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國産自主品牌,已經實現全面吊打合資摩托,是真的嗎?
合資摩托和自主品牌在剛成立之初,顯然是一對好基友,它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标,就是讓國内的老百姓人人都騎上摩托車。但随着市場需求的轉變,這對曾經的盟友,現在已經将對方推到了對立面上,甚至于有人說現在國産自主品牌,完全有能力吊打合資摩托車。那麼這是真的嗎?
我們先簡要來了解一下合資摩托和自主品牌的規律。略有商務經驗的朋友都會知道,所謂的合資就是兩個毫不相幹的公司,為了共同的利益組合在一起搞工作,這種狀态下,他們是有力出力,有錢出錢,必須要支起一個攤子,達到賺錢的目的。
而自主品牌相對就會比較簡單一些,它們雖然也可能是有幾個人搞起來的,但基本上都是元老級别的人物在抱團取暖,不會借助外力。這樣不同的結構就造成了,前者更容易做大做強,而後者發展較慢的現象出現。
所以從一開始合資摩托車它的起點就會比自主品牌高,會有絕對的市場話語權,而自主品牌隻能跟在他的屁股後面尋求發展機遇。但因為合資品牌很容易會出現理念上的分歧,所以決策上相對就會僵化一些,而自主品牌就會更容易一鼓作氣,實現既定目标。這就會讓自主品牌一旦抓住機遇,就能迅速崛起。
而現階段的市場構造恰好證明了它們之間的規律。早期的一些合資品牌到目前為止都沒有太過明顯的變化,而自主品牌基本上已經實現了崛起壯大。
那麼這是否就意味着自主品牌已經有能力吊打,合資摩托車呢?
騎士分享認為也不一定,雖然從大方向來看國産自主品牌的勢頭非常猛,甚至于已經有勇氣和進口大貿車型叫闆了,但事實上細化到具體車型的表現上時,國産自主品牌還是和合資品牌會有差距,隻不過這種差距,已經沒有多大的距離了。
這裡我們可以舉例說明,從目前日系合資品牌的車型布局來看,它們主流車型的排量都沒有超過250cc,但自主品牌已經有公升級了。并且合資摩托車的車型并沒有完全的玩樂化,而依然走的是通路為主玩樂為輔的路線,但國産自主品牌很多車型都已經實現了絕對的歡樂表現。
比如無極500AC,凱越321R,奔達300,春風252SR,啟典150系列等,都是國産自主品牌摩托車玩樂化的典型代表,以它們的性能來看,完全可以碾壓同價位的合資車型。
并且就合資品牌和自主品牌最拿手的通路車而言,豪爵也已經實現了通路一哥的戰略目标,準确無誤地将通路市場給搶了過來。比如DK150系列,USR125小踏闆等,就是它旗下比較有代表性的車型。
但是國産自主品牌摩托車,因為自身品牌的影響力比較有限,在品牌認可度上依然沒辦法和合資品牌相提并論,這就使得同等成本下,它們的車型售價必須要低調,如若不然,很容易就會被市場給打臉。
最最主要也因為這種現象的影響,使得它們不敢在品質上做足文章,隻能在成本上挖空心思,這就出現了一個較為明顯的負面表現,自主品牌摩托車時至今日都還沒辦法,百分百過品質的關。
所以隻要自主品牌能做到穩定性和其它表現成正比,那麼别說吊打合資品牌,直接叫闆進口品牌也不是什麼神話。但事實上,現在就是差了那麼一點點。
總而言之,國産自主品牌摩托車在顔值,配置,動力,操控等方方面面,都具備了前所未有的優勢,以這些表現去對标合資品牌的車型,它們的優勢是非常明顯的,但和人家比品質的話,還是差了點意思,所以客觀來看國産自主品牌和合資摩托車之間的差距已經非常小了,但要說全面碾壓還是有點過于樂觀。
不過合資品牌這種僅存的優越感,對于年輕摩友而言他們并不感冒,隻是在中老年用戶之間口口相傳着,所以我們會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摩友,會更喜歡國産自主品牌的車型,這種市場需求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就會幫助國産自主品牌,盡快完成真正意義上的崛起,讓它們有機會和國際大牌同台競技,将合資品牌甩在身後。
大家好,我是騎士分享感謝您的關注點贊加轉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