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0 09:00 | 浙江新聞客戶端 | 記者 王豔瓊
現場十分危險!溫州媽媽熊女士這邊還在生孩子,那邊剛出生的寶寶已經被擡進了手術室。原來,寶寶換有天生畸形,腸子和肝髒長在了肚子外。日前,溫州市婦女兒童醫院5大科室15名醫護人員聯合開展了這場“産房手術”,經過約1個小時的努力,将患兒裸露的腸管、肝髒等順利“塞回”。目前,患兒還在進一步治療。
不孕媽媽好不容易懷孕
産檢時發現寶寶臍膨出
對于30歲的熊女士來說,此次成功分娩特别不易。今年2月底,懷孕27周的熊女士來到溫州市婦女兒童醫院,找産科專家張紅萍求助。她表示,自己有着十年不孕不育的經曆,這次好不容易做了試管嬰兒,寶寶卻查出了問題。
經過産檢B超顯示,熊女士懷的是雙胎,其中一名胎兒有先天性臍膨出,但是該胎兒位置位于另一胎上方,無法人工終止妊娠。羊水穿刺結果顯示,雙胎均沒有染色體畸形。張紅萍覺得,出生後立即開展外科手術,也許還可以補救。
于是,一場特殊的“産房手術”醫護小組快速集結。由該院醫務科牽頭,婦産科、小兒外科、新生兒科、麻醉科、護理組五大科室15名醫護人員主動參與,全面進行術前評估讨論,對孕婦進行充分檢查,并制定手術方案。
臍膨出的胎兒大部分腸管裸露外,甚至肝髒也長在腹腔外,死亡率高達35%-50%,如果出生後擇期手術,就會有感染的危險。醫護小組給出意見,産婦要保胎至足月,以降低手術風險,而且剖宮産後即刻進行臍膨出分期修補術。
“絕大多數家庭碰到類似情況,會選擇在孕期終止妊娠,但事實上,像這樣的孩子,經過産前個體化管理與精準治療,沒有染色體畸形,治愈成功率高達60%以上,孕媽媽們不要輕易放棄。”張紅萍說。
多學科協作開展手術
外露器官成功“塞回”
這周,熊女士終于懷孕足月,住院準備手術。5月8日上午,醫院5大科室15名醫護人員合作默契,一場“産房手術”随即開始。
首先,産科醫生團隊先進行剖宮産手術,兩張新生兒台準備就緒。伴随着兩聲啼哭,醫護人員将胎兒小心取出,超聲科主任對臍膨出患兒立即進行心超檢查,發現其心髒有輕微的室間隔缺損,但不會影響手術。緊接着,麻醉醫生對其進行插管麻醉,護士長為其進行初步複蘇氣管插管,快速建立靜脈通道。随後,患兒被轉入隔壁的手術室。
眼前,孩子原本應在腹腔内的小腸、肝髒全部外露,在腹腔外被一層薄膜似的囊膜組織包裹成一個球形。初步複蘇氣管插管并予快速建立靜脈通道,小兒外科醫生小心翼翼地剝離掉包裹着肝髒和腸子的囊膜,然後把腸管輕輕地放回孩子的腹腔内。
小兒外科主任周健介紹,由于膨出物太大,一次手術無法全部放回,術中醫生還用矽膠帶造人工腹膜,利用重力幫助其肝髒慢慢納回到腹腔内,并對腹壁缺損部位進行縫合修補。
産房“塞回”手術約一小時完成。術後熊女士回到了病房裡,臍膨出寶寶被送進了新生兒科進行後續治療,包括呼吸支持、抗感染等。據介紹,患兒肝髒全部納回腹腔大約還需要2-3周時間,屆時還需要進行二次手術修補。
醫院方表示,類似産房外即時新生兒外科手術省内也不多見,本次成功手術,也是作為婦女兒童醫院,對保障母嬰與防治出生缺陷多學科合作典範,有了兒科加持,母胎醫學及産前診斷、新生兒治療一體化,保障母嬰安全在優勢更加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