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每日頭條
/
科技
/
網格線要怎麼畫
網格線要怎麼畫
更新时间:2024-11-18 12:14:33

黃簡講書法:四級課程(格式篇)27——畫線

一 畫線的工具

前兩堂說了,寫書法作品時經常用線來定位。線有兩種:一是臨時的,折線就是這一種,另一種是永久的,那是用顔色畫在紙面上的線,是我們想把它保留在作品上的。

《陰符經》的網格線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

把行線或網格線畫出來,現在你可以用打印機打,不過這打印機很大,而且是要可以使用宣紙的。注意油墨還不能用水溶性的,裝裱時會洇化。這種打印機普通家庭是沒法制備的,在家中還是要靠手工畫線,跟古人一樣。那古代作品上的行線或者網格線,究竟是怎樣畫的呢?《陰符經》上的紅色網格線,稱之為朱絲欄,那是用朱砂畫出來的。

《本事詩·高逸》

· 唐·孟棨

唐代孟棨《本事詩》說,有一次唐玄宗召李白入宮,李白已經喝醉了:

· 即遣二内臣掖扶之,命研墨濡筆以授之。又令二人張朱絲欄于其前,(李)白取筆抒思,略不停綴,十篇立就,更無加點。

玄宗命兩個内臣扶住李白,給他研墨、掭筆,又拉開有朱絲欄的紙[也可能是絹帛],李白文思如湧,一下子寫了十首詩。

這段記載說明,唐代宮中已經使用"朱絲欄"。

《唐國史補》卷下

· 唐·李肇

還有李肇《唐國史補》也有記載,他說:

· 又宋、亳間,有織成界道絹素,謂之烏絲欄、朱絲欄。

宋、亳是地名,這裡出産絲織品可供書寫,上面織有紅線或黑線。

米芾《蜀素帖》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2

這種絲織品宋代也有,米芾名作《蜀素帖》,就是有烏絲欄的絲織品,這是四川出産的,專供書寫,上面有清晰地烏絲欄行線。據說傳了三代人,最後找到米芾來寫,當時大約價錢不菲吧,其他人都不敢落筆。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3

放大點看,可以看到織物上經緯的細節。

馬王堆出土帛書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4

絲織品上有行線,并不是唐宋才有的,西漢馬王堆出土的帛書,也用了行線。這是用朱砂畫在帛上的,由于帛是軟的,經緯線會左右移動,所以畫的時候不是太容易。

故宮藏蔡襄自書詩卷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5

紙上畫網格線比帛容易,這是北京故宮所藏蔡襄自書詩手卷。可以看到,上面的行線精細挺拔,這在絲織品上是很難做到的。

明·文征明小楷《千字文》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6

這是文征明的小楷作品《千字文》,畫有網格線。有時候我想,文征明作品數量很大,畫格是很花費時間的工作,他到底是自己畫格,還是請書童之類的助手畫的?像這樣精細的格子,他是用什麼工具來畫的呢?對于書法家來說,畫線是必定會遇到的問題。

畫線的工具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7

我這裡所講的,是手工畫線的方法。所需要的工具,一是小楷筆,要硬一點的,如狼毫小楷。第二當然是一把尺,長一點的好用,丁字尺、大三角尺都有幫助。第三樣是顔色,黑色畫出來的就是烏絲欄,紅色畫好,那就是朱絲欄。紅色用國畫顔料朱砂調制,或用朱砂墨條在磁盤中磨,最簡單就是買一瓶朱液,現在價格相當便宜。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8

我所見老輩在宣紙上畫線,往往用兩枝細筆,姿勢好像用筷子那樣,中國人都會用筷子,不用教,一枝是筆頭向下,另一枝筆頭向上,筆頭向下的那一枝蘸有顔色,筆頭向上的這一枝,隻是起着阻隔的作用,避免有顔色的筆頭碰到尺,造成污迹。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9

以前條件不如現在好,但前輩非常聰明,想出很多辦法。如把小楷筆插入竹筒中,這樣就不用兩枝筆了。這竹筒要小一點、緊一點,畫線時候靠在尺上,也很方便。

納西竹筆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0

古代有些線條非常瘦硬,很早就有人懷疑是用硬筆畫的。但古代的硬筆是什麼樣子呢?無法确定。現在雲南納西族還是使用竹筆寫字,寫起來相當流利。日本也有類似的竹筆,跟西方蘸水筆差不多。瘦硬線可能是用類似竹筆這樣的工具畫出來的,這是我的猜想。

還有一個問題要提醒一下,畫線當然要預先算好,寫多少字,紙張多少大,算出多少行多少格,這是相當費時間的過程。如果你折紙很熟練,可以先折出線痕,然後照着線痕來畫,這就快多了。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1

