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解讀《聊齋志異》讀後感的時候,用到了“二三其德”這則成語,二三其德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不夠專一,三心二意的意思。故事中,狂生耿去病,家中本來已有了妻子,可看到青鳳姑娘的美貌出衆之後,明知道青鳳姑娘是狐狸精,依舊想盡辦法,明裡暗裡一起下手,勾引追求青鳳。
在這樣的故事情節之下,難免使人會想到“朝三暮四”這則成語。然而,細細品味的話,其實這裡,是不适合用“朝三暮四”這則成語來形容耿去病的品行的。
“朝三暮四”這則成語,出自《莊子-齊物論》,成語的典故故事大家都很熟悉,養猴子的老人,給猴子喂果子,原本是早上四個、晚上四個,老人覺得喂多了,就跟猴子商量,早上三個,晚上四個行不行,猴子們不答應,老人又說,那早上四個,晚上三個好不好,猴子們一聽早上增加了一個,根本沒有考慮晚上會少一個果子,就都欣然答應了。
從這則寓言故事的本意來理解,“朝三暮四”這一則成語,形容的是看待問題不全面,隻片面的根據某一個條件的變更,就武斷地做出決策的行為,不能夠整體的看待事物全貌,不能綜合評估事情整體的寓意。
可惜,在後來的流傳中,人們卻更願意根據成語的字面意思,将成語理解成了反複無常、做事情沒有長性、不能夠堅定态度的意思,更進一步,引申成了做人的興趣不夠專一,心态比較分散,尤其是在男女情感方面,過于貪心、不能專一的意思。單憑字面意思,就将“朝三暮四”,與“朝秦暮楚”、“朝雲暮雨”等看起來比較類似的成語的意思混淆了。
由此可見,我們現在經常說的“朝三暮四”,已經與成語本身出處的原本含義,基本不着邊際了,我們現在所說的“朝三暮四”,已經不是這則成語本身希望闡述的觀點寓意了。是我們,隻根據字面意思,以及自己關聯的其他成語,就錯誤地解讀了成語本身的含義,我們這種片面的、隻看字面就胡亂猜測、而不考慮成語本身真正含義的理解,才是真正的“朝三暮四”的理解方式。
當然,現如今,被我們錯誤理解,錯誤使用的成語、詞彙,甚至民諺、俗語,還有很多很多,有的時候,隻是因為某些地區的方言表達方式不同,就錯誤地将一則成語、民諺的意思,進行了錯誤解讀的更廣泛的傳播。
個人認為,在我們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類似這一類的錯誤解讀,應該盡量避免,盡量保持傳統文化漢語文化的原貌、本意,是我們每位公民理所當然的義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