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7月10日電(張依琳)從東北虎下山到亞洲象北移,近段時間,野生動物的新聞着實不少。這兩天,大熊貓“降級”的消息又上了熱搜。
當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與人們的生活産生交集,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也成了人們讨論更多的焦點話題。
6月28日,北京動物園的大熊貓雙胞胎姐妹萌寶和萌玉在一起嬉戲打鬧。杜建坡 攝 圖片來源:IC photo
被降級的大熊貓還是國寶嗎?
近日,在國新辦的新聞發布會上,生态環境部自然生态保護司司長崔書紅介紹,大熊貓野外種群數量達到1800多隻,受威脅程度等級由瀕危降為易危。
這一有關熊貓“降級”的官宣消息,迅速在網上引發熱議,“國寶”還是不是個寶?
按照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對物種瀕危等級劃分,由高到低劃分為9類:滅絕、野外滅絕、極危、瀕危、易危、近危、無危、數據缺乏和未評估。其中極危、瀕危和易危物種,又被統稱為受威脅物種。
事實上,早在2016年9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就曾宣布,中國的大熊貓已經不再處于世界瀕危動物之列,由“瀕危”變為“易危”。
大熊貓在中國民衆心中有着特殊的“國寶”地位,在國際上,也成為中國的一張亮麗名片。
此次官宣“被降級”側面反映出中國生态環境的改善和大熊貓保護工作的成效。受威脅程度“降級”,但保護力度不能減少,目前,大熊貓依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資料圖:在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可可西裡管理處索南達傑保護站藏羚羊“幼兒園”内,兩隻小藏羚羊親密互動。中新社記者 馬銘言 攝
珍禽異獸正在“歸來”
随着生态環境的持續改善,事實上,近年來,我國還有不少保護動物降級,很多瀕危動物“回歸”我們的視野。
例如,2006年,我國一級保護動物麋鹿正式從世界瀕危動物名錄“紅皮書”中退出,由“瀕危動物”降級為“珍稀動物”。再如,藏羚羊在2016年9月就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從瀕危降為近危,連續降低兩個級别。
按照國家林草局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目前中國大熊貓人工繁育種群數量達到600隻,有力支持了野外種群的恢複與繁衍,野生大熊貓種群數量從20世紀80年代的1114隻升至1864隻。亞洲象種群數量從180頭增加到近300頭。藏羚羊保護等級已從“瀕危”降為“近危”,種群數量由不足7.5萬頭增至30萬頭以上。朱鹮由最初僅剩7隻增加到總數超過4000隻。
除了統計數據上的變化,野生動物保護的效果也直觀地展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最近幾個月,一群“北遊”的亞洲象獲得全天候的保護,并引來中國網民的集體圍觀。人們愛開大象趣聞的背後,亦是對野生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
中國的野生動物保護受到全世界的關注。在8日的中國外交部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的一段介紹被網友稱為“貫口”。
“野生大熊貓、藏羚羊、麋鹿等珍稀瀕危物種生存狀況得以改善,荒漠貓、棕頸犀鳥等神秘動物的身影再次出現。東北虎進村,亞洲象北遷,鲸魚又現大鵬灣。”
汪文斌稱,在當今的中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正成為各級政府和廣大民衆自覺的行為規範。
圖為6月4日在晉甯雙河鄉監測到的象群。雲南省森林消防總隊提供
“萌獸”帶來的新煩惱
誠然,越來越多的野生動物 “歸來”,也有新的“煩惱”出現。
今年以來,諸如大象北移、東北虎進村、縣城裡又見“熊出沒”,等等,在頻上熱搜的野生動物新聞中, 人們讨論最多的,除了欣喜又見“萌獸”,還有如何解決“人獸沖突”的困惑。
就當一路逛吃的象群“萌化”全國網友之際,雲南銀保監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亞洲象北移,象群途經普洱、紅河、玉溪進入昆明。截至2021年6月28日,相關保險公司已接到報案995件,預估損失636.63萬元,已完成506.92萬元的賠付,涉受損農戶2803戶次。
今年4月,野生東北虎“完達山1号”現身黑龍江省密山市。密山市融媒體中心供圖
再如,今年4月,發生在黑龍江密山的東北虎闖村傷人事件,也一度引發全國關注。
進村的老虎、大象都沒有錯,但是受傷受損的村民也确實無辜。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萬物有成理而不說。”生态環境是人與其他生物的共同家園。人們密切關注着這些憨态可掬的動物的同時,也在學習着如何和自然環境中的野生動物和諧相處。
“生态保護好了,我們能夠看到更多的野生動物,不光是在鄉村,現在很多城市也能經常發現野生動物的蹤影,包括鳥類、松鼠等等,這是一件好事情。”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嚴旬接受媒體采訪時稱,我們希望通過野生動物保護,使大家能夠理解野生動物既要跟人類和諧相處,同時我們也要給它提供更多的栖息環境。希望大家與野生動物保持一定距離,給它們提供更多食物來源,讓它們能自由自在生活在我們周邊。(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