現在大家都用紅色圓珠筆來畫,圓珠筆筆頭有粗細,粗一點的好,太細的筆頭尖利,往往會劃破紙張。

二 式樣

2.1 全部一種式樣

2.1全部一種式樣。比如說這一幅,畫格,從頭到尾每格的大小都一樣。要知道這作品必然包括正文、落款和蓋印的,也就是說,正文、落款和蓋印都使用同樣大小的格子。

清·楊沂孫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2

但有時候會發生這樣的問題,你看這四屏條,作者是清代楊沂孫,篆書大家。畫格是每張三行,每行十二個長方形格子。寫到最後一張問題來了,落款經常用行書,而行書沒法配合長方形格子來寫。上款空一格寫"仲仰二兄大人雅屬",八個字用四格半,下款有六個字,占用三格多一點。也就是說,這行書跟格子其實沒有關系的。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3

2.2 落款用不同式樣

從楊沂孫作品可知,當落款用不同書體時,未必能用正文一樣的格子。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4

那怎麼辦?那落款可以不用格子,隻畫行線就夠了。像沈尹默先生這作品,正文是打格寫的,而最後落款換了行書,低一個字,不用格。

沈尹默《心經》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5

有時空白格子,沒有寫字,那也不畫橫線,變成一行空白。如這沈先生寫的《心經》,凡不寫字的地方都是空行。我把它橫過來,可以大一點,看得清楚。這《心經》是全文抄錄,第一行寫标題,下面全空着,所以不畫格,成為空白的行。全文寫完剩下十二格,不畫格子橫線,合并為空白行。最後一行落款,用行書,全部不打格子橫線,中線一下簽名,上下都空着。

清·楊沂孫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6

這是楊沂孫的十一言對聯,中間正文每個字都用格子,四周用行,小字落款。橫過來放大點看,這"四周"是包括上下左右,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7

潢池一樣,包圍着中間的正文,很有特色。

沈尹默

沈尹默先生這對聯,也是中間打格寫,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8

然後左右兩邊用行書落款,各占一行,沒有像楊沂孫那樣包括上下,是為不同的設計。

清·楊沂孫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19

楊沂孫這四屏條,每張五行,每行十四字。我們隻看見直向的線,沒有橫向的線。實際上橫向是用了折線來對位的,所以裝裱後隻看見行線,折線就消失不見了。這作品是折線和畫線巧妙的結合,值得學習。

三 畫線對作品的影響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20

畫線的目的,是把字排整齊,所以大多數的作品,是取整齊之美,但畫線對于作品,還有其他的作用。

書法是線條的藝術,線條是黑的,紙張是白的,所謂寫字,是用黑色的線條切分白色的空間。所以作品講到底,是黑白的視覺對比美不美。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21

拿王羲之《蘭亭序》的"蘭"字為例,趙孟俯臨本,一起手橫爻勢就太大。這就是切分空間時,作者的美感不同。

接下來看中間的"門",你有什麼感覺?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22

王羲之的"門",上部緊密得多。假如請你做筆迹鑒定,你很容易肯定這是兩個人寫的,這兩個人的審美相差很大,形成各自的書寫習慣。

"蘭"字分為三部分,這是上面兩部分。現在你把兩個人的空間切分本領對比一下,就知道趙字松散平均,王羲之結字緊密。這個問題來之藝術家本身對空間的感受,改起來很難,要長期小心臨池才會進步。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23

而沈尹默臨的這個"蘭"字,一望而知黑的太多,黑白比例失調,造成沉悶之感。這是沈先生某一次臨寫《蘭亭序》,用墨多了,并非每次都是這樣的,我隻是舉例給各位對比。

剛才講的是結字問題,一個字内部的黑白關系,現在講如果畫上格子會怎麼樣?這是字外部的黑白關系。假如我們把這個"蘭"字加上格子線框,畫格等于切分整張白紙,把白紙分成一個一個小的空間,于是每一個字就放在一個小空間中了。

網格線要怎麼畫(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24

如果在一個格子中,字寫得太大,撐足整個格子,就會有頂天立地之感。你還要想到,它上下左右還有其他字,每一格都寫足,就會覺得擁擠,太貼近。

所以用格子寫字,這字占整個格子的七八成空間,是比較好的,整篇作品視覺上會感到比較清楚。當然寫得太小也不行,那會造成白位太多。藝術作品的效果,是一種美感,有時候失之毫厘,差以千裡,我們用格時要小心。

曆史上有沒有特意把字寫滿格子的呢?有。顔真卿就是一個,他晚年作品就是這樣的。顔真卿晚年變法,以篆法來寫真書,把王羲之斜畫緊結變成平畫寬結,撐滿字格,造成顔體的獨特效果,還是比較成功的。但假如斜畫緊結的字撐足格子,并不好看,不信,你可以試試。謝謝各位。

本節要點:

· 畫線的工具和使用法。

· 變換網格線的式樣。

· 畫線對作品效果的影響。

複習思考:

· 圓形的團扇,如果打格子寫小楷,你打算怎樣畫格子?有幾種設計?

複習思考:

· 畫長線時,如果不能一次畫完,如何能使兩次的接頭處光滑,不容易看出接點?

,
Comments
Welcome to tft每日頭條 comments! Please keep conversations courteous and on-topic. To fosterproductive and respectful conversations, you may see comments from our Community Managers.
Sign up to post
Sort by
Show More Comments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