假曝光基本實現常态化、制度化的今天,這兩個縣對統計數據“動手腳”的醜聞被曝光,不算太讓人意外。更值得關注的,是其頗有“創新”意味的造假伎倆。
一是涉及的部門多。既有與經濟普查直接相關的縣工信局,也包括與經濟普查聯系不太緊密的教體局、農科局等“邊緣”部門。
且不同部門各有分工:泸西縣工信局要求企業按照給定的增速或數據填報;教體局則是負責編造并代填代報四經普固定資産投資項目數據。
不同部門間如此協作明顯、“各顯神通”的統計造假生态,也是種啟示:經濟普查不能低估一些部門和地方造假的動力,根據不同領域和部門的特點,還應對數據造假予以針對性的防範、排查。
二是政府部門不僅自己造假,還變着花樣直接幹預企業數據。目前推行的企業“一套表”統計方式,本就是為了壓縮造假空間,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無論是此前通報的白城,還是這次查處的泸西縣和建水縣,都存在以不同方式插手企業數據申報的惡劣現象。除了直接指使企業按要求申報,建水縣工信局還以“調研”名義幹預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普查數據,可謂“軟硬兼施”“明暗雙修”。
這也發出了警示:在改進統計方式之外,還應探索建立企業數據申報與政府變相幹預的“防火牆”。這實質也是厘清政府與市場關系的應有之義。具體來看,或許可以更大力度地鼓勵社會舉報——此前對白城的通報中,就提到是“根據群衆舉報線索”。
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客觀、真實的統計數據,對于确保國家經濟決策的科學性、準确性尤為重要。這也直接對應着各級政府的公信力、作風問題,負面影響不容低估。而一項工作的重要性必須與責任承擔相匹配。
近年來,國家統計部門多次強調要“嚴懲統計造假”,并且在通報違規情況及完善相關制度上,都有明顯加碼。但就現實而言,統計領域的弄虛作假多發與責任追究上的不确定性和不夠嚴厲,還是構成一定的反差。
例如上個月,國家統計局對青海省多地統計違法案件的通報中,有這樣一個細節:早在去年2月就已将相關案件移送地方,但截至今年3月底,仍未接到該案件全部責任人處分處理的書面結果。
此次通報中提道,“建水縣委和縣政府主要負責人提供虛假情況,嚴重阻礙統計執法監督檢查,有關部門毀棄相關證明和資料,造成嚴重後果。”地方政府主要負責人親自“助力”統計數據造假,性質顯然更惡劣,希望追責不會含糊。
統計造假禁而難絕,與個别地方“官出數字、數字出官”的畸形考核傾向,但就現實而言,統計造假追責的模糊化,也大大弱化了部分官員和機構對統計數據真實性的敬畏。當一些地方政府的統計造假之手已肆意伸向企業,是該讓問責機制長出牙齒了。
□任然(媒體人)
編輯 孟然 校對 陸愛